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东风长安,技术协同才是“胜负手”

东风长安,技术协同才是“胜负手”

汽车公社 1356浏览 2025-02-12 IP属地: 未知

“东风与长安合并,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自2月9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和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科技)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的公告消息后,引起行业内的热烈讨论。



而按照最近爆火的DeepSeek的理解,它对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的合并前景,是很看好的。至少,从潜在优势来说,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方面双方可以技术互补。


东风与长安的重组,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资本运作层面,如重组成功,中国将诞生年销量超500万辆的汽车巨头,跃居中国第一,世界前五。汽车行业本来就讲究规模效应,Stellantis集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从降低研发与采购成本方面来说,更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无他,双方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融合的可能性,让外界充满期待。


协同效应有多大?


如果东风与长安合并,新的集团年销量或将突破500万辆(2024年长安268.3万辆+东风248万辆),短期内可超越上汽集团(2022年为476万辆)。


而从更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来说,这次重组有两重意义:对内,承担整合双方技术优势、争取技术突围的重任;对外,承担战略聚焦,冲击全球市场的使命。即将到来的合并,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双方2024年出口量合计超100万辆,合并后可在东南亚、欧洲市场形成渠道与产能协同,对标丰田、大众的全球布局,助力中国标准与技术输出的可能性大增。


按照DeepSeek的推演,长安在新能源(如深蓝、阿维塔)、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积累较深,而东风在商用车、氢能源及传统动力系统方面有优势,技术共享可加速全产业链布局。而且,合并后随着采购规模扩大,动力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成本有望降低10%~15%,对利润率方面的提升显著


从潜在的协同效应看,研发协同和供应链协同两方面都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比如,双方可以共享研发设施、人才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可提高研发效率,加速技术突破。


而通过整合供应商体系,扩大采购规模,也能提高零部件采购方面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技术融合后的产品生产提供保障。


从产品端来看,两者合并可形成从低端到高端的全品牌覆盖,协同效应有很大潜力。另外,长安在自主品牌(如深蓝、阿维塔)和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深,2024年自主新能源销量达73.46万辆,同比增长54.97%。东风则在商用车和合资品牌(如日产、本田)方面有优势,双方的互补也是充满想象的事。



不过,参考吉利整合沃尔沃经验,合并后的集团至少需要3~5年才能完成品牌梳理,这还是理想的状态,实际情况是极其复杂的。


目前两家车企旗下均有多个品牌,其中有的品牌就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重组之后需要避免内耗。比如,长安深蓝和东风奕派,都主打10万~20万元新能源产品,奕派007和深蓝SL03就是非常直接的竞争对手。重组之后如何重新梳理品牌关系,调整产品布局,都是涉及各自利益的事。


“整合挺好,协同效应,不过统一采购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就像某群讨论所认为的,这次合并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会动很多人的蛋糕,这也是固化的部门和组织成员所不愿意见到和改变的。推倒“部门墙”的改革,从来都是最激烈的斗争。


技术融合1+1=?


实际上,作为序幕,这次的合并暂时没有一汽集团的参与,是耐人寻味的。此前的T3出行也搞了几年,除了人事互通和小范围的合作,实质性的进展不大。当然,这让外界对于这次东风与长安双方合并的前景,还是有些保留态度。



不过,跟此前不一样的情况是,本次合并是基于顶层设计的背景。国资委近年强调,央企需通过专业化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而非单纯扩大规模。


2024年推动的动力电池领域合作(中国一汽、兵装集团、东风共同参与)即为此类模式。也有一种观点是,东风与长安的重组更可能聚焦于技术共享(如智能驾驶、电池技术)和产能优化,而非全盘合并。


也有猜测,双方合并后在研发投入或超300亿元/年,在8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突破概率也增大。另外,可以集中攻关下一代CTC电池、城市NOA智驾系统。目前,激进的长安汽车,已经提出“2025年不再生产非智能汽车”。


而长安的“SDA天枢架构”和“天域OS”操作系统,如何与东风的“全新一代天元架构”来做深度融合,包括如何推动智驾和智舱的融合,以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减少生态碎片化,都将是重大的课题和任务。


当然,重组之后能否达到“1+1>2”的效果,还是未知数。



就像Stellantis集团,2021年合并后一跃成为全球TOP5汽车集团,此后两年销量一直稳定在600万辆级,但2024年销量跌到500万辆级,排名第五的比亚迪则增长势头迅猛,此前保持多年的排名在2025年或将逆转。这也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目前的公告来说,重组还停留在控股集团层面,目前看,并不影响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的日常经营。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重组的趋势不会变,而“长安和东风的产品是否会技术共享?是否有新的品牌诞生?是否会共享经销商渠道?”等等的问题,皆需时间给出答案。


“新四化”的趋势已然确立,东风和长安都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都有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尽快突破和发展的战略需求。毕竟,比亚迪、吉利、特斯拉等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优势的车企不会停下来。


而2025年开年的这“一盘大棋”,只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大变革的开端,从“内卷淘汰”到“生态重构”从行业变局来看,后面将有更猛烈的“中国风暴”,席卷全世界。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250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