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渗透率方面,新能源汽车则是在7月份首次突破了50%,8月攀升到了53.7%,达到了高点。随后的月份里,渗透率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并在12月跌破了50%的门槛。
可以说,渗透率突破50%,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很多年才完成,而跌破,却只用了几个月。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在新能源转型这件事上,中国车市还要经历反复。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一路高歌猛进。
有观点认为,新能源车渗透率出现下滑,是因为年底燃油车大力搞促销,新能源品牌只是暂时性地选择了收缩策略;还有观点认为,新能源在这几年爆发性增长,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安全问题、续航焦虑、补能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新能源车汽车的发展。
长远来看,燃油车在功能和体验正在“新能源化”,比如合资品牌都有插混产品的规划,中国品牌新能源的产品力正在不断提高,整体市场份额还会提升。
增长进入平稳期
我们观察从2020年到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会发现新能源渗透率是直线上升的。2020年渗透率为5.8%,2021年为14.8%,2022年为27.6%,2023年为35.7%,2024年为47.2%,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的增长,态势非常猛烈。特别是到2024年7月和8月份,渗透率更是超过了50%。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国家给予了优厚的政策支持,包括真金白银的买车补贴措施,以及在北上广等一线限行限购城市,执行买车送牌照及不限行的政策,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冷启动;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有着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中国车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极大提升了产品体验,还有充换电公共设施的普及。以上,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在销量和渗透率方面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增速一直保持高位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进入平稳增长期。也就是说,整体规模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会明显放缓,甚至还会出现反复,比如前文提到的渗透率下滑。这与市场逐渐接近饱和有很大关系,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
长远来看,我们无需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反复而大惊小怪,任何事物在经历过高速发展后都会陷入一个平静期,这是客观规律使然。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燃油车车企,特别是合资品牌,它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我们看到一系列巨大的人事调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转型。比如,上汽大众预计自2026年起,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合资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质量牌、安全牌、品质牌,以求重返赛道中央。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及的是消费者需求正在变化。现在的消费者,选车购车的判断标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选车,可能更看重品牌、价格、动力表现,但现在的标准则是使用更加便利和舒适性。大家也许会认为,你说得不对,现在选车购车都看电动化、智能化、大冰箱、大屏幕什么的。其实,大家看重的这些因素本质上都属于用车便利这个范畴。
比如说智能化,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不管是车企宣传的是L2还是L2.5级别,它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双手,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而不是一件苦差事;智能座舱也同样如此,大屏幕和大沙发、大冰箱,极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特别是大屏幕可以播放视频内容,让小朋友的旅途变得更加有意思;语音交互系统则能让驾乘人员通过语音指令就能完成各种操作,让车内操作变得更加便捷;还有增程和插混车型的出现,解决了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在节假日高速路上充电排队成了许多电动车主的烦恼,插混和增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痛点。
关于插混和增程车型,对于车企来说,技术上研发难度更加容易,制造成本也更低,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更加灵活,比如近一段时间,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体验,增程车型推出了大电池版本车型,比如理想L9就推出50度大电池。在固态电池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现在,插混和增程车型自然就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数据显示,2024年,插混市场(含增程)销量达458.5万辆,同比大增76.89%,而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速则放缓至22.6%,总量为631.4万辆。插混、增程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前进新的动力源。
我们在前文说过,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业务正在计划通过插混和增程路径来实现向新能源的靠拢。等到2026年大量的合资插混、增程车型推出,凭借以往的口碑和品牌美誉度,合资品牌一定会在中国新能源车市掀起巨浪,对中国品牌形成强烈的反击。
届时无论结果怎样,中国新能源车市渗透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百姓评车
新能源汽车注定是多元化的,纯电车型必定不是唯一,插混、增程,还有其他能源形式的车型会层出不穷。同时,中国车市也必然是多元的。燃油车虽然势弱,但它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仍有用武之地,比如长途重载运输,或者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高寒偏远地区,燃油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正式下线首车,开启中巴新能源合作新篇章。巴西州长杰罗尼莫称该项目为巴中合作的绿色转型典范,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绿色动力驶向全球,比亚迪为何一定要自己造船?
自由之光,不止一面。7月2日,五菱红标旗下新时代灵活多能的新标杆——五菱之光EV进取型正式亮相并开启全国预订。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引发行业热议,广汽埃安凭借卓越实力脱颖而出,位列全球第50位,连续三年稳坐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独角兽宝座,在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独占鳌头。
“客车之王”宇通,造“百万级豪车”下注高端旅游?
坚守品质,不负信任!重庆渝大昌汽车音响改装!
广汽埃安位列胡润《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NO.1
7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更新,Model 3/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迎来关键升级:Model 3长续航版续航飙至753公里(增加40公里),零百加速缩短至3.8秒(提升0.6秒),但售价上涨1万元至28.55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续航增至750公里(提升31公里),售价维持......
不在压力中破局,就在压力中出局!当合资品牌集体承压,北京现代化压力为动力,在2025上半年交出累计销量100,016辆的优秀答卷。特别是6月,在高质产品和营销创新等多维发力之下,取得了21713台月销和环比增长66%亮眼表现。如此成绩不仅展现了强大的品牌韧性,更为电动化转型奠定了......
奇瑞集团发布销量快报:6月份,集团销售汽车233,607辆,同比增长16.6%。
广汽埃安位列胡润研究院《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NO.1
6月销量72209台,同比增长14%,一汽丰田连续正增长
官宣!赵心童与腾势携手向前!
燃油车逆势增长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以亮眼成绩领跑合资阵营
如同诸多非遗在当代所面临的境遇,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也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悄然隐退。所以此次胖哥就携团队及广汽丰田铂智3X踏上了这场探寻鄂温克族森林牧鹿人的旅程,一起为这份即将消逝的文化留存一份永恒的记忆!
每公里花费2毛钱,不惧低温还没里程焦虑,这样的新能源车心动不
进入7月份,各大造车新势力品牌纷纷公布了6月份的最新销量数据。整体来看,有不少车企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不过也有车企开始出现销量增长乏力的状态,甚至已经出现大幅下滑。下面就来看看各个品牌的具体表现如何?
我的势界,由我控场!赵心童成为腾势Z9GT车主暨全球代言人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开启拉美新能源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