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自己购买的深蓝S07 215增程版,还没提车就降了5000元,但由于尾款已付,导致不能‘无感换单’。”作为深蓝车主的孙女士说,她怎么也没想到,本来想要给新一年体量新车开个好彩头,没想到却迎来了“买深蓝汽车,享背刺人生”的结局。
从割韭菜到背刺,价格投诉位列前茅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非“价格战”莫属。从1月特斯拉中国官宣降价,打响车市价格战“第一枪”,到比亚迪下场“掀桌”,而后自主和合资车企相继应战。除了“卷”新车售价,部分车企还通过“一口价、限时优惠以及叠加金融政策”等方式,以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当然,为了不背负特斯拉式的“割韭菜”骂名,也能让产品价格在市场上保持足够竞争力,众多品牌便把本可以真金白银的优惠,摇身包装成“厂家限时补贴”、“增配不加价”、“积分和权益赠送”这些的新招数。而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虽然避免了“割韭菜”,但反而催生了不少“背刺”老车主的事件。
因此,在2024年的汽车消费投诉中,关于价格的投诉明显升高。在黑猫投诉公布的《2024年度汽车领域投诉数据报告》中显示,汽车投诉的三大典型问题之一就是“买车后车型降价、背刺消费者”。
而在各大投诉网站上,关于价格的投诉更是比比皆是,有些更是成立维权群,可见规模广泛,并不是个例。
深蓝速度之下的背刺
实际上,像孙女士一样遭遇价格背刺的情况并不少见。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目前有关“深蓝S07车主被背刺,智驾平权靠老用户垫”已成集体投诉,投诉量高达374,截至发稿前,投诉量还在攀升。与此同时,深蓝S05、深蓝L07、深蓝S07等车也因为“价格变动”等投诉原因,纷纷登上其他投诉榜。
买车网Buyca联系到了深蓝L07维权车主之一王先生(化名),他告诉记者:“2025年2月在深蓝汽车舟山定海店,购买了一辆深蓝L07 230Ultra深蓝智驾AD PRO版,刚提车两天,就遭遇了降价的情况,第一次买车也不知道有保价,当时销售还说短时间不会出现背刺,于是就放心的买下了。”
王先生表示,“自己当时花费14.1万元,选装花费了6000元,一共是14.7万元,提车两天后发现选装是免费赠送了,现在算上选装也才14.1万元,比之前降了6000元,如今距离投诉已过去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官方也打过手机询问情况,但解决方案目前还没有给到,目前的诉求是赔偿6000元。”
事实上,针对背刺事件,此前深蓝官方也曾发表过声明,在《关于深蓝汽车近期销售政策相关的澄清说明》中,否认了背刺情况,并作出系列承诺。如今过去多月,仍出现大批量的深蓝车主们维权事件,甚至登上了投诉排行榜。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曾经的那句,“我们一定做好‘买卖用修服’全流程管控”,难道只是戏言?
也难怪孙女士会感叹,深蓝的公告可谓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不仅公告发了没有下文,在投诉平台上虽然显示集体处理率是100%,但是从下方车主留言来看,深蓝在平台上的处理显然也无法让车主满意。
一位车主表示:“呵呵,可以看出来深蓝当真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看到本集体投诉的处理率已经到了99.72%,我这里也显示已经提示深蓝汽车已回复,然而我并没有接收到深蓝汽车任何回复。从其他投诉者反馈的信息来看,深蓝汽车就算真的联系了,也只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补偿,说明了深蓝汽车根本没有考虑老车主的诉求,实在让我们这些老车主心寒。所以想要买深蓝汽车的人,真的好好考虑,这样的企业你们是否认可,你们又能否接受这样的背刺?”
作为长安汽车旗下的新品牌,深蓝汽车自2022年7月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在业内创下“深蓝速度”,看似耀眼的销量背后却是一地鸡毛,隐藏着老车主们的无奈与心酸,投诉无门,毕竟没有人能接受自己爱车的“终端价”一降再降。
根据买车网Buycar了解到的市场信息,作为家族的销量担当,深蓝S07优惠方面一直都有所变动,从最开始的5000元,到后来的1.5万元,再到前不久的2万元现金优惠,但如今再去店内咨询,得到的却是“今天不买车不给说”,且态度消极,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诚然,冲击销量固然重要,但老车主口碑,也不能全然不顾,毕竟,今天的“背刺”, 可能也会令持币待购的潜在用户心生摇摆。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