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比亚迪发布超级 e 平台,以兆瓦闪充、3 万转电机、1500V 碳化硅芯片等 11 项全球之最刷新行业认知时,质疑声随之接踵而至:“实验室数据能否落地?”“技术超前是否脱离实际?”
见怪不怪,这几年,每当比亚迪发布突破行业前沿的技术时,总是伴随着各种画外音,从DM-i、刀片电池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甚至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莫不如此。
但事实证明,比亚迪的这些突破性技术,不仅很快被市场所认可,并体现在终端销量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
此番,面对又一波的争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回应掷地有声:“比亚迪的风格一向是一发布即量产。” 这场关于技术可信度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跃迁,究竟是噱头还是真实力?
让技术从 “纸面” 走向 “路面”
首先,技术是否“脱离现实”,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马上落地。比亚迪的回应以行动为证:4000 个兆瓦闪充站正在全国布局,首批 500 个将在 4 月初汉 L、唐 L 上市时启用。
而在超级e平台发布会现场,在诸多媒体的见证下,汉 L 从 10% 电量充至 60% 仅需 5 分钟,续航增加 349 公里,峰值功率突破 1000kW,真正实现 “1 秒 2 公里” 的补能速度。
正如业内评价:“比亚迪的电机不是实验室里的‘花瓶’,而是能经得起赛道考验的‘硬核装备’。”
以开放姿态引领行业共进
正如最近爆火的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以“开源”的姿态,打破了ChatGPT的垄断。而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也绝非闭门造车的 “独角戏”。
超级 e 平台的全域千伏架构系统化创新,既解决了 “充电快但能耗高”“性能强但续航短” 的行业痛点,更以 132 项专利开放、4000 座闪充站共建的姿态,推动行业从 “技术壁垒” 走向 “生态共融”。
李云飞在微博中强调:“百花齐放春满园。” 比亚迪的技术路径选择,恰恰体现了这种格局:无论是磷酸铁锂的持续进化,还是碳化硅的突破应用;无论是兆瓦闪充的效率革命,还是兼容性技术的普惠设计,其核心始终是 “让绿色出行更美好”。
正如王传福所言:“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 这种开放心态,让比亚迪的技术突破不仅是企业的 “护城河”,更是行业升级的 “助推器”,不断刷新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高度。
从 “追赶者” 到 “定义者” 的蜕变
可以说,比亚迪的技术跃迁,本质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从 “跟随” 到 “引领” 的缩影。
从电池材料到芯片设计,从电机制造到充电网络,比亚迪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这种能力,让 “实验室数据” 迅速转化为 “用户可感知的体验”,更让中国标准首次主导国际车规级高压器件规范。
事实上,面对种种质疑,比亚迪的回应始终聚焦技术本质。比如发布《接棒向前》视频,倡导行业良性竞争;开放闪充技术,推动基础设施共建;量产即实测,邀请用户现场见证。这种 “以实力说话,以体验立信” 的态度,正是中国品牌技术自信的最佳注脚。
李云飞的微博结尾写道:“电动化智能化这条路很宽,有好技术,好产品的企业都能容得下,且走得好!”
比亚迪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技术创新,既要突破行业天花板,更要解决用户实打实的焦虑。从全域千伏架构的系统整合,到开放生态的行业共融,比亚迪用 “硬核技术 + 量产实力 + 开放心态”,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教科书级的范本。
事实上,比亚迪每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外部杂音,但这些质疑声终将消散,留下的是技术进步的坚实脚印。比亚迪的技术坚持,不仅定义了电动车的未来,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智造,正在以 “技术接棒” 的方式,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新变革。
上汽通用迎来自己28周年的生日,除了闷头造车以外,它还挺懂打卡出圈这一套。28岁的它正青春,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和用户交流。
比亚迪全品牌「手车互联」上线,国产主流全覆盖,点赞
别克“至境” 全球首搭8775芯片
比亚迪全球率先提出为智能泊车兜底,底气来源于其拥有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海洋网已收获超520万用户信赖,从智能驾驶辅助由高端走向标配的普惠,真正让智能驾驶走入千家万户,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用实际行动践......
聚力携手 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各汽车厂家快速发布新型的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汽车百公里加速明显快于传统燃油汽车。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采用动力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双布局,导致车身重量要显著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
这一切应该只是个开始,未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车型加入厮杀中。
智变新程 向上跃升 北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
喜迎宏光MINIEV上市五周年 五菱开启焕新季 置换补贴价3.68万起
夏天高温自驾出游,车要选错了可能会送命?
小车党终极答案?直击蔚来萤火虫,小小车大大空间?
又来致敬法拉利?丰田皇冠全新SUV曝光:插混也安排了
领克900的智能语音交互确实能打破人机隔阂
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发展,造就了无数记录,但这些技术以前又有多少是自主品牌创造的呢? 最近有人总结了一份全球汽车油耗进化榜,能够看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新技术应用,手动变速箱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涡轮增压,早到后面的混动系统的应用等等,技术的不断迭代,让汽车油耗完成进化,变得越来越低......
自动泊车让新手秒变“老司机”
车内KTV让我明白,孩子竟把“堵车”可以变成期待
捷尼赛思还有未来吗?或许,打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不该进入中国。
堆料造车也就那么回事,得贴合需求才是王道
相比原来的哈弗H9,新的坦克400Hi4-T总体感觉当然好了许多,但没有了以前常用的副驾驶座椅 “老板键”多少有点遗憾,今天就自己动手给它增加一个副驾驶座椅 “老板键”。
在6月份的纯电车销量榜上,第一名不出意外,仍是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竟是唯一一款能与其形成竞争的车型。此外,还有星愿、海鸥、五菱宏光MINI EV这些稳坐前列的老面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市场上一些声量颇高的流量品牌,却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