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广汽埃安“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技术突破与出行变革的双重奏

广汽埃安“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技术突破与出行变革的双重奏

车界慢慢弹 734浏览 2025-04-29 IP属地: 未知

在2025年上海车展媒体日,广汽埃安以“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为主题的智慧出行畅想沙龙,不仅是一场技术成果的展示会,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出行宣言。通过联合滴滴自动驾驶、广汽高域飞行汽车等合作伙伴,广汽埃安试图勾勒出一幅立体化的智慧出行图景:从地面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到低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试点,再到空地联运的生态构建。这场沙龙背后,既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驾驶赛道弯道超车的缩影,也是传统车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典型样本。

一、自动驾驶:从技术积累到商业化临界点


广汽埃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呈现出清晰的“三级跳”路径。2013年首推无人驾驶概念车,2019年实现L2级辅助驾驶量产,2024年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上市,累计140万用户与40亿公里行驶里程的数据沉淀,为其技术迭代提供了关键支撑。这种“渐进式”路线与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形成差异:通过硬件预埋与数据驱动结合,广汽埃安在L2+场景中实现了对城市NOA、记忆泊车等功能的覆盖,而2025年与滴滴自动驾驶联合发布的L4级前装量产车,则标志着其向完全无人驾驶的跨越。


这款全球首台L4级Robotaxi的技术架构值得深究。10颗激光雷达的配置(4颗长距+6颗补盲)构建了360度无死角感知网络,10厘米至200米的探测范围覆盖了从近场盲区到远距离障碍物的全场景需求。更关键的是红外相机的首次上车——这一军事与航空领域的技术下放,使其具备穿透烟雾、雾霾等极端天气条件的能力,甚至能识别生命体征。配合滴滴自动驾驶的算法优化,车辆在复杂城市路况中的决策鲁棒性显著提升。这种“硬件冗余+多模态感知”的方案,本质上是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极致追求,也回应了公众对Robotaxi商业化最大的疑虑。


二、飞行汽车:从概念到生态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自动驾驶是地面出行的革命,那么飞行汽车则是立体交通网络的终极拼图。广汽高域提出的“空地联运”愿景,并非空中楼阁。其技术逻辑建立在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基础上:电池、电驱动、智能座舱等核心部件与飞行汽车高度复用,而无人机领域的避障算法、路径规划技术则为低空飞行提供了现成解决方案。这种技术迁移能力,使得飞行汽车的研发周期与成本大幅降低。

但飞行汽车的商业化仍需跨越三道门槛:其一,政策法规的完善。空域管理、适航认证、操作人员资质等标准尚属空白;其二,基础设施的配套。垂直起降场、充电网络、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需要与城市规划深度融合;其三,用户接受度的培育。从心理安全感、使用成本到噪音控制,每个环节都需经过市场验证。广汽高域计划在2028年前落地试点,这一时间表既体现了技术自信,也暗示着对政策松动的预期——毕竟,中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政府对飞行汽车测试的开放态度正在形成。


三、生态协同:从单点突破到体系竞争


广汽埃安的野心不止于技术领先,更在于构建智慧出行的完整生态。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本质是“主机厂+出行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主机厂提供前装量产车辆,出行平台负责运营网络搭建,双方共享数据与收益。这种分工既避免了主机厂重资产投入运营,也解决了出行平台车辆成本高企的痛点。而飞行汽车与地面Robotaxi的联动,则可能催生“门到门”无缝出行服务——用户通过同一APP预约地面接驳与空中飞行,形成真正的立体交通闭环。

这种生态思维,与蔚来汽车通过换电网络、用户社区构建品牌壁垒的策略形成对比。广汽埃安的选择更具技术导向:以自动驾驶和飞行汽车为支点,撬动整个出行产业链的价值重构。但挑战同样显著: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盈利周期?如何协调多方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如何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需要广汽埃安在技术狂奔的同时,展现出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广汽埃安的规划透露出两个关键判断:其一,L4级自动驾驶将在2028年前实现规模化盈利,这需要车辆成本降至30万元以下、运营效率超越人类司机;其二,飞行汽车将从“富人玩具”转变为大众交通工具,票价需控制在高铁商务座的2倍以内。这两个目标背后,是技术降本、政策开放与用户习惯培养的三重叠加效应。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战略溢出效应。当自动驾驶车辆成为移动的数据中心,当飞行汽车重构城市空间关系,广汽埃安所描绘的“车轮上的新世界”,实质是向“移动生活服务商”转型的宣言。未来的汽车,或许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办公、娱乐、社交的第三空间;未来的城市,也可能因空地一体的出行网络而变得更加扁平与高效。


写在最后:

在本届车展我们发现在这场出行的变革中,广汽埃安已按下加速键。能否在2028年兑现承诺,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的速度,更考验着其作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智慧——在坚守制造业根基的同时,如何长出互联网企业的敏捷基因,或许才是这场马拉松的终极赛点。但是这里要指出的是,我国是个14亿人口大国,很多人是以网约车为生的,在滴滴负责人大谈自动驾驶L4的时候,我们想问一个问题:滴滴将如何安置网约车司机呢?自动驾驶不是很人抢饭吃,如果不能保证滴滴司机的权益,那么这样的L4无疑于何不食肉糜。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界慢慢弹 33.6万粉丝    4568作品 关注 从客观的角度,用事实评论汽车圈,说出自己的声音.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