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还需要领克的纯电吗?”这是Z10上市时,领克自问自答的问题。
这问题Z10没回答了,而现在的Z20必须回答。“一定要打出领克在纯电市场的主场,当仁不让地参与纯电市场的竞争。”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如此表态。
领克Z20上市的阵仗颇大,不仅举办了产品发布会,还举行了Co客大会;不仅有林杰全程输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也来现场助阵;2017年4月,领克品牌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发布,时光流转,领克Z20也选择上海西岸正式上市。作为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与领克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以来的首款车型,领克怎么能够把Z20做出差异化,让领克Z20与极氪X、smart #1这些同平台车型产生差异化的同时又能够起量,这是领克和极氪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但答案或许还是像安聪慧和林杰所说的这样:
领克始终会是领克;领克不想做一台像谁的车,而是想让别人知道领克是谁。
不能重蹈的覆辙
其实领克,本该是纯电赛道的领跑者。
作为SEA浩瀚架构的首款车型,领克ZERO CONCEPT概念车在4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亮相。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横空出世的极氪将领克ZERO拿了过去,领克也在4年以后才正式踏入纯电赛道。
几个月前发布的领克Z10可以说打出了一记闷响,在上市前就与极氪001定位重叠,尤其是上市后的定价与SKU问题,让网友直呼凉凉。
好在听劝的领克,调整了Z10的售价。砍掉了23.68万元的400V后驱智驾 Max版,用22.88万元的后驱智驾Max版取而代之。这样一来,降价前领克 Z10 的对手是起售价20万以上的极越07、小米SU7,但调价之后的对手,变成了起售价20万以下的小鹏P7+、比亚迪汉EV 。
领克Z20不能再重复这样的尴尬,Z20必须告诉市场,在纯电领域,领克可以。
深刻吸取Z10陷入争议的教训,领克在Z20上市的版本减少至3个、定价低于极氪X的14.9万元,以及给到新车突出的产品参数,将Z20的版本差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
诚意的配置一定带来销量,领克Z20的订单转化速度异常迅猛,几乎达到了“每秒都有小订转大定”的程度。
在林杰看来,领克Z20的反响热烈很大程度上也源于领克对原创设计的坚持。
作为一个年轻化品牌,领克品牌旗下各色轿车和SUV的颜值都相当能打。外观方面,领克Z20依旧延续了领克家族的THE NEXT DAY设计语言,前大灯也采用了标志性的“H形”LED日间行车灯,配上封闭式格栅凸显新能源车风范。整车依然采用锋利线条设计,搭配上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无框车门等,使领克Z20风阻系数降至0.25。
车身尺寸方面,领克Z20长宽高分别为4460/1845/1573mm,轴距为2755mm。领克Z20车尾配备贯穿式尾灯,中间采用四个纵向灯带进行点缀,同样也是领克家族化设计,让整车看起来辨识度极强。
赛道与性能,仍是领克的标签。
领克Z20虽然仍是400V平台,但这次还有一个卖点——搭载了一台全新的250kW的电机。这台新开发的250kW后驱电机,扭矩大概是373Nm,能够让领克Z20的零百加速达到5.3秒、最高时速190km/h。
作为对比,电动MINI cooper se赛车手为7.1秒、ModelY后驱版为5.9 秒、极氪X后驱版也要5.8秒。
安全配置可以说是领克Z20最让人惊喜的部分。全车标配7个气囊就不说了,FOX怀抱式气囊加上53L双腔远端气囊的配置,还标配了20多项主动安全功能,包括DOW预防开门杀、FCTA/RCTA预防前后碰撞、EMA主动安全避障等,整个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GSR2.0、ISO26262、ASIL-B等功能安全认证。
还是欧洲更吃香?
