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条生命撕开行业遮羞布:法律真空下的智能驾驶,谁为“致命两秒” 买单?

3条生命撕开行业遮羞布:法律真空下的智能驾驶,谁为“致命两秒” 买单?

燕赵车评 2224浏览 2025-04-03 IP属地: 未知

   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搭载小米 SU7 标准版的 NOA 系统以 116 公里时速冲向施工改道的水泥隔离桩,留给驾驶员的接管时间仅有 2 秒,3条生命在火光中消逝。官方数据显示,系统仅在撞击前2秒发出警报,驾驶员被迫在1秒内接管,却无力回天。这场悲剧撕开了智能驾驶行业的遮羞布——当车企用 “0 接管”“0 自燃” 等话术收割流量时,技术的不成熟正在将用户推向深渊。

技术的 “皇帝新衣”:车企如何用话术制造幻觉
   当前市场主流的 NOA 系统,本质上属于 L2 级辅助驾驶,这意味着驾驶员需要全程对车辆进行监控。然而,车企的宣传却往往将其包装成能够 “解放双手” 的黑科技。例如,某7的发布会演示中展示了 “车位到车位全程 0 接管”,给消费者一种车辆可以完全自主驾驶的错觉;问界新 M7 宣称 “高速自动避让”,同样让消费者认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能独立应对各种情况。但现实中,理想 L9 曾因误识别广告牌而急刹追尾,这凸显了当前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

   这种 “技术无罪” 的叙事背后,实际上是对用户认知的精准操控。据相关调查显示,56% 的消费者将 L2 级辅助驾驶误认为自动驾驶,这无疑反映了车企宣传对消费者认知的误导。同时,32% 的事故源于 “接管延迟”,这说明消费者在被误导后,对智能驾驶技术过度依赖,从而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未能及时接管车辆。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车企在宣传时存在 “货不对板” 的情况。他们使用高配激光雷达车型进行演示,展示出智能驾驶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出色表现。但实际消费者购买的的却是低配纯视觉方案车型,由于低配版算力不足,导致车辆在复杂路况下反应滞后,智能驾驶系统的真实性能 “原形毕露”。

   当车企用 “零接管”“丝滑变道” 的话术收割流量时,他们或许忘了:每一次技术跃进都伴随着生命代价。这些事故都在警示我们:智能驾驶不是游戏,而是关乎生死的严肃命题。

法律真空下的“甩锅逻辑”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驾驶员定位为 “第一责任人”,这使得在智能驾驶相关事故发生时,车企常凭借产品手册中的免责条款置身事外。这种 “技术有边界,责任无死角” 的现象,深刻暴露出当前法律体系的滞后。毕竟,现行法规仍是基于 “自然人驾驶” 的情境设定,尚未对 “机器驾驶人” 的责任归属予以明确。

   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已提出修订法规的建议。构建针对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完整法律体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远规划,且落实也需较长周期。对此,可先从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入,增添有关智能驾驶的相关内容,实现法律层面的关键突破。待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至相应成熟阶段,再适时启动专门立法,如制定《自动驾驶法》《智能网联汽车条例》等法规。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当前部分车企正通过 “激活式培训”“免责考试” 等方式,将本应承担的安全义务转嫁给用户,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在智能驾驶中的责任与风险。重构责任:谁该为“致命两秒”买单?
当下,智能驾驶行业迫切需要打破 “车企免责、用户背锅” 的畸形局面:

   首先,要摒弃对 “0 接管” 的盲目追捧,清醒认识 L2 级智驾的局限。诚如工程师所说:“智驾可以失误无数次,但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因过度宣传而忽视安全。

其次,建立科学的智驾事故责任分级制度势在必行。若事故因系统缺陷致使反应时间严重不足,车企是否应承担一定责任。

   再者,强制车企公开智驾系统的能力边界与事故数据,杜绝模糊宣传。像车企发布会时候的高低配智驾性能差异明显,却未充分告知用户潜在风险,这种情况必须杜绝。

   在 “智驾平权” 的呼声中,部分车企仍在加速推出激进功能,这无异于 “用用户生命试错”,是商业利益凌驾于技术伦理之上的短视行为。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指出,2 秒预警只会让驾驶员慌乱,进而导致操作失误。智能驾驶发展不能以牺牲用户生命安全为代价,需兼顾技术进步与安全保障。

燕赵车评:技术的终点不该是人性之殇

   当下,车企以 “零接管”“丝滑变道” 等话术收割流量时,他们或许忘了:每一次技术跃进都伴随着生命代价。以 “智驾平权” 为幌子,实则暗藏商业野心,用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掩盖当前技术的缺陷。如此行径,致使公众信任不断被事故消磨。

   真正的技术突破,应当以保障出行安全为根本,而非成为车企逃避责任的手段。只有摒弃过度营销,让车企与用户共同承担风险,才可能避免类似 “致命两秒” 的悲剧再次发生。否则,即便智驾技术描绘出再绚丽的图景,也终会因事故频发而成为用血泪铸就的历史。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燕赵车评 6779粉丝    700作品 关注 深度、客观、真实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在汽车媒体行业深耕10余年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