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长安、东风三大央企合并重组传闻已久,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次东风与长安筹备重组,虽在意料之中,消息传出时外界还是觉得很突然。
这重组不仅关系到两家企业的未来走向,还紧紧牵动着武汉和重庆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重组?后续又会怎么推进?这些疑问引发热议,让我们一起深入聊聊。
2月17日上午,兵装集团官方网站忽然显示,周治平代替张金玉出任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在这之前,周治平为东风汽车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另一边,2月9日晚,包括东风股份、东风科技等“东风系”,以及长安汽车、东安动力等“兵装系”上市企业几乎同一时间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所以,尽管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双方暂未官宣,但所有人都知道此次重整,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并且就目前已知信息来看,似乎正式官宣也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重组后的新集团总部更有可能落户武汉。原因在于东风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的副部级央企,而长安汽车则是国资委下属的正厅级企业。从行政级别上看,东风显然更具优势。中国经济报2月11日发表的评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重组可能由东风主导,成立全新的汽车集团。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长安汽车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明显优于东风。
近年来,长安汽车的市场表现十分亮眼,凭借阿维塔、深蓝等品牌的爆发,2024 年销售 268 万辆,同比增长 5.1%,实现连续五年同比正增长,已经跻身全国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前五,在新能源赛道上已然占据优势。
反观东风,销量从 2016 年巅峰期的 428 万辆骤降至 2024 年的 248 万辆,近乎腰斩。
曾经依赖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的东风,在合资品牌集体下滑的冲击下,增长乏力,尽管旗下拥有岚图、猛士等新能源品牌,但增长势头有限。
用网友的话说,“在新能源领域,长安已经上桌了,东风还半死不活。”让“差生”领导“优等生”,似乎并不合理。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简单缩减品牌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规模,并且部分品牌存在复杂的股权关系,一定会是个难题。
一个较为稳妥的策略或许是效仿吉利的极氪和领克,或者上汽荣威飞凡等企业,在重整前期,企业主要在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等层面发力,各品牌仍保持较为独立的运营。后期各品牌经历多轮竞争、优胜劣汰后,集团再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利于两大品牌的健康发展。
说回来,两大央企重整之后,无疑将会诞生一个巨无霸车企。单从销量规模来看,东风公司2024年销量为248万辆,长安汽车销量为268万辆。二者合并后,数据上即达到516万辆,或将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五的车企,仅次于丰田、大众、现代、斯特兰蒂斯。
抛开主导之争,东风与长安的重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亚迪、吉利等老牌民企的强势冲击,华为、小米等新势力异军突起,特斯拉等外资品牌虎视眈眈,东风、长安、一汽这三大央企,作为“国家队”巨头主力可以说是压力山大了。
比亚迪去年开年先是以价格战实现电比油便宜,今年开年又以“低至7万的智驾车”开启全民自驾时代。这么卷下去,如果传统车企不采取非常规的大动作,只是跟在比亚迪后面亦步亦趋,那基本上就等于慢性死亡。
所以,东风与长安的重组,对武汉和重庆均为利好消息,尽管无法保证协同效应显著,但行动总比停滞不前更为积极。武汉可能是最大赢家,并非因其将成为新集团总部,而是东风近年表现疲软,持续下滑势必拖累武汉经济。
重组消息一出,东风集团股份在港股市场上涨近20%,A股的东风股份和东风科技更是10%涨停,长安汽车也涨了,但涨幅不到5%。
