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三大件之一,底盘悬架一直是很多朋友购车时关注的重点。但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些汽车技术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家用轿车、城市SUV以及MPV,都会采用四轮独立悬架或者是后扭力梁悬架。而像是陆巡、牧马人、烈马、坦克等硬派越野车,则会采用更少见的整体桥悬架。为啥这种被普通家用车所抛弃的悬架结构,依旧深受硬派SUV的喜爱呢?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跟独立悬架最大的区别在于,整体桥悬架左右车轮连接在一根刚性车轴上。虽然这种设计导致左右两侧的车轮会互相干涉,降低了底盘的舒适和操控性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悬架行程如何变化,左右车轮始终跟车轴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这也使得它拥有两个独立悬架没有的优势。
首先是在转弯和左右两侧车轮同时上下跳动时,整体桥悬架的左右车轮基本与地面保持垂直。而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轮在跳动时,车轮外倾角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车轮并没有与地面始终保持垂直,从车尾看这一点非常明显。
车轮外倾角的存在,则说明胎面与地面接触是不均匀的,这也是轮胎偏磨的罪魁祸首。在独立悬架上轮胎偏磨是无法避免的,但整体桥悬架就不一样了,无论是车辆转弯、悬架同时上下跳动,还是空载、满载,车轮外倾角基本不变,所以同样的轮胎用在整体桥悬架上偏磨更小、更耐用。
其次是将整体桥悬架作为后驱动桥时,它不需要为桥壳里面的半轴配备万向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球笼。整备过底盘的朋友应该知道,球笼是悬架里面价格最贵的配件之一,如果在设计时就避免使用球笼,自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将独立悬架作为驱动桥时,因为左右车轮跟差速器并非始终都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必须给半轴配备万向节才能驱动车轮,成本因此大幅提高。
除了轮胎偏磨小、成本低之外,整体桥悬架的承载能力也很高,特别适合拉重货。例如采用后整体桥悬架的坦克500燃油版,它的整备质量是2475kg,设计载重为615kg。坦克500的插混版Hi4-T,虽然整备质量增加了355kg,达到了2830kg,但载重能力依然有500kg。作为对比,与坦克500 Hi4-T同级别的独立悬架插混越野车,普遍设计载重只有375-400kg左右,明显要比坦克500低一个等级。
在防护性能方面,整体桥悬架的桥壳具有非常好的强度,而且差速器、半轴也得到了桥壳的保护,因此一般的底盘托底和石块撞击都不易造成悬架损坏。基于以上原因,整体桥悬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都优于独立悬架。
众所周知,硬派SUV具有非常好的通过性能,而要实现以上性能,除了扭矩大、四驱性能好之外,还必须具备足够大的悬架行程。在底盘设计中,一般悬架的行程受连杆、摆臂、弹簧、减震器的长度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连杆和摆臂的长度。
对于独立悬架来说,它的连杆和摆臂长度主要受车身宽度限制。整体桥悬架则不同,它的连杆(推力杆)是朝着车身前后方向布置的,因此它的布置受车身长度限制。大家都知道,车身长度总是大于宽度,所以整体桥悬架的连杆可以比独立悬架做得更长,从而实现了更大的悬架行程。
不仅如此,整体桥悬架还有非常好的地形适应能力,比如在交叉轴工况,整体桥悬架的一侧悬架压缩时必然会引起另一侧悬架拉伸,于是原本另一侧悬空的车轮也能接地,从而提升了通过性。但对于没有配备油气弹簧的独立悬架来说,一侧悬架压缩时并不会影响另一侧车轮,所以独立悬架的车型在通过交叉轴时,另一侧车轮基本是悬空的。
为了更客观的评价越野性能,业内提出了一个技术指标--坡道行驶指数(RTI)。通俗来说RTI就是让车辆单侧前轮驶上20°的坡道,并记录坡道上的行驶距离,直到任意一个车轮离地。RTI数值越大,就说明车辆的悬架行程更长。相关测试数据显示,采用后独立悬架的日产途乐RTI为418,而同级别采用后整体桥悬架的丰田兰德酷路泽RTI为618。很显然,整体桥悬架的行程更长。
除了原厂性能之外,硬派SUV还十分在意后期改装便利性。独立悬架由于结构复杂、紧凑,所以底盘升高改装的难度比较大,后市场的改装方案并不多。相比之下,整体桥悬架结构十分简单,连杆的成本也比较低,后市场改装更方便、便宜。
前面虽然提到了整体桥悬架的很多优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家用轿车、城市SUV、MPV基本都不用整体桥悬架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体桥悬架的缺点是家用车无法接受的。首先在悬架调校方面,整体桥悬架的前束角和外倾角这些四轮定位参数不可调,而后轮的前束角、外倾角偏偏又决定了一辆车的操控特性和极限。
比如在转弯车身出现侧倾时,外侧悬架会压缩、内侧拉伸。如果底盘工程师希望这辆车具有更高的弯道极限,那么在设计悬架时就希望外侧悬架压缩时车轮能保持负外倾角。但对于将后整体桥悬架作为驱动桥的车辆而言,这个诉求是无法实现的。
原因在前面就提过,整体桥的左右车轮与车轴是刚性固定的,当车身产生侧倾的时候,整体桥悬架左右两侧车轮只会与地面保持垂直。只有当内侧车轮离地时,外侧车轮的外倾角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此时车轮并不是呈现负外倾角,而是向不利于提高弯道性能的正外倾角变化。
在决定稳定性和底盘风格的轮胎前束角控制方面,独立悬架可以针对性的优化车轮的前束角,从而做到想要的底盘驾驶风格。但是采用整体桥悬架的车型,它的车轮前束角是被各种连杆结构完全约束的,后期没有多少调校空间。一般采用后整体桥的车型,它们的底盘基本都是中性转向,也就是介于推头、甩尾之间的特性。
