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天和Auto 754浏览 2025-02-04 IP属地: 未知

为何有一些家用汽车的最大载质量(载重量)设定为375公斤?

在近期的问题中这个问题最有趣,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大多数关于乘用车载质量的解读基本都围绕着“实用性”的话题,大有一些强词夺理或者避重就轻的味道,对于为何设定为该标准解读的往往不够清晰,今天就来讲个透彻。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参考《汽车质量分布》GB/T(推荐国标)5910-1998的要求:

乘客标准质量m(不携带随身行李的标准质量乘客规定)为68公斤每位乘员随身行李的标准质量为7公斤

共计为75公斤。

以上为“名义设计装载质量。”

“名义设计装载质量”绝对不等于实际装载质量,通俗来说就是绝对不等于车辆的实际物理极限;说白了就是车辆的实际装载量可以更高,只不过超过设计标准等同于超载。乘用车也是禁止超载的,但好在除了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路段都不会在静止或行驶中给乘用车称重,所以很少能看到乘用车超载被处罚的案例;只不过现在没有不等于未来不会有,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于车辆的管理将会越来越全面。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核心问题

不避重就轻,上述标准只是最低标准;量产乘用车必须符合或超过该标准;所以客观上是可以让车辆达到更高标准的。事实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量产乘用车具备更高的标准,最大载质量可以达到500公斤甚至600公斤以上;并且其中包括一部分新能源汽车。

存在差距就存在理由。

笔者认为考虑到账面参数应当是多个因素之一。

消费者在购买一辆车的时候总是会看车辆的各类参数,比如综合油耗、综合电耗、零百加速、制动距离等等;而最大载质量直接影响这些数据的高低!比如最大载质量设定为375公斤,那么在测试的时候就会采用对应标准的配重。压在车辆上的货物轻一些,测试耗油当然也会低一些,加速成绩自然会好一些,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个人认为是有这个因素存在的。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碰撞测试”想要拿到好成绩也得考虑到最大载质量,因为在某一些测试环节中也是要考虑到载质量数据的;测试过程会按照载质量数据加上行李配重。而加上配重之后必定会加大车辆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力,碰撞瞬间更大的作用力难免会让车辆出现更大程度的变形,测试成绩可能会比较差。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其次还有“麋鹿测试。”

同一款车最大载质量设定为600公斤,车内配重的货物在转向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力会倍数级超过375公斤的标准。而这种测试不只是考验轮胎的抓地力、悬架的支撑性和底盘的整体调校,更是在考验成本;最大载质量增加一个数量级,轮胎、弹簧、减震器和一系列硬件也是要对应升级的,整车制造成本总会水涨船高。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结语:

最大载质量设定的高一些,车辆的制造成本也会高一些;因为需要依据最大载质量数据进行整车的设定,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数据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这个数据可以一定程度的用于判断车辆的制造成本。

但好在375公斤的标准对于大部分狭义乘用车而言也是足够的,因为一家里每个人的体重都在70公斤左右的概率并不会很大;轿车和SUV往往不会携带太多行李;即便是像春节返程高峰期阶段可能会携带过多的行李,但是在这个阶段里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也不会做处罚。所以375公斤的标准算是够用的,在不超出标准的范围内,车辆的性能和操控水平也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至于超出该标准的车辆当然可以给出更高的评价,就是这样了。

375公斤的家用车最大载质量是规则的下限,并不等于物理极限

文章标签:
汽车历史
 
相关推荐
天和Auto 57粉丝    3497作品 关注 已入驻十大平台,该账号为天和MCN,天和Auto唯一爱咖号。
推荐作者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