不少人还是不看好领克Z20在国内的销量,因为同类选手在国内卖得都不是很好。
11月,smart精灵 #的销量为2463台、极氪X为2074辆,而降价超 4 万元的纯电MINI,近期的周销量也在300辆左右。
作为一款紧凑型SUV,领克Z20要如何在10万~15万这样一个已经卷成红海的市场,站稳脚跟?且不说之前发布的小鹏MONA,就在上市前一天,蔚来推出15万元以内的第三品牌“萤火虫”,即将在明年上市的特斯拉入门级轿车Model 2、零跑B10也开始释放出更多消息。
欧洲市场的加持,或许能为这款车带来更大的潜力。
“精品小车的市场,不在国内,而是在欧洲。”就像蔚来李斌说的,小型车在欧洲更好卖。领克正是确实为数不多真正走向全球的自主品牌。凭借“生而全球 开放互联”的品牌理念和欧洲技术、欧洲设计、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独特模式,领克成为极少数以燃油车起家、在插混新能源取得成功、同时在欧洲获得不错市场表现。
Z20的技术架构,也与欧洲有密切的关系,其所搭载 SEA 浩瀚架构由位于瑞典的研发中心CEVT 打造,在认知与认可度上,当前领克或许要走得更远一些。和大众高尔夫,雷诺Clio等欧洲市场上非常火爆的爆款对手对打一番,也不是没有可能。
进一步看,原来领克Z10与极氪同质化的最大“黑点”,现在正成为领克Z20最大的优势。
不难认出,从产品立项开始,领克Z20就保持了与极氪X的高度关联性。但在价格和性能上,领克拥有更好的性价比,将原本适配于20万元的极氪X的产品、配置下放,相比极氪X价格低了、续航高了,更加务实。
领克Z20在车机系统方面毫无疑问采用了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内置龍鹰一号Plus车机芯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确保了系统的流畅运行。对于整个吉利系,尤其是领克来说,Flyme Auto毫无疑问地增强了产品力,甚至可以与华为车载鸿蒙系统、小米澎湃系统处于并驾齐驱的水平,这三者都是车手互联的典型。
做回真实的自己
Z20的上市,对领克来说或许是个转折点
——打消冲高的想法,把重心放在入门级市场上扩展新能源基本盘,并且在中端市场上做好家庭用户的转化。
今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宣布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12月3日,极氪与领克宣布战略整合后新公司命名:极氪科技集团。该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并立下了通过两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年产销百万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的目标。
未来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会在技术、制造、服务、市场拓展方面进行整合,品牌定位和产品路线仍然独立区隔。在具体产品定义和技术层面,极氪聚焦豪华车、中大型车市场;领克主打中高端、中小型车市场。
通过这样的整合,可以看出吉利集团不再对领克和极氪抱“无限扩张”的希望,而是要求发挥出“1+1>2”的优势。
这也意味着,领克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产品布局规划。
原则上,领克未来不再开发A级纯电产品,A级(紧凑型)、A0级(小型)、A00级(微型)车都是领克纯电的“主场”,全新产品的开发也会更多聚焦在 A、B、C 级的混动。对于纯电和EM-P的销量比例,林杰表示,初步规划销量分布为 5、3、2,即EM-P占 50%,燃油占 30%,纯电车占 20%。
明年,领克也会推出一款大型 SUV EM-P车型,这将为领克品牌在高端插混市场竖起大旗,尤其在PHEV市场站稳脚跟。11月,领克EM-P家族单月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超23%,成为领克品牌销量增长的最强动能。
所以,通过资源整合以及产品线的拓展,历经时间和空间的市场考验,领克看似失去的,最终在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从Z20开始,领克要做回真实的自己了。
就像林杰说的,“领克不同能源形式的产品,依然领克,内部经常讲到的一句话叫作好像不大领克,领克已经变成了形容词。我们不断挑战,敢于不同,领克的文化是要挑战惯例。”
这样的辨识度,确实是领克独一无二的实力,也是领克应对血战的底气。
宝能救不起威马,复活潮也不是遮羞布。
近日,鸿蒙智行公布最新销量数据,6月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量3651辆。
你能买到最便宜的GL8,探店别克GL8陆上公务舱
赢麻了,比亚迪首推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天神之眼迎来重磅升级
发布会上的一系列技术,对多数车企来说,1年时间内未必能做出来并顺利交付。
新汽车致敬新教育!问界M9福耀科技大学交车仪式圆满举行
新能源MPV意外走红,上汽通用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比亚迪硬核承诺:L4级泊车安全全兜底,OTA升级惠及百万车主。 比亚迪车主要偷着乐了!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不管是小剐小蹭还是该车企担的损失,不用跑保险、不用费口舌,找比亚迪售后就能一站式搞定,还不用担心明年保费上涨! 另外,天神之眼还迎来最大规模的智驾OTA,升级涵盖泊车、......
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
为什么现在中国品牌出的新车基本都是新能源车,而奇瑞的新车仍有这么多油车呢?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吗? 去了趟埃及我才明白,不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而是奇瑞太懂海外市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确实很牛,但要进入埃及这种发展中国家,难度实在是太大。
在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享界发布了专属于自己的Logo,未来在享界车型上大家都将见到这个标志的出现。同时,余总在活动现场还透露,享界的旅行车也将在今年秋季亮相上市。新车标+新车型,这样的享界必须值得期待!
比亚迪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承诺为中国市场天神之眼用户为智能泊车兜底——安全及损失由比亚迪直接处理,无需走保险且不影响保费。这样的底气源于比亚迪最大智驾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研发团队及百万级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
安全升级!2026新车禁用单踏板刹停+全系标配ABS
近日,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到2026年,倍耐力欧洲工厂将全部使用FSC认证的天然橡胶。
下半年会更好
2025年6月,诸多车企纷纷调整内部架构,用来应对激烈的淘汰赛,中国汽车行业人事变动由此变得极为频繁。这些变动涉及外企、国企、民营以及造车新势力等不同阵营,涵盖销售、研发、品牌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
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抓住机会,对传统的硬派SUV利用自己的新能源平台改造,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越野SUV。
热点丨广汽菲克宣告破产,国产Jeep谢幕,合资生死局再引热议
首个媲美L4级智驾,腾势天神之眼 B让智能泊车再也不慌
大型纯电SUV 确认取消!本田突然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