除了结构设计带来的弊端外,整体桥悬架重量大也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短板。前面提过,整体桥的桥壳本身非常结实(重),如果再在里面集成差速器、半轴,那么这些重量都算入簧下质量。因此将整体桥悬架作为驱动桥时,它的簧下质量普遍是独立悬架的2倍左右。2倍于独立悬架的重量意味着什么呢?假设现在有A、B两款车,A车采用后整体桥悬架,B车采用后独立悬架,两款车的车轮直径、弹簧软硬程度相同,那么在经过高度相同的减速带时,两车的车轮上跳加速度都是一样的。但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知:力=质量x加速度,A车的整体桥因为簧下质量大,所以最终产生的底盘冲击力也就比B车更大了。不仅是舒适性,簧下质量过大还会降低车轮的接地性能,也就是轮胎跳动幅度过大,对于追求操控的性能车来说,整体桥悬架也是个烫手山芋。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主打舒适和操控的车型,目前基本都不用整体桥悬架了。
在悬架安装方面,整体桥悬架的左右车轮通过刚性车轴连接,由于刚性车轴体积较大,并且可以上下活动,所以在布置悬架的时候需要给刚性车轴预留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对于硬派SUV来说,它们需要较大的悬架行程,所以侵占的空间会更大。
另外,将后整体桥悬架作为驱动桥时,因为中央传动轴会跟着后刚性车轴上下运动,所以位于中央传动轴上的车身地板不能做得太低。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采用整体桥后悬架的中大型硬派SUV,它们的乘坐空间、后备厢的容积相较于它的车身尺寸来说并不算大。
最后大家也注意到了,现在许多硬派SUV都逐步采用插混或者增程动力了,传统的非解耦式四驱变成了前后桥无传动轴连接的解耦式四驱。熟悉四驱原理的朋友都知道,解耦式四驱的后桥是由单独的电机驱动的,所以电机的布置就成了问题。
如果继续选择后整体桥悬架设计,那么电机只能集成在刚性车轴的壳体内,这样一来后桥的簧下质量和体积都会飙升,并导致底盘舒适性和运动性能进一步恶化,这也迫使不少采用解耦四驱的硬派SUV选择了后独立悬架。
虽然整体桥与电驱系统不太好融合,但解决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在上世纪30年代,法国汽车公司De-Dion就为传统整体桥悬架簧下质量过大的问题给出了优化方案,那就是和家用车一样把差速器固定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这样差速器就属于簧上质量了。而De-Dion的刚性车轴则做成了U字形,刚好在空间上与差速器错开。后来这种悬架就直接命名为De-Dion,从结构上看它是整体桥悬架的一种衍生类型。不过由于De-Dion悬架的差速器布置跟独立悬架一样,所以一根半轴也需要使用2个万向节,这样一来就没有任何成本优势了。
随着硬派SUV新能源化的进度提速,采用非解耦式四驱的车型越来越多,而奔驰纯电G和坦克500 Hi4-Z为了延续越野基因,便选择了De-Dion悬架,只不过这次它们是把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上。得益于这种设计,纯电G和坦克500 Hi4-Z既保留了后整体桥悬架的越野优势,又使得簧下质量大幅降低。当然啦,两者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在底盘悬架中,整体桥属于偏科生,论成本它比扭力梁高,论体积它比独立悬架大。至于结实耐用、越野性能好这些优点,在一般的家用车上又难以体现出来。权衡各种利弊之后,整体桥还是只适合硬派SUV、皮卡、客车、以及卡车这些重量大、使用强度高的车型,在普通家用轿车和SUV上也就不常见了。
1.4T、1.6T、1.8T等于多少L?不懂快来看,弄懂你也能自称老司机
涡轮增压好是好,就是保养麻烦?注意这几点,不仅动力强劲还省油
1000公里高速公路,车速开100和120km/h,到达时间会相差多少?
自动变速箱油,为何有人说不换还没事,一换就出问题?真相是啥?
油电混动车和插电混动车有哪些优缺点,你会选择哪种?一文说清楚
汽车上的A/C键怎么用?掌握这6个使用场景,你就是老司机
游走美国政商两界的马斯克,还要向横跨政军商界的“蓝血十杰”领袖麦克纳马拉学
7.98万-12.98万元,高阶智驾+第五代DM技术,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上市!
私家车长时间不开和每天只开5公里,哪种情况更伤车?
汽车上的哪些功能,用了就回不去了?这4个功能好用又方便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上市,高阶智驾+五代DM技术,售7.98万起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重要的驾驶技巧是什么?说出来别不信
定速巡航省油还是脚踩油门省油?说出来别不信,理论与实际的区别
汽车有必要铺后备箱垫吗?说出来别不信,很有必要,而且是标配
现在学车是学C1手动还是C2自动?老司机:听劝,能学C1就不要学C2
全民智驾,加配不加价!比亚迪海洋网11款智驾版车型重磅上市
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 加速高阶智驾普及
开车时突遇前车急刹,应该如何处理?老司机:这样才不会追尾
2月10日,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在整车智能战略下,比亚迪构建起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其中天神之眼 C首批上市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包括在售价格最亲民的海鸥,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引领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
汽车前挡风玻璃要不要贴膜?了解贴膜的目的,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