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还在看入耳式耳机?耳夹式耳机已然登场了

还在看入耳式耳机?耳夹式耳机已然登场了

互联网第一线 0浏览 2025-04-24 IP属地: 未知

这几年木头出差无论是高铁、飞机都习惯了降噪耳机,平时给朋友推荐的也都是具备不错主动降噪性能的耳机,但最近同事有了新的需求:要是我并不那么在意主动降噪,或者干脆就不要降噪,但希望能长时间的佩戴的耳机有没有呢?

可能有人会想:那不是蓝牙耳机就可以了?但木头最近入手了一款耳夹式耳机: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这个可能会是一个全新的选择。

其实看到这款耳机应该是在24年中,这次也正好是同事入手我也顺便听了一段时间,倍思在音频方面的深耕不多说了,耳夹式也并非倍思的首创,但在木头看来在无线耳机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 299元的价格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有黑白两个配色,但木头强烈建议各位入手白色的版本,官方叫做星光白,更接近于暖白色再配合上鹅卵石的造型,很好看,手感也很好,大厂的做工是出色的。

因为设计的考虑,耳夹式的耳机都是三段式的设计,但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的C形桥是柔性的,这也代表着它能适应更丰富的耳型,从而达到狂甩不掉的效果(木头测试了日常跑步的场景,没有出现掉落的问题),而且柔性的C形桥还能带来更舒适的佩戴感,这点巧思不错。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的耳机上还有一个明显不同材质的气囊,这是佩戴舒适性的考量,硅胶首先亲肤性很好,而且它还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所以大家佩戴的时候调整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就好。

另外就是这次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的防水等级直接来到了IPX7,雨水或者运动的汗是不会影响到它的。

可能大家会觉得应该触控会更好,但我比较喜欢的一点就是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的实体按键设计,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播放、暂停、接打等),各有所爱吧。

而这也可能是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不像一些高端品牌可以自适应左右声道的设计,个人觉得自适应倒不是必须。

耳夹式耳机相对来说比入耳式的耳机有更多的空间,但也别奢求可以拥有像耳罩式那样的单元,倍思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了三磁路高灵敏单元,结合倍思自家的EQ调节,声音表现还是不错的,半开放式的设计也就意味着低音会有些不足,倍思的解决方案是AI自适应低音增强设计。

听感上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是明显的POP风格,比较轻快,人声还是比较集中在中间区域,环绕的声音有,但细节方面是稍小一些,不过好在对于整个声场的控制做得还不错,不会有主动降噪耳机那样隔绝而造成的LIVE感,但在木头看来是不同取向的选择,它是比较合适一个人单独看书,或者追剧使用,长期的佩戴不会有主动降噪耳机那样恍然隔世的感觉,周边的声音也会实时反馈过来。

耳夹式耳机的另一个考量指标就是漏音,倍思 MC1耳夹式耳机的解决方案首先是控制它的声音扩散方向,金属网冲着耳道的方向其实是在物理上解决了一定的漏音,而以木头大半个月的使用下来如果不是特别说明周边人除了会看到我戴了耳机,但在听什么是不知道的,这点很好。

在无线耳机发展的这么些年,耳夹式的耳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倍思其实早就跟上了第一梯队,在个性化设计上有自己独到的设计,从某种层度来说,一个299元的耳机佩戴舒服、不容易掉落、防尘防水以及主流的调音选择,似乎也没有太多苛求的地方了吧?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互联网第一线 0粉丝    15作品 关注 数码评测师,自媒体撰稿人 关注我,发现更美的数码!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