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极氪正式完成了对领克的股权交割,极氪科技集团也正式成立。这也就意味着,极氪与领克两个品牌,正式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并。
早在去年9月份,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官宣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至此,战略聚焦的“春风”正式在吉利内部吹起。短短两个月后,吉利控股再次发布公告官宣了一系列股权变动,其中包括将向吉利汽车转让其所持有的11.3%极氪汽车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汽车将持有领克汽车51%股份,领克汽车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整合后将成立新公司“极氪科技集团”。
满打满算,从官宣到正式完成交割,中间的时间也就3个月。表面来看是极快的推进速度,更深层的则是吉利以及极氪、领克优秀的执行力和敢于改变的勇气。
针对此次合并,外界的评价一向是“1+1=2”或“1+1>2”,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两个吉利旗下的子品牌携手为的无非是以节省资源的方式更好的合作。
但事实是,极氪科技集团的目标,远不止“1+1>2”。二者携手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才是不设限的极氪科技集团真正追求的。
销量的指数级增长
一个必须注意到的事情是,今年1月份,吉利单月实现26.67万辆的总销量,同比增幅达到24.9%,突破了吉利历史最高单月销量记录。并且,国内市场销量高达23.99万辆,吉利勇夺国内销量榜首。
年前那场发生在吉利内部的资源与战略整合,已经在销量层面初见成效。而极氪与领克,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根据极氪科技集团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2月份,集团的销量高达31277台,立于中国新势力高端豪华市场前列。千万不要误以为极氪科技集团的高销量是极氪与领克销量的简单加总。2月份的销量中,极氪品牌贡献了14039台的销量,同比和环比分别实现了86.9%和17.6%的双增长;领克品牌则贡献了17238台的销量,同时实现了30.5%的同比正增长,新能源车型占比也来到了47.9%。
多项关键数据“飘红”,并且呈现出远超市场大盘甚至要超过单品牌过去表现的增速,足以证明极氪与领克的合并并不是将二者的销量进行简单的加总,而是呈现出了指数级的效应。
一个很著名的公示能够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极氪科技集团和“极氪+领克”这一刻板偏见的区别:1365=1;但1.01365=37.8,1.02365=1377.4。
恰如领克品牌官方所言,极氪科技集团是“1X1=∞”,两个均实现出色增长的子品牌带来的乘数效应会在时间的推进中形成指数效应,进而让极氪科技集团迅速成为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的鳌头。
效果,就是这么惊人。
更加清晰鲜明的定位与认知
此前,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曾明确强调,极氪科技集团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双品牌战略,但双方在品牌定位和产品路线仍然独立区隔,用户端也保持独立,没有4S店和销售端共享计划。
安聪慧的这番话,一方面在无形中反驳了外界“极氪科技集团就是领克并入了极氪”的论断,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极氪科技集团的本质——极氪与领克“和而不同”。
极氪与领克仍是两个存在差异化的品牌。就目标市场和定位来说,极氪将继续专注豪华极致科技,主攻30万元以上的市场,承担着品牌和价值向上的责任,产品方面则聚焦中大型车,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超级电混。而领克则专注潮流运动个性,主攻20万元以上市场,小型车聚焦纯电、中大型车聚焦混动。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极氪以“矛”之姿态帮助极氪科技集团向新能源市场的纵深处突围,领克则以“堡垒”的姿态帮助集团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帮助集团拓宽市场范围。极氪与领克一纵一横,二者改变了过去稍有冲突的关系,以更加严丝合缝的协作帮助极氪科技集团双向发展。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如果你是一个以大厂、科技、新能源为核心诉求的消费者,那么无论你想要购买一款极致的豪华新能源产品,还是向购买一款价格门槛更低但品质上乘的新能源产品,极氪科技集团都会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极氪科技集团的成立,让极氪和领克都能以更鲜明更坚定的姿态重塑消费者认知。
“极”“克”搭配,干活不累
