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极越“闪崩”几天之后,一封略带“自我感动”意味的长文回应,再次把这家新势力造车的掌舵者夏一平,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从相关内容来看,“我没跑”成为了其想要对外披露最重要的中心思想。而那句“我很自豪自己能在饱受非议和责难的时候,陪着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坐着,陪大家一起度过最彷徨无助的时刻。”
讲道理,修辞手法运用得非常炉火纯青,但就是难以让人共情。身为公司第一责任人,上述操作不应该是最基本的担当?
极越之所以陷入到如今的泥潭之中,虽然不能说全是夏一平的“锅”,但肯定难逃其咎,甚至需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
为此,在长文回应中,他也承认:“没有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用人上忽略了岗位和人才的匹配度,核心业务负责人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内耗;管理上过于关注细节,抑制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营销执念太深,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
奈何,即便反思的还算深刻,可一切都晚了。夏一平最后那句,“尽自己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作为旁观者,总感觉听听就好。
因为,按照目前愈发内卷中国车市的竞争强度,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出现“猝死”的症状,即便想尽办法抢救过来,也不过是强行续命罢了。
在极越这场悲剧之中,真正被害惨的还是那一万多名车主与三千多名员工。他们本没有错,却在全年收官之时,面临着如此窘境。接下来,只希望百度与吉利,能好好收拾一地鸡毛,做好补偿工作。
当然,极越的轰然出局,同样令一直在遭遇质疑的诸多新势力造车,开始蒙受更大的非议。外界关于“下一家淘汰谁”的讨论,已经变得热火朝天。
必须承认,现实就是这般残酷,正如今天文章的标题所言,“明年,中国车市还会有更多人倒下。”
殊不知,就在上周,曾有幸对于长期处在舆论旋涡中心的蔚来CEO李斌,进行了一场专访,他的预测令我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单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75%并非没有可能,而在滚滚袭来油转电的浪潮裹挟之下,行业资源注定会朝着头部梯队成员愈发集中。随着领跑者们的不断发力,它们与身后追赶者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换言之,一旦掉队,就会消亡。
也正因如此,与李斌脸上皱纹一并加深的,还有晋级最终章的难度。他清楚的明白,如果明年的蔚来做不到销量翻倍,后年实现不了自我造血,等待这家新势力造车的终局,同样将是遗憾的离开。那么,新的问题随之涌现:“该群体留在牌桌上的条件又是什么?”
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可观且高质量的销量。
毕竟,规模效应一直是汽车行业“活下去”的真谛。没有一张张订单的支撑,吹得再过天花乱坠都是空谈。客观来说,对于新势力造车而言,单月1万辆就是不容有失的“生死线”。
其次,还得拥有足够的粮草支撑。
实际上,极越“闪崩”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以点概面,不像是曾经“热钱”疯狂涌入中国车市的阶段,现如今家家新势力造车都在紧缩银根、节源开流。而明年,将更加比拼谁的家当丰厚。不然,连过冬的条件都不具备。
再者,需要时时刻刻的对外发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品牌“闭门造车”,终端消费者连它们究竟在做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花费真金白银去下单。
明年,中国车市肯定会以摧枯拉朽之势滚滚向前,在此过程中怎样聪明且高效的告诉大家自己“干了什么”,也会成为必要条件。
最后,让人看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虽然有些感性,但依旧想说:“某些主机厂,碍于种种原因,俨然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即便还有挣扎的余地,但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更直白来讲,当枝干纷纷开始慢慢干枯,最终被连根拔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于情于理,新势力造车最忌讳的就是老态龙钟。
顺势,以上述四点框定整个大盘,谁会是下一位步极越后尘的选手,相信每一位读者心中都有着专属的答案。
而在我眼中,不仅仅局限在新势力造车,明年的中国车市,除了那些真正意义上不断收割的巨头,更应该“人人自危”。
就拿合资品牌为例,过去传统燃油车时代占据绝对主动权的它们,位于游戏规则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能源车时代,显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据乘联会的相关统计来看,1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到154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
与之对应,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占比达到64.1%,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而11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占比更是达到了68.3%,较去年同期增长8.5个百分点,无限逼近70%大关。
与之对应,合资品牌在华份额的逐步下滑已经定局。
11月,整体零售销量为60万辆,同比下降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15.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12.4%,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为6.4%,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韩系、法系,更是惨淡。
由此不禁再次搬出之前的分析:“在这波枪林弹雨中,合资品牌中最先岌岌可危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之后便是坚持性价比路线的韩系、美系,接下来主打经济低耗的日系会遇到麻烦,德系因为BBA与大众的存在,则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远不复当年之勇。”
眼下,结合趋势来看,无疑愈发吻合。至于明年,大胆预测合资品牌的阵地,还会被自主品牌进一步的渗透与抢夺。光是零售份额占比,稳稳站上70%的台阶可以说“轻松写意”。
那么,在此过程中,你觉得出局的弱者又会是谁?
纯电版“高尔夫”?大众新车曝光:续航超400公里,更有性能版
百万级座舱打脸“卖家秀”,别克至境L7内饰爆料
9月4日,特斯拉全新设计的六座SUV车型Model Y L济南正式开启全国首批交付。新车售价 33.9 万元,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SUV,拥有CLTC 续航里程751公里,对外观细节、内饰配置、乘坐舒适性及空间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日开启交付的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CLTC......
吉利银河旗舰SUV来了!吉利银河M9将于9月17日正式全球上市
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已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时隔一年,比亚迪产品与技术矩阵更强大,比亚迪智能化街区再次亮相2025 齐鲁秋季车展;现场新增多个极致技术体验,亮点拉满,敬请期待!
锐不可当,北汽集团销量再突破,享界S9T、极狐T1、BJ30旅行家尤为出众
成都车展新能源“神仙打架”,这几款新车你最看好谁?
特斯拉Model Y L在济南开启全国首批交付 同日首次亮相齐鲁秋季车展
丰田参与东京H2计划,明年推200台皇冠氢能出租车
曜启东方 遇见中国豪华!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成都车展首次亮相
2025成都车展可谓看点满满,展会现场多款新车集中亮相,而此前已悄然上市的问界M8纯电版,凭借“华为技术+大型SUV”的双重标签,成为本届车展纯电展区的热门焦点之一。这款售价35.98万-44.98万元、涵盖6款配置的新车,如今褪去“探馆谍照”的神秘感,以实车形态直面消费者与市场......
颜值价更值,标配即高配,艾力绅焕新上市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场庄严盛大的活动中,23台比亚迪纯电动环卫车T18组成的绿色方阵成为亮点,它们以高效、低噪、零排放的卓越性能,圆满完成了受阅方阵前的路面环卫保障任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能源科技的实力与绿......
特斯拉欧洲遇冷?比亚迪全球化战略效果明显,出海加速7月直接“超车”特斯拉! 2025年7月数据:特斯拉欧洲注册量暴跌40%+,份额缩到0.8%;咱比亚迪却暴涨225%,以1.2%的份额稳稳超越~
家用纯电SUV怎么选?起亚EV5续航720km+智能泊车,同级真香!
2025年7月,特斯拉在欧洲的新车注册量为8,837辆,较去年同期下降40.2%,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1.4%萎缩至0.8%。同期,比亚迪在欧洲的新车注册量达到13,503辆,同比跃升225%,占据了1.2%的市场份额,超过特斯拉。
2025年只剩4个月,努力,干就完了!
上汽大众是如何打通油车和电车任督二脉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比亚迪欧洲市场份额超越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