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日产汽车公司召开董事会,决定解除2024年12月与本田就合并事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随后,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正式告知本田汽车社长三部敏宏,日产决定终止与本田的合并谈判。据了解,日产决定终止合并谈判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各自持股比例等细节上未能达成一致。
此前,日产汽车前CEO卡洛斯·戈恩指出,这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没有协同效应,这是“并不务实的交易”。戈恩可以说是一语成谶。
本田和日产作为全球有巨大影响力的车企巨头,二者之间的合并引发了全球车市的极大震动,如今它们终止合并,同样引发了市场的一连串波动。
据了解,日产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是来自科技行业且总部设在美国。
另外,富士康一直对日产表示出足够的兴趣。无论结果如何,全球车市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谈判为何会破裂
2024年12月,本田和日产两家公司宣布,双方将进入合并谈判阶段,考虑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并计划将三菱汽车也吸纳进来。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今年1月底前确定经营整合的具体方针。
但是,现在谈判破裂。主要原因在于,本田和日产在去年合并达成共识时,双方均同意设立共同控股公司,两家公司将纳入控股公司旗下。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本田在协商过程中,坚持日产不应通过共同控股公司进行整合,而是作为本田的子公司进行整合。而日产方面表示反对。至此,两家公司存在重大的意见分歧,合并计划陷入失败危机。
综合来看,本田的态度发生变化,这是双方合并失败的直接原因。本田作为合作的强势方,还对日产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门槛。比如本田要求日产先完成9000人裁员和关闭北美工厂,再以子公司身份并入新体系。本田汽车表示,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的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长三倍,至少达到4000亿日元的水平,才能顺利完成双方计划的整合。本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强调,提升日产的收益是“谅解备忘录的条件”。
截至2024年9月,日产的营业利润下调至1500亿日元(约9.5亿美元)。相比之下,本田预计在同一财年将实现1.42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意味着日产的利润仅相当于本田的10%左右。这就是本田的底气所在。
客观地说,本田对于日产的经营情况应该是早有预估。而先前同意合并,现在出现变动,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双方的决策层对合并一事缺乏必要的掌控力,导致内部利益集团频繁干预(如雷诺作为日产大股东的立场未明确),使得谈判加深了难度。
从业务层面来看,双方未明确是整体合并还是仅聚焦电动车领域。燃油车业务又都是双方的基本盘,各级别的热销车型处于针锋相对的竞争状态,无论是哪一方都不愿意放弃,这就需要一方做出重大让步。比如说,两者主力车型(如思域与轩逸、CR-V与奇骏)市场重叠度高,合并后需解决品牌定位和产品线整合难题,但缺乏互补性技术。
日产寻求新机会
有消息人士透露,本田的强势表现,或许和美国关税有关。由于本田、日产、丰田都在加拿大或墨西哥生产畅销车型,特朗普政府可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的潜在关税,对三家公司都将产生影响。其中已经经营状况不佳的日产受影响最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田和日产的合并最终成行,那么对本田来说也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也表明日产目前仍未展现出自身能扭转业务的能力。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虽然日产被本田视之为负担,但是对于鸿海来说,日产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去年12月份,本田和日产宣布开启合并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称,负责富士康电动汽车业务的鸿海日本首席战略官关润访问法国,并就收购日产股份与大股东法国雷诺进行协商。在更早之前的2024年秋天,鸿海就和日产的主要往来银行以及日本经济产业省进行了接触,做出了一些可能为参与日产的经营做铺垫的举动。
当时就有判断说,正是因为鸿海的诸多举动,才加速了本田和日产宣布合并的进程。如今,日产与本田的合并告吹,鸿海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绯闻对象。
鸿海在多年前就积极布局电动汽车制造,始终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鸿海和日产开展合作,对于双方都有利处。既能盘活日产的剩余产能,鸿海也能借此机会实现跨界。
然而,由于日产属于日本外汇法所规定的外资出资需事前审查的企业之一,鸿海和日产的合作将会受到特别关注。当然,对于日产来说,最好的结果是找到一个最好来自科技行业且总部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但是结果最终如何,谁都不能预知。我们只能继续观察。
百姓评车
无论日产最终和谁合作,或者有下一步的动作,都预示着一个事实: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的历史性结构性转变,无论是新玩家还是老品牌都面临抉择和市场压力。
2025年1月新势力车企销量数据出炉,竞争依旧激烈。鸿蒙智行交付34,987辆表现强劲;小鹏交付30,350辆跃居第二;理想交付29,927辆首次同比下滑;零跑、深蓝、小米等也各有表现。整体来看,全榜品牌环比均下滑,蔚来、极氪下滑明显,小鹏最不明显,接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
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呈现显著分化趋势。
25年国内电车内卷!谁能“干掉”特斯拉?
长安汽车“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 共启AI智驾全民普及时代
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开启智能营销新篇章
中国智驾合伙人/共启智驾元年 长安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比亚迪智驾确实让出行更便利了,无论是高速上的紧急避让,还是极限停车的流畅操作,比亚迪都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安全性和智能化。这种真实场景下的技术表现,让我深刻理解了“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你还没体验过比亚迪的智驾,建议去试驾一下,绝对会刷新你的认知。#比亚迪智驾的救驾......
【胖哥选车】今日解答:①注重高速辅助驾驶,比亚迪海豹06 DM-i 、宝骏云海、吉利银河L7怎么选!②注重空间利用率、长途舒适性和安全性,别克昂科威和雪佛兰探界者谁性价比高?③主要用作人员转运,本田奥德赛和别克GL8选谁?
易车公布的全球汽车品牌销量TOP10榜单中,比亚迪在8月、11月,均斩获了第2名的佳绩。
车界速报—Flyme Auto合作车型总销量、蔚来推出优惠金融政策
新能源汽车领军者实力绽放,比亚迪2024年勇夺销量三冠王
在AI等技术的发展和赋能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当四家自主车企以新能源反攻进入行业前列,齐刷刷拉开的智能化大战,又会带来怎么样的格局之变?
赢了,功成名就;输了,万丈深渊……
比亚迪2024全球销量三冠王:中国智造领跑新能源赛道
智能化车辆开起来方便,维修成本真的有点高
比亚迪 2024 年全球销量三冠王 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凸显
一路长安 解密如何为你炼就一台好车
预售先享价8.98万元起 吉利银河L6 EM-i 于2月12日上市
2月9日晚,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双方的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