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三名女大学生开小米SU7身亡背后: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三名女大学生开小米SU7身亡背后: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优视汽车 728浏览 2025-04-02 IP属地: 未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21年8月12日,一辆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驾驶者不幸逝世。


当年正是新势力车企们大力鼓吹“自动驾驶”的时候,这起事故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自动驾驶行业的蓬勃热情,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各家正准备在自动驾驶领域大吹特吹的车企,慌忙连夜修改各种宣传物料,将“自动驾驶”改为“辅助驾驶”。也因为那起事故,几家在智驾领域相对领先的车企,开始相继上线了所谓的“智驾考试”功能。驾驶者在启动智驾功能前,需要先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以证明自己清楚认识到辅助驾驶的功能以及边界,也相当于是车企的一个“免责条款”。


时过境迁,曾经行业的疮疤已经愈合。当2025年被冠上“智驾元年”的称号时,又是小米SU7的事故再次把智驾的安全风险推到了风口浪尖。



3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于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发生事故,两人当场身亡,一人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


事发之后,网络上大量的疑问指向小米:“为什么车门打不开”、“为什么会爆燃”、“为什么智驾退出后只留给人驾2秒钟的操作时间”、“为什么AEB没发生作用”……核心都直指小米的智驾系统。


小米官方的回复,以及雷军个人的表态,都未能对这些问题给出正面的解释。



遇难者家属急于寻求真相的悲恸,网友面对生命逝去的义愤,可以理解;站在企业角度,在事情未调查清楚之前,小米的沉默以对,也无可厚非。


但无论这起事故中小米汽车的责任到底有多大,毫无疑问的是,这起事故对目前炙手可热的小米汽车品牌和雷军个人的亲民形象,都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更有甚者,怀揣各种动机的账号下场,或网暴遇难者家属,或抨击品牌,造谣友商,让这一事件变得更加魔幻。



不可否认,智驾是未来的趋势。但今天的小米事件,和当年的蔚来事件,背后的本质都是一样。关于智驾的夸张叙事和传播,让智驾这场技术革命迎来流量的爆发,但一旦遭遇事故,就会遭遇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弹。


这个时候,就不难理解前几天特斯拉中国为什么要将FSD从“完全自动驾驶”改为“辅助自动驾驶”了。2023年的时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开始调查特斯拉的Autopilot,觉得它的名字和宣传太容易让人误解,可能会让车主过分依赖这个系统。在中国也一样,工信部今年2月份出了新规定,要求车企在用OTA升级之前必须先通过审批,不能随便就把没测试过的新功能推给用户。



但是在国内,车企在智驾的营销和传播层面上却并没有那么严谨。


当包括小米在内,各家车企在说明书上都注明强调智能驾驶能力的有限时,发布会上的PPT里却充斥着“零接管”、“解放双手”、“L2.9++++”这样的关键词;


线下体验中心内,是销售顾问关闭“触摸方向盘”的提醒,让用户放心大胆的体验智驾;


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是车主在高速公路上双手离开方向盘玩手游、睡觉的短视频,配文“这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


而在电商平台上,针对各品牌车型的“脱手驾驶神器”始终热销,将其夹在方向盘上欺骗系统监测,从而真正实现“脱把”开车。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情绪价值拉满。在技术带来的未来美好出行场景下,风险和潜在的危机,被有意无意的掩盖了。而大部分普通用户的认知与技术水平,还无法与现阶段的 智驾技术相匹配。在他们眼里,只有潮流酷炫科技打造出来的品牌“人设”,对于智能驾驶能力的边界,其实缺乏明确的认知。


媒体报道,其中一位遇难者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先前曾多次告诫女儿别迷信智能驾驶,但被女儿反驳称智能驾驶很安全。这也许恰恰是许多年轻人对智能驾驶的态度。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中显示,仅有16%用户表示可以不要智能驾驶功能,而66%的用户已不满足于L2级别辅助驾驶。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5%,但因驾驶员误判系统能力导致的事故率同比上升12%。另一项调查也显示,56%消费者将L2级辅助驾驶视为自动驾驶,32%事故因“接管延迟”导致。


实际上,从2021年到如今的2025年,智驾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每当大家头脑发热时,就会有一次惨烈的事故来提醒我们,科技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善和美好,风险仍未彻底消除。



夸张的营销导致的认知断层,传播失焦,需求与技术不匹配,这些问题在智驾领域始终存在。即使没有小米这场事故,也迟早会有其他品牌被推上这个风口浪尖。


当2025年被称为“智驾元年”时,是时候让车企对智能驾驶的宣传回归到现实。真正的智能驾驶进化,不是在营销话术的钢丝上跳舞,而是建立起技术跃进与生命敬畏之间的平衡支点。毕竟,在马路上奔跑的不是代码和算法,是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的血肉之躯。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下,没有赢家,企业和用户都是双输。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优视汽车 7.5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知名汽车新媒体,视频好看,文章有料。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