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维护公平,时间来到2025,随着过去的一年,汽车行业经历着重大且快速的洗牌,高速发展之下,关于新车的质量问题也愈发增多,而备受大家关注的第四届东北问题车展暨沈阳315汽车服务大会也将在2025年3月15日如期举办。
东北问题车展一经推出便引起众多媒体及广大车友的关注。过去三届的顺利举办,东北问题车展组委会秉承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的态度,为投诉车主和汽车厂商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呼吁车主理性维权,促使汽车厂商正视并解决车辆问题,受到了广泛好评。
东北问题车展不仅让车主们看到了希望,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更加理性有效的平台。通过展示车辆质量问题,车主们得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受损,从而要求汽车厂商解决问题。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有助于提高汽车厂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汽车产品。
本届沈阳315汽车服务大会暨东北问题车展,将继续由指尖新闻客户端、沈阳晚报、秒评车新媒体联合举办,如今,一年一度的315汽车服务大会已经成为沈阳地区汽车行业的标杆活动之一。解决了万千家庭的汽车维权问题。
根据往届车展开展前的投诉周期里,我们陆续收到了不止辽宁当地,还有全国各地的的车主投诉三百余起,且进口汽车品牌、合资汽车品牌、自主汽车品牌皆有,涉及近50个汽车品牌。经平台协调、律师帮忙维权、汽车工程师等多方沟通,最终有近200宗投诉有了妥善的解决方案,余下的投诉也有了明显的处理进展。
相较于传统的车主与4S店一对一投诉,经销商不重视,甚至隐瞒事实,让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而东北问题车展的举办,不仅让消费者受益,也促使汽车厂商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真正实现让消费者放心的目标。通过消费者与车企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交流,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信未来我们共同努力,能够顺利建立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汽车市场,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车投诉》小程序正式上线
维权一键提交
与此同时,为大家能在第一时间更方便的维权,主办方正式将“车投诉”小程序上线,方便用户获取相关信息,建立顺畅的维权投诉渠道,并提供实用消费警示。
投诉维权小程序融合了投诉维权、事件曝光两大模块,方便消费者能第一时间进行投诉维权,也能更好的规避问题车,了解市场动态,为买车、用车提供丰富的信息参考。
从影响和意义上来看,东北问题车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升了汽车文化的普及程度;有助于消费者了解汽车产品的真实情况,促使主机厂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维护车主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汽车行业才会良性发展下去。而这就是我们的活动初衷,同时欢迎广大车主积极参与,与我们共同搭建汽车消费维权领域的一片蓝天。
中国新能源品牌闪耀LEAP展极石汽车正式亮相沙特 首日订单超200张
吉利销量超过比亚迪,中国车市要变天了吗?
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暨春季新品发布会在重庆开启
【韩系动向1493】现代Casper 电动跨界版上市,售价约合16万元!
头部品牌负债达数万亿,车企“高负债”被误读
2月10日消息,一如去年开年,今年开年后的车市依旧是火药味十足,价格战再起波澜,比如北京现代就推出了一口价的方式,进行降价。
共启全民智驾元年,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
2025年车圈迎来第一件大事!即长安与东风或整合重组,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同时发出公告,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重组可能导致两家公司控股股东会变,但实际控制人不变,前者背后是中国兵器集团,后者则是东风汽车集团,都是和国资央企谋划大事,也很有可能见证历史!若是重组后将会带来怎样影响......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销量下滑,品牌换帅,长城欧拉接下来会怎样?
近日,长城汽车一则人事变动看似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宣布兼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全面负责两大品牌的管理工作。为何哈弗品牌经理要兼任欧拉欧拉产品线,这是一场整合,还是临危救火?
2024国内车企出口量:长安进前三,比亚迪增速猛,特斯拉排第八
因安全隐患 梅赛德斯-奔驰、北京奔驰召回部分进口S、国产E级共28043辆
三种智驾方案,两种电机,不用华为ADS 3.0,深蓝S09会卖到35万?
最近长城汽车宣布,其自研的Coffee Agent和DeepSeek已经实现技术深度融合,在汽车圈那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今天我就跟大伙好好聊一聊,它背后的大文章!
网传东风和长安合并?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奇瑞已与DeepSeek深度融合。
春节假期短暂而美好,转眼间又到了复工时刻。面对节后通勤路上的拥堵、寒冷天气带来的挑战,以及从假期状态切换到高效工作的过渡期,你是否已经准备好?
随着春节余温渐散,新一年的奋斗征程已悄然开启,作为连接千城百业的快递行业更是全面开工,全国快递业务维持高位运行,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展现出了超高的市场活力。
继限时一口价以广汽丰田打响合资保卫战的第一枪后,在2025年2月8日,自主品牌似乎发起应战,这场看似“你降我卷”的竞争,究竟是单纯的价格厮杀,还是合资与自主的暗自的战略博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