对上汽、一汽和广汽而言,东风与长安的合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上汽近日宣布与华为合作,股价应声上涨。
对于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传统汽车重地,除重庆凭借赛力斯和长安汽车的强劲表现提振经济外,其他城市目前根本不敢奢望汽车产业能怎么样,只求别成为累赘就行。
1月24日,上汽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净利润仅15 - 19亿,将减少126亿元,同比暴跌87% - 90%;广汽集团2024年净利润预计8 - 12亿,同比下降72.91% - 81.94%;东风股份2024年净利润预计2500 - 3300万,同比减少83.5% - 87.5%。
在2025年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种业绩表现,若不大刀阔斧改革,实在难以为继。
大企业改革向来不易,“船大掉头难”,内部的既得利益群体形成了重重阻力。
日产、本田因为利益等问题最后合并的也是不了了之,成为了过去式。
目前来看,如何汲取前车之鉴很重要。改革,就是要淘汰那些低效、不作为的业务部门与人员,而并购重组正是推动改革的绝佳契机。
东风、长安的合并,意义重大。二者合并后,将诞生年产量超500万辆的汽车巨擘,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大幅提升市场话语权。
更关键的是,这为企业内部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时机,有望彻底铲除那些长期存在的发展阻碍。虽说合并后的成效难以绝对保证1+1>2 ,但主动求变总比坐以待毙更有希望。
重组、合并,或许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是一件好事,在汽车品牌过度“泛滥”的背景下,确实该优化一下了。
两个百万量级车企的管理架构本就相当复杂,重整之后如何实现高效协同?这考验着领导班子的智慧。
当然,不论结局如何,东风、长安两个巨头的合并,都将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事件,也必将对相关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飞轮效应显现 智驾普及助力比亚迪技术护城河纵深
问界M8火爆的订单数量让人瞠目结舌,除了各种要花缭乱的配置和极具性价比的特点之外,当人们冷静下来并开始思考,在品牌的背后,作为一辆车,作为一台交通工具,问界M8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真实感受呢?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 / 海洋系列贡献 190617辆,方程豹、腾势等子品牌分别售出9068辆和13519辆 ......
冠军致敬冠军!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
谁懂啊家人们,5月26日,许巍要在中卫沙漠激情开唱了,就在那个超酷的捷途方盒子大会上。我的天,星空、摇滚、《蓝莲花》,光想想就会起鸡皮疙瘩的程度。
目前的电池产业链正处在一个深度调整期。
腾势N9万辆下线:以科技重塑豪华SUV格局,彰显中国汽车速度
公务用车优选国产新能源政策来袭,自主品牌品质得到官方认证
小米YU7最新发布,小米的原创度到底有多高?雷军:小米没有任何细节是抄袭
比亚迪携手斯诺克冠军赵心童,共创中国力量新篇章
戛纳国际电影节作为每年都会举办的全球电影艺术顶级盛会,不仅会齐聚国内外众多的名流和演员,同时也会吸引全球粉丝受众群体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相较往年盛会大家顶多可以刷到熟悉的华人明星面孔,今年竟然还见到了又一样极具“含华量”的中国科技顶流,原来是继意大利设计周后,咱们的比亚迪与又一......
比亚迪官宣限时一口价,海鸥智驾版5.58万起
传祺向往M8,乾崑智驾+鸿蒙座舱,有底气再战中高端MPV
中庸与刻板,是我对国企造车的第一印象,但是越来越多的国企新车正在不断挑战我的固有认知,比如刚刚上市的2025款东风奕派eπ007。
腾势N9万辆下线:奏响中国豪华SUV科技与市场双重凯歌
EV Electra豪掷70亿元!重组高合汽车,未来三年计划实现年10万辆海外采购
20.49万就能买到大六座“9系”?深蓝S09正式上市交付
5月22日,吉利银河旗下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吉利银河M9,在意大利米兰迎来全球首秀。作为吉利银河达成百万销量后推出的首款旗舰产品,吉利银河M9基于GEA Evo原生架构打造,在AI的全面赋能下,在空间、性能、节能、智能座舱、智能安全五大方面,树立大六座SUV的价值新标杆。
比亚迪官宣限时一口价,海鸥智驾版5.58万起
比亚迪海洋网推出“礼遇一夏,限时一口价”活动,即日起至6月30日,购买海鸥智驾版、海豚智驾版、宋PLUS智驾版、海豹06DM-i智驾版等10款智驾版车型,即可享受限时一口价的惊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