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车》原创资讯报道:近日,德国汽车制造商保时捷正式公布了其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情况。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7.14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其中德国本土市场和中国市场均出现了大幅下滑,不过北美市场方面则迎来了增长。
2025年,保时捷在华销量确实下滑。保时捷今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大幅下滑了42%,这说明销量已经几乎到了腰斩的程度,这家具有传奇色彩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交出了一份令股东心碎的答卷——全球新车交付量仅71,470辆,同比下滑8%。更让市场哗然的是,其曾经的最大金主中国市场销量仅9,471辆,同比暴跌42%,创下近十年最差纪录。相比之下,北美市场以20,698辆的销量逆袭成为新晋“销冠”,同比增长37%。
▲ 从“全球主要单一市场”到“跌落神坛”
回顾保时捷在中国的黄金时代:2021年销量高达9.57万辆,占据全球市场的30%。然而,自2022年起,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剩5.7万辆,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跌破万辆大关,昔日“豪车之王”的光环已黯然失色。
其中尤其是2024年全年,保时捷在华同比跌幅达到了28%,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30%骤降至13.25%,从曾经的全球头部单一市场掉到了全球第三,创下了近五年来最差销量成绩。对此保时捷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2024年对于整个欧洲汽车行业而言是具有相当挑战性的一年,我们预料到了这点,可情况在全年不断恶化。我们也正经历着中国豪华车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
与中国市场形成反差的,是北美洲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7%至20,698辆,销量规模已大幅超越中国市场,另外在海外和新兴市场也有着同比增长6%至15,789辆的增长。除此之外,保时捷其他的主要市场也出现了下滑,例如欧洲市场同比下滑了10%至20044辆,德国本土市场销量同比下滑34%至7,495辆。
中国市场为何成为保时捷的“滑铁卢”?首先就是市场太卷了,国产车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积压了市场空间,在国产电车“平替”围剿之下,打得保时捷措手不及。极氪001 FR、小米SU7 Ultra等国产高端电动车型,以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提供了不输保时捷的智能科技配置。
当然,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奥博穆认为保时捷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电动化进程放缓、供应链紧张等问题,说白了就是电动化进程较慢、成本实在是下不来。
保时捷CEO奥博穆承认:“中国市场的电动化速度远超预期。”尽管保时捷推出了Macan EV、718纯电版等车型,但充电效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体验均落后于本土品牌。更尴尬的是,保时捷电动车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卖一辆亏一辆”,而燃油车基本盘(Cayenne、911等)又面临国产混动车型的夹击。
事实上,保时捷曾是传统车企中电动化最激进的品牌,曾计划到2030年实现80%车型电动化。然而,在前不久的财报发布会上,保时捷也明确表示要将产品过渡期延长,不再急于向电动化转型,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保时捷产品矩阵,将继续提供内燃机、混动以及纯电的产品阵容。
就比如911系列车型,预计将推出更多内燃机版本,有可能限量版或者特别版车型也会比以往更加丰富;Cayenne、Panamera继续提供燃油和混动车型。另外电动化进程也在持续推进之中,718车系即将推出纯电车型,而即将换代的全新Cayenne 也增加了纯电动车型,不过Macan车系未来将有可能只会提供单一纯电动版本车型。
当奔驰、宝马纷纷降价换市场时,保时捷却坚持“利润高于销量”的策略。奥博穆直言:“我们不会加入流血卖车的行列。”然而,在国产电车以高配低价猛攻的背景下,这种“傲娇”反而让保时捷陷入被动——2024年,其营业利润率从18%跌至14.1%,净利润暴跌30.3%。
▲ 保时捷的“断臂求生”与战略大调整
面对销量崩了,保时捷终于认清了现实:在中国市场,量变已无法带来质变。2025年,保时捷将其定义为“重新校准之年”,核心战略从“扩张”转向“收缩”。
预示保时捷启动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裁员、修改利润率,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据此前报道,保时捷全球计划裁减约3900个职位,德国祖文豪森和魏斯阿赫工厂首当其冲,15%的员工将被迫离开。
而关于中国区的动作也不少,去年底,保时捷被曝将开启中国区裁员,正式和外包员工的裁员比例分别为10%和30%,并以“N+6”的方式进行赔偿。另外,官方也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了整合,计划在2026年以前,保时捷在华门店将从150家缩减至100家,经销商网络全面优化。
保时捷先前一再强调过,坚持要“质大于量”,押注品牌价值。“保时捷的商业模式核心是高盈利,而非销量。”奥博穆的这句话,揭示了其中国战略的本质——放弃大众市场,死守豪华定位。为此,保时捷将推出更多限量版车型(如复刻70年代风格的911),并通过定制化服务维持溢价。
如今保时捷在华面对智能化短板,也在向中国科技公司抛来橄榄枝。例如成立中国技术部门,前奔驰高管李楠出任副总裁,强化本地研发;保时捷或与地平线在智能驾驶的研发上展开合作;利用大众集团资源,加速软件技术迭代。奥博穆直言:“中国用户的需求,将决定保时捷未来的技术方向。”
