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买了辆十来万的纯电SUV,邀请岳母出来兜风。开了不到十分钟,老丈母娘马上表示出回家的愿望。为什么?晕车了。她说,坐汽油车没事,电车就晕的难受。仔细一打听,坐电车晕车的人还挺多。看来汽油车真的是一时半时停不了啊。
查了一下,电动车加速时产生的眩晕感源于动力系统与人体感知的错位。电驱系统扭矩响应速度可达0.2秒,超越人类大脑0.3秒的感知延迟,这种“快于生理反应”的特性叠加能量回收系统的拖拽效应,导致乘客前庭神经与视觉信号失衡,形成晕车效应。解释很拗口,反正就是坐电车,有人会晕车。
行业调查显示,70%消费者购车时关注晕车问题,家庭用户中该比例升至85%。这一矛盾既暴露电动化转型中的技术短板,也为车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突破口。广汽本田率先做出尝试,推出了最新的纯电车型P7,新车介绍中,用不少的篇幅宣告这是一款不会晕车的纯电SUV。
广汽本田是怎么解决的呢?言语表述似乎很简单——P7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组合,配合ADS自适应电磁悬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软硬,显著减少了过减速带的弹跳感,颠簸过滤效率提升60%,从而降低了晕车的风险。此外,P7的动能回收系统提供了6档可调的设计,1档轻柔得像油车滑行,6档则类似于单踏板模式,这种设计极大地减少了驾驶过程中的不适感。通过强化悬架的过滤功能,细化动力回收,就做到了不晕车。
其实,很多企业也做了类似的技术改进,降低晕车发生的概率。特斯拉的线性踏板模式通过降低初段加速灵敏度,缓解起步突兀感;小鹏G9智能空气悬架通过预判路况实时调节车身姿态,减少动态冲击,侧重底盘协同优化;比亚迪海豹引入地平线检测算法,中控屏动态匹配车辆加速度;理想L系列座椅震动预警提前激活乘客平衡适应机制,降低晕车概率,这二者做的是感知平衡创新。
为什么广汽本田旗帜鲜明打出了“不晕车”招牌?2024年J.D.Power数据显示给出答案——防晕车技术可使500km续航车型客户转化率提升18-25%。也就是说,单单不晕车这一个小改进,会有四分之一的客户下了订单。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功效也不过如此。
电动车从卷续航、卷配置进入到了卷智驾、卷舒适的阶段,消费者的购买情绪也从吃的饱、吃的好向在舒服的环境吃的饱进发,舒适性成为电动车竞争的突围方向。先知先觉的车企已经开始大胆尝试了,蔚来ET5“晕车敏感模式”入选女性用户购车理由TOP3;理想汽车“晕车指数”测试小程序三个月获200万用户参与,验证技术参数向体验价值转化的可行性,不晕车有望成为电动车内卷最有效的突破口。
当行业跨越500km续航基准线后,此类隐性体验或成竞争关键——毕竟,让用户舒适抵达,远比参数堆砌更具长远价值。
比亚迪4月销量再次全球破局,持续领跑,未来可期。
吉利银河全新旗舰SUV正式命名吉利银河M9 定位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
比亚迪连续三年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汽车品牌榜TOP10,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2025年5月17日,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球电影艺术与时尚潮流在此交汇。比亚迪(BYD)及旗下豪华品牌腾势(DENZA)亮相这一国际顶级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与高端魅力。
全面向AI进化,具体都有哪些升级?2025款小鹏X9实车体验!
沙海战火即将点燃 2025长城环塔车队荣耀回归
电池新国标和AEBS强制配备,是否会掀起新能源汽车涨价潮?
清晰的品牌价值内核,比简单的参数对标更重要。
中国技术赋能下的新能源版的路虎来了。
2025年5月6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创维汽车以当地组装形式正式进军印尼市场,投资建设的KD工厂同步落地,旗下SKYWORTH K车型以全新身份Polytronk精彩亮相,进一步加速其全球征程战略的推进,强势开拓东南亚市场板块。
为年轻家庭而生!2026款零跑C10打造移动的第二个家
做好一个门把手很难吗?
后驱布局,产品力均衡,5月权益厚道,比亚迪秦L EV入手时机到了
2025 年 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车企比亚迪以覆盖欧洲14国、 11123 辆的月销成绩,远超特斯拉的 6253 辆,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全面领跑,彻底改写了旧有格局,在特斯拉的欧洲粮仓连插数面红旗。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
锐界L PK 途昂Pro,大马力E混动,这个动力“辅助”真管用
比亚迪在欧洲火了,4月销量力压特斯拉,破万辆大关
桂生悦反思出海问题,魏建军结识新朋友,王传福出发匈牙利,朱华荣获泰国总理点赞。
汽车门把手,是颜值重要,还是安全重要?工信部安全标准要来了?
比亚迪4月销量亮点总结
作为季度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4月比亚迪汽车再次以34.7万辆的成绩,位列中国汽车市场各主要品牌销量TOP10第一,几乎等同于第二至四名之和;比亚迪汽车1-4月累计销量超128万辆,同比增幅显著,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与市场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