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汽业绩承压,为何券商反而更看好?

上汽业绩承压,为何券商反而更看好?

道哥说车 2074浏览 2025-01-27 IP属地: 未知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过去很多年,国内汽车市场有“一超三强”的说法,“三强”经常变,但“一超”一定指的是上汽集团,而这也体现了上汽集团过去很多年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统治力。不过,从2024年的业绩来看,上汽集团正迎来挑战。

“2024年公司自主板块及合资品牌销量、盈利等均有所承压”,东方证券研报中这句话概括了上汽集团的2024年,但这句话的结束语落在了“受益于国企改革,预计公司将加速推进全面深化变革,2025年有望实现底部反转”。甚至,东方证券研报的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是:调整收入、毛利率及投资收益等,预测2024-2026年EPS分别为0.80、1.07、1.16元(原0.89、1.06、1.15元),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20倍,目标价21.4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上汽业绩承压,为何券商反而更看好?


2024年是过去时,2025年是现在进行时,哪个评价更具有现实意义不必多说。回顾2024年的上汽集团,其实是其调整的一年,“王晓秋(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上汽集团总裁)”这对CP在去年7月开始正式领导上汽集团,并进行了诸多改革措施,这也是上汽集团2025年有望实现底部反转的关键原因。

包括全年463万辆终端销量与401万辆批发销量背后表现出的去库存成就,以及自主板块形成了“大自主”的局面,合资板块则加快转型并在2024年实现环比修复等。就自主和合资板块,东方证券研报给“上汽大自主”的三个关键词是:品牌整合、智驾迭代,降本增效实现盈利改善;给合资板块的三个关键词是:加快战略调整,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面向2025年,上汽集团还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促进、以进促稳。王晓秋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产品与营销两端、抓产业链协同、抓干部队伍建设;贾健旭则表示,围绕集团整体目标,各板块和整车企业必须“提质升级、瘦身健体、业务协同、防范风险”。

形成大自主板块 上汽集团“五指握拳”

自主乘用车板块,上汽集团是破局者和先行者,从早年收购罗孚、整合名爵,到借助MG品牌全球知名度扬帆出海,上汽自主乘用车板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主品牌中的“领头羊”。前几年,更是伴随行业变革推出了高端品牌飞凡汽车以及智己汽车扩充用户群体。

不过随着行业变革以及竞争加剧,上汽自主乘用车板块目前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如何让自主乘用车快速发展,助力集团向好也成为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王晓秋在履新上汽集团“一把手后”,这个曾带领上汽自主乘用车腾飞的带头人,快速对上汽自主乘用车板块进行了调整,在品牌方面深度整合,后台研发更加聚焦,通过资源整合和聚焦,规划了一个上汽集团自己的“大自主”板块。

首先,上汽集团将原来独立的飞凡汽车并入了上汽乘用车。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飞凡回归上汽乘用车,解决了旗下品牌分工定位不清问题,重新整合优势资源,梳理产品线,不断推动自主品牌销量提升和盈利改善。紧接着,自主乘用车板块开启新一轮调兵遣将的高层人事布防,形成了“技术+营销人才”的组合,既有利于上汽技术打开认知度,也为传统营销开辟了新思路。

更深层次的聚焦整合则体现在研发方面,2024年,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该院成立于 2022 年,负责上汽整车软硬件、架构技术和共性高价值模块的统一开发,以及前瞻原创技术和先进工艺及相关能力的建设与产业化等。由此,上汽集团旗下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品牌的研发项目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上汽业绩承压,为何券商反而更看好?


上汽集团研发总院院长芦勇表示,“我们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所谓‘大单品’开发模式,就是通过平台化、规格化,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统治国内市场多年的车企巨头,上汽集团具备深厚的技术储备,2024年,上汽正式发布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的七大技术底座2.0,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固态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

国联证券研报指出,上汽集团技术底蕴深厚,看好公司在内生追求增长以及外界多方的共同支持下,以智能化为抓手开启新一轮增长,2025 年有望实现销量反弹、经营企稳的工作目标。目前来看,上汽集团的大自主板块已经开始发力,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自主品牌终端销量达274.1万辆,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60%,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并且,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共同作用下,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137万辆,同比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海外终端交付量达108.2万辆,同比增长2.6%。

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过程中,自主品牌正成为车企销量增长的主力,从上汽集团2024年业绩情况来看,自主品牌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改革持续深入,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或将发挥更强的拉动增长作用。

合资板块吹响反攻号角

王晓秋和贾健旭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如果问上汽集团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合资板块竞争力下降必然首当其冲。在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冲击下,合资品牌近年来的生存发展空间遭到挤压,销量增长乏力。无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还是其他合资品牌均面临相同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合资板块一直是上汽集团发展壮大的底座,甚至也是上汽集团生存发展的命脉。为稳住合资,上汽集团提出了“合资2.0”的新概念,所谓“合资2.0”解释起来可能令人眼花缭乱,但落到实处,其实就是中外双方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赛道上提速?


上汽业绩承压,为何券商反而更看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车企的经营模式是:外方负责导入技术、品牌、产品,中方负责产业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产品的本土适应性开发、生产和销售。这种模式在“外国月亮更圆”的燃油车时代自然无往不利,但在中国汽车产业占据电动化、智能化主导权的时代则不灵。而上汽集团办法就是:更深入的本土化。

其中,上汽通用从2025年起的产品定义将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自此,上汽通用汽车形成了从需求、研发到营销和销售终端的良性循环,避免此前脱离用户需求和体验谈技术的覆辙。产品端,未来三年,上汽通用计划推出12款全新车型,100%为新能源车型,兼顾纯电、插混、增程,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汽通用已经在包括人事、生产效率、组织架构、渠道网络、运营成本等各维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优化,终端销量完成了六连涨,第四季度经营利润也已经回正,企业、市场、经销商三方面信心增强。如今再度轻装上阵,更有利于其在2025年对抗市场竞争。


上汽大众同样注重本土化,根据上汽和大众的续约协议,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全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从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这一过程中,“中国”成为关键词。

更有趣的是上汽奥迪,去年5月,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联合宣布,将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并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基于此打造的奥迪新品牌使用“AUDI”字母标识,这也实现了上汽技术反哺。与此同时,上汽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上汽奥迪全新A5L或将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燃油车型。

回顾2024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都数一数二,一个是合资销冠,一个是合资渗透率第一,而这也为上汽集团的合资2.0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两家合资车企或许也能继续担当上汽集团的发展底座。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道哥说车 33.6万粉丝    7386作品 关注 对汽车进行庖丁解牛,对汽车人进行故事挖掘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