事实上,保时捷在高阶智驾上的态度很积极。2023年5月份,保时捷与自动驾驶公司 Mobileye 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量产的 ADAS 高级辅助驾驶方案。保时捷已经计划在未来导入的车型中,引入 Mobileye 的 SuperVision™技术平台,该平台支持车辆在多车道道路上自主变道、自动超车以及在特定道路上脱手驾驶。
《我有车》总结: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或许只是自主品牌们开始“抬头”的序幕,在中国市场当中,未来如果豪华品牌无法在电动化领域引领行业,将逐步失去品牌效应的加持。
2025年,自主品牌或新势力们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和技术上的集中爆发,并有可能将更大力度冲击原有的高端市场。然而无论是对保时捷还是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豪华品牌,应对市场变化积极转型依然有可能重启增长,但曾经独霸市场的辉煌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乐道的道不白叫,L90上市26.58万起,顶配不超30万
随着2025年中大型SUV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一汽-大众全新揽境以其卓越的产品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成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官方指导价介于26.99万至29.99万之间。从霸气十足的外观到领先行业的智能配置,全新揽境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综合实力。相比之下,上汽大众途昂虽也具备一定......
今天,比亚迪正式宣布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NEDC工况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再降10%,刷新至2.6L
高品质出行之选!比亚迪海狮06杭州上市售价13.98万起
一汽奥迪全面搭载华为乾崑 引领“油电同智”新时代
2025年的中大型SUV市场竞争激烈,但一汽-大众全新揽境却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力脱颖而出。这款售价26.99万至29.99万的旗舰车型,不仅拥有超越同级的车身尺寸和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还在动力系统上展现了技术领先的优势。全新揽境搭载的DQ501变速箱采用了电子油泵、启停技术2.0等......
面对日益激烈的大型SUV市场竞争,2025年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实力。一汽-大众全新揽境正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一款重磅车型,官方指导价为26.99万-29.99万。这款旗舰SUV以“空间动力‘双王炸’”为核心理念,从外观设计到智能科技,再到动力性能,均展现出极高的水准。与上汽......
全新小鹏P7首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交响 开启智能轿跑新篇章
奔驰车主保养福利已就位!超值套餐折扣火热开启,最低 7 折起,最高 8 折,别轻易错过!
时光荏苒,2025年的中大型SUV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一汽-大众全新揽境与上汽大众途昂作为德系品牌的双子星,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全新揽境凭借其空间和动力的“双王炸”优势,以及智能配置与德系品质的全面提升,成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6.99万......
J.D. Power:智能化创新指数再创新高,先进配置渗透率大幅上升
外观尺寸比奥迪A6L要大,动力更强劲的车型,你觉得预算应该在多少呢?当然了,有一个前提就是依然属于豪华汽车品牌,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比奥迪还要神秘,给人的感觉更加高端。
8月7日,比亚迪海洋网全新中型SUV海狮06上市暨试驾体验活动——杭州站正式拉开帷幕,海狮06DM-i官方指导价为13.98万元-15.68万元、海狮06EV官方指导价为14.38万元-16.38万元,
搭载第五代EA888 2.0T 全系标配四驱 新款揽境竞争力还高吗?
34.88万的Q6L e-tron真能帮奥迪一汽“逆天改命”,撬动国内早已高手林立的30万级新能源家用SUV市场?
全系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全新小鹏 P7 正式亮相
第五代EA888、华为智驾、23.98万起,奥迪A5L能逆天改命吗?
余承东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共同签署智界战略合作 2.0 协议
在中大型燃油SUV市场,消费者对车辆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代步工具演变为集智能、安全与品质于一体的全能伙伴。2025年,一汽-大众全新揽境重磅登场,官方指导价26.99万至29.99万,以“空间动力‘双王炸’”为最大亮点,向市场传递了其不可忽视的存在感。全新揽境不仅秉承了德系品牌的精......
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中大型SUV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一汽-大众全新揽境凭借其全方位的升级,成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这款车型不仅拥有超过5米的车身长度和接近3米的轴距,还通过精心设计的座椅布局,实现了“真三排”的乘坐体验。同时,其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兼具强劲动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