按照工信部此前出台的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转眼间,8年时间将过,到2025年将有近百万辆新能源车脱离质保期。这意味着第一批新能源车主到了做选择题的时候:换车还是换电池?
不管车主选择哪一个答案,都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支。
换电池:成本高
虽然眼下动力电池的价格已经是大大下降了,但对于老车主来说,更换电池的成本并没有下降多少。
之前就有一位特斯拉Model S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抱怨:他的车使用了8年半,已经过保。最近发现车辆在充电时系统报错,去服务中心检查后发现,仅检查费用就要七八千元,维修电池费用是16万元,若更换电池则需要花费22万元。
这台过保的特斯拉Model S目前的残值不足16万,这意味着更换电池的费用比车辆的残值更高。
无独有偶,浙江一位奔驰EQC车主晒出的费用单显示,其车辆更换电池的报价单金额总计超过22万元。所幸这位车主的爱车尚未超出质保期,4S店和厂家承担了全额的维修费用。
国产品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某国产新能源车车主同样是刚过8年质保期,原价16万元的车,现在更换电池需要7.9万元。
虽然说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都按照15年来设计的,未必一过8年质保期就不能用了,但毕竟七八年前的动力电池在寿命、性能和安全性上都比现在弱不少。一旦过了质保期,不管电池还能扛多久,出了问题始终都得车主自己买单。
部分车企虽然打出了“终身质保”的承诺,但如果细看下来就会发现,厂家对“终身质保”有着诸多条件限制,比如首任车主、每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必须保证70%的电池容量等等。
另一个问题则是,这八年来新能源车产业飞速发展,快速迭代。第一批新能源车主们即使想要换电池,市面上还能否有与之相匹配的电池也是一个疑问。
比普通私家车车主更惨的是破产车企的车主们。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从2018年至今,超400家新能源车企宣告破产,涉及超16万存量车主。这些车主的车早已经没有了“质保”,他们如果想要更换电池,已经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换车:成本更高
如果车主直接选择换车,这笔开支更高。
虽然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新能源车贬值率高的问题始终存在。以前面提到了那台特斯拉Model S为例,八年前Model S新车的价格在70万以上,如今二手车的价格仅在11-16万之间。如果车主卖掉旧车,再购入新款Model S,至少还需要掏大约50万元。
国产新能源车也不例外。蔚来在2018年推出的首款车型蔚来ES8创始版,当时价格高达54.8万元,如今二手市场的价格只有15万元左右。车主如果同样换新款ES8,卖车之后还需要再掏30多万元。
眼下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消费意愿本就不高,要拿这么一大笔开支换车,对车主来说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新能源车仍然在快速迭代中,叠加无休止的价格战,新能源车的贬值幅度往往在前几年非常大。业内普遍认为,燃油车前5年的折旧率在50%左右。而换成新能源车,这一数字恐怕要往70%-80%去了,个别车型甚至会超过90%。
这样的差距,放在具体数字上就更加惊人了。以40万元的豪华纯电动车为例,一年贬值30%,就意味着12万元的损失。
这对于现在才接触新能源车的用户,或许感知不强。但对于第一批新能源车主来说,应该已经是有过感同身受的体会。现在再换一台新能源车,无非只是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过不了几年,车辆残值所剩无几时,车主又要在换电池还是换车上面临选择。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电池始终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车企和车主都必须要面对的一次“大考”。于企业而言,是如何通过技术升级或者售后政策打消消费者对动力电池过保的顾虑,增强消费信心;于用户而言,是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购车决策,避免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代价”。如果你是第一批新能源车车主,现在你是考虑换电池还是换车呢?(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身为新能源“大魔王”的比亚迪公布了6月销量数据——单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华为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却处处有华为的影子。不止有像是岚图、阿维塔这样采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独立品牌,华为更是打造了一个包含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鸿蒙智行”生态联盟,从设计到销售全都由华为一手包办,和华为自己造车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重磅官宣!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打牢地基再发力,东风本田的转折之战,要比别人来的更快更好?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华夏鸿蒙 智启新程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
iCAR作为特约合作伙伴,携旗下明星车型iCAR V23惊艳亮相,以硬核实力诠释了“能打”基因。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相比丰田和日产,本田一直以技术先进、追求科技而著称。
《早懂车》获悉,比亚迪日前正式官宣,今年将与足球青训组织“海选未来”继续合作,助力中国足球少年勇敢追梦,一路向前。“海选未来”是前国脚、被誉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创办的,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具有潜力的足球少年,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输送人才。此次合作,是比亚迪在足球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专注中......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大家都没想到,BUG会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