仅仅只是产品定位、客群定位的明晰还不足以支撑极氪科技集团实现“1X1=∞”。同样重要的是,极氪科技集团实现了极氪品牌和领克品牌二者之间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当前两个品牌的平台架构较多,未来会进一步降低数量。电子软件上也会统一,未来将全面实现自研智驾,采用统一的技术路线。”安聪慧毫不避讳极氪和领克两个品牌之间仍存在需要磨合的地方,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极氪科技集团要实现技术资源集中调配和高效利用的规划。
此前,吉利高层也曾明言,极氪和领克此前潜在的同业竞争风险可能因研发、架构、销售等方面的重复投资而导致资源分散和资金浪费。
而整合后,极氪和领克将在机械、三电、座舱、智驾等多个层面遵循统一的技术路线,平台架构的整合也能帮助二者以更高效的姿态实现规模化效应进而降低边际成本。
可贵之处恰恰在于,极氪科技集团敢于正视问题,并且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虽然才3个月,但效果已经开始凸显。”安聪慧透露称,去年底极氪与领克的研发投入费用已经下降了15%。
技术资源的整合更能同时强化极氪与领克两个品牌的创新形象,二者互相“引流”,最大化地强化二者的技术优势。
写在最后
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自信心与野心也一并提升。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的目标是增长40%到71万辆,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的任务则是32万辆;海外销量要占到总销量的10%。
对于有实力的一方来说,野心从来都是褒义词。
据悉,4月份极氪猎装家族第二款产品极氪007GT会正式上市,领克的王牌产品08 EM-P也已正式登陆欧洲。技术方面,极氪将在2025年继续发力智能化,目前极氪智舱Kr Ai大模型已经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2月底极氪车位到车位(D2D)已经启动万人公测。
粮草已经备齐,路线已经明确,接下来,极氪科技集团只需向前加速奔跑。静候佳音。
小鹏G7重新定义20万级智能SUV的标杆
2025年上半年收官,腾势D9以六月9848辆的销量登顶,豪取半年度销冠,实现六连冠。值得关注的是,不但各界名流纷纷成为其车主,在海外市场,它还横扫东南亚,超越丰田埃尔法,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多国登顶豪华MPV销量榜榜首。从中国MPV冠军到世界新能源MPV冠军,腾势D9用技术创新重......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上市,售价19.58万元起,比小米YU7更值?
当国内车企还在各种内卷的时候,比亚迪的出海计划已经再次取得了大成果,巴西工厂首辆电动车下线于2025年7月1日正式下线。从建厂,到首台车下线,仅仅用了15个月,比亚迪速度又一次让海内外小小吃惊了一下! 这辆车的下线,意味着比亚迪巴西工厂已经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将会大大缓解比亚迪海......
比亚迪在巴西投资的乘用车工厂,首批车型在工厂举办了下线仪式,巴西巴伊亚州州长、卡马萨里市市长和比亚迪执行副总裁等人出席了下线仪式,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比亚迪在巴西首辆汽车下线
比亚迪海外再落一子,巴西工厂首车下线,背后竟隐藏这些秘密!
统一低碳精耕UTTO为丰收的喜悦增添一份保障
[独家科普解析]快 3的全面计划
提车等一年!小米YU7来了!真的值得你等待吗?
19.58万元起售,跨时代的AI汽车小鹏G7正式上市
名街展新颜 经典聚鎏光 车韵沁全城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比亚迪天神之眼B正式实现ETC通行,这也完成了城区和高速的智驾全链路贯通。
今天咱们聊聊比亚迪的一件大事儿——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正式下线。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咱们用数据看看这家中国车企在巴西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腾势D9车主,冠军教练王皓体验腾势N9后表示:让人非常满意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从官宣到建成仅2年
最近有张电动车充电功率的“天梯图”挺火,咱们今天就着这个图,聊聊现在电动车的充电技术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7月4日,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为10.98万元-12.98万元。新车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采用标准旅行车造型,既保留了轿车的灵动驾控基因又有SUV级的大空间,以颜值、空间、操控、智能、舒享五大维度优势及超70项全系标配,为主......
当新势力还在吹嘘“智能大彩电”的时候,消费者用投诉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