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周销量榜的背后,是一场行业大清洗

周销量榜的背后,是一场行业大清洗

汽车公社 1755浏览 2025-03-17 IP属地: 未知

2022年6月13日‌‌,理想汽车公布了6月5日至11日的周销量排行榜,并以0.84万辆的成绩蝉联新势力销量榜首。从那以后,这种叫做“周销量榜”的东西,开始折磨所有造车新势力、所有新能源车企乃至燃油车企们。


霎时间,车企们有样学样。但凡出现产品的热销,就迫不及待的以不同口径制作出这令人欣喜的成绩单。‌迄今,经过两年半时间的更迭,周销量榜见证了一家家企业的倒下,又见证了一家家企业崛起。


在迎来送往之间,每周定期更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当头部品牌在榜单上厮杀正酣时,殊不知那些连续缺席榜单的品牌,正可能被市场推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这场由数据驱动的“暗战”,折射出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到存量竞争的残酷转折。


榜单上每一条销量曲线的波动,都可能挑逗着某位玩家的心率,甚至可能成为压垮末位玩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沉默的危机


近日,新能源车企和新势力品牌再次发布新一期周销量榜单。


从3月3日至3月9日的中国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来看,与前几周相比车企排名基本保持不变,仅少部分车企发生变动。


其中,榜单前六名的车企,排名基本均与前几周保持一致,依然为比亚迪、五菱汽车、特斯拉、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且多家车企销量也有所提升。具体销量上,比亚迪以5.74万辆的成绩稳坐第一名宝座。五菱和特斯拉分别以1.54万和1.38万辆守住二、三名。小鹏汽车以0.85万辆的销量冲到第五,连续数周保持新势力冠军位置。


除前几名之外,新一周排名第七至第十名的车企依次是埃安汽车、小米汽车、零跑汽车和银河汽车,周销量分别为0.66万辆、0.62万辆、0.59万辆和0.53万辆。



另外,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方面,新一周各大车企的排名也未发生明显调整。细分来看,小鹏汽车以0.85万辆的销量继续反超理想汽车的0.73万辆。而在新势力阵营中最让人意外的是蔚来汽车,未能进入前十名,周销量掉到只有0.28万辆。


无论是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还是后续衍生出来的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这些榜单正在记录着当下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火热和品牌生态。


如果观看的是新势力榜单,你会发现总是老牌的新势力“蔚小理”/零跑、小米/问界等新兴力量以及极氪/深蓝这些承载传统车企新能源梦想的品牌;如果翻阅的是新能源品牌榜,比亚迪大多数情况都是一马当先,后续的五菱/吉利,特斯拉和一众新势力品牌紧追不舍。


它们正是当前新能源市场的腰部以上的车企,是最能代表中国新能源弯道超车的箭头企业。



但在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品牌占据销量前十的聚光灯下,同时也有一批曾经高调出现在这些榜单上的品牌尤其是新势力品牌,再也没了声响。


包括天际、爱驰、拜腾、高合、威马、极越等企业已经先后消失在主流榜单中,而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子品牌中,它们之中超过半数品牌的销量不足榜单第十名的零头。


这些失落的品牌中,有的已经倒下,成为新能源发展的车辙碾过的黄沙一片和万具枯骨;有的则并未完全退场,但他们在产品竞争优势不足、渠道收缩、品牌声量骤减、融资停滞的连锁反应,已不同程度地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局。


强者恒强,弱者退场。当车市上的马太效应愈发效应愈发明显时,更多的产品销量、更多的品牌关注度和更多的融资都流向了头部品牌。



数据显示,今年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05.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这意味着,排名前10的车企几乎分完了蛋糕。头部车企的盛宴背后,是无数中小玩家的悲歌。剩下的百余个品牌只能在不足20%的市场空间中展开生死肉搏。


体系战争下的生存窗口


“当周销量跌破500辆时,连供应商的账期都开始缩短。”


有业内人士曾坦言,将500作为周销量榜的生死线。在他看来,近年来不断常态化的价格战,让车企和供应商一起都在卷,卷到停不下来。利润被无限压榨,而且是层层压榨。


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将单车成本压至行业平均线以下,而尾部品牌却因产能利用率不足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当弱势品牌的销量不佳时,供应商也会选择性地放弃一些不赚钱的小订单,相当于放弃了弱势品牌。


同时,当下的竞争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对决。



头部企业构建的是一整套“铁三角”体系“技术储备池、生态护城河与用户运营网”,正在成为弱势品牌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e平台3.0与垂直整合供应链形成技术闭环;蔚来的换电网络、用户社区与生活方式品牌构建情感粘性;特斯拉的FSD算法与超充网络打造科技壁垒......这些要素共同构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反观没能登上周销量榜单的品牌,多数仍停留在“单点突破”的初级阶段。


即便是曾凭借单点突破的设计如鸥翼门等斩获不错的订单,但由于后续智能座舱迭代缓慢、充电网络建设滞后,导致用户复购率低下。再看看更多甚至没能单点突破的品牌,更加惨淡。


当行业进入“长跑耐力赛”,缺乏体系化能力的企业就像带着弱点参赛的选手,很容易被对手看穿,“趁你病要你命”地将你淘汰出局。


而对于徘徊在淘汰边缘的品牌而言,接下来的几年可能是最后的自救窗口。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碳酸锂价格回落、芯片供应恢复,成本压力缓解反而加速市场洗牌——头部企业获得更大降价空间,而尾部品牌的价格优势被进一步削弱。有业内人士,未来两年内,将有超过30个新能源品牌退出市场。


在这期间,转型突围的关键在于找准差异化定位。


比如聚焦10万元级市场,通过下沉市场的策略稳住基本盘;比如利用科技奢侈品定位开辟小众高端赛道;比如寻求并购整合,赛力斯抱上华为的“大腿”,天际汽车被国资接盘,自游家转型代工等。毕竟,现在不是讨论面子的时候,活下去才能等到下一个风口。



当每周销量榜单变成行业生死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迁。这场淘汰赛没有温和的中间路线,要么构建足够深的护城河跻身头部阵营,要么找到独特的生存缝隙,否则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吞噬。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残酷的洗牌最终将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而对整个产业来说,唯有经历这场涅槃重生,才能真正孕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强国。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1062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讯前端 关注
前瞻技术解读,专注自动驾驶、氢能源等未来出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