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月7日),小米汽车就近期小米SU7 Ultra车型引发的两项争议——“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变更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不清问题,发布官方回应并两次致歉。
第一次道歉,是针对“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引发的争议。
前不久,小米SU7 Ultra更新车机版本限制马力,车辆的 1548 马力被限制在 900 马力左右,只有你在特定赛道(比如浙赛)跑进 1 分 46 秒,才能解锁全部的动力。
结果,这个操作惹得很多用户不高兴,认为小米这是侵犯了他们的权益,尤其是那些所在城市没有认证赛道的车主。
对此,小米汽车对此致歉称,“已暂停推送,未充分征询大家意见确有不妥。”并且,小米汽车表示,已经暂停了此次 OTA 更新推送。而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小米汽车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
第二次道歉,是针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指“虚假宣传”。
如果说,解锁“马力封印”是功能层面上的争议,那么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虚假宣传,就是小米的一次“信任危机”。
1 月 1 日,小米汽车宣布为 SU7 Ultra 量产版本增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配置,售价为 42000 元。该配置的交付时间预计为 2025 年 4-5 月,相比未选装该配置的车型延迟了两个月。
在前期宣传中,小米汽车声称该配置采用了与SU7 Ultra 原型车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通过 2 个贯穿风道来实现前部空气的高效导流。然而,在该配置车型正式交付后,很多用户发现,机盖内部结构与普通车型并无差异,并未配备原型车中的导流风道。
有博主用鼓风机实测发现,宣称“高效导流”的挖孔设计竟连一张纸巾都吹不动。对此,有网友戏称:“花4.2万等几个月,结果买了个装饰品?”
小米汽车在最新的回应中表示,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表示该设计本为复刻原型车造型,满足用户对外观的追求,散热和导流仅是“附加功能”。而为了平息争议,官方推出限时改配服务(可换回铝制盖)并赠送2万积分补偿,同时强调其1.3kg减重优势及赛道实测表现。
不过,两万积分也仅仅等于2000块钱,对于这样的弥补措施,很多车主并不认账。2000块钱就能能换回被‘阉 割’ 的性能体验?2000块钱就能填补信任裂缝?
小米究竟该不该“封印马力”?
小米连夜的这两次道歉,从舆论热度来看,大家对于小米究竟该不该“封印马力”这个事情显然讨论度更高,争议更激烈。
一方面,从车主的角度来说,大多数都是不接受小米限制马力。
这也很好理解,很多车主买车的时候,本身就是奔着小米SU7 Ultra那1500匹马力动力去的,但现在你告诉我实际到手,性能直接打折一半,这肯定是让车主不爽的。
而且,虽然能够解锁限制,但是条件很高,车主只有去专业赛道才能解锁,加上换轮胎、请教练什么的,想要体验SU7 Ultra的满血性能,至少得花费上万元,这也是车主不满的地方。
据悉,小米官方是在未和车主沟通,经过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进行“马力封印”的做法,既侵犯了车主的选择权,也削弱了产品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小米汽车连夜致歉,承认“沟通不足”,并暂停更新推送,承诺在后期OTA推出修复版本的原因。
然而,小米限制马力,虽然引起车主不满,但是大多数“路人”却表示赞同。不少人认为小米给动力上锁的做法就是为了安全,初衷是好的。
不得不承认,很多购买小米SU7 Ultra汽车的车主都是年轻人,其中更是不乏喜欢飙车的主,不仅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而且完全没有驾驶如此高性能赛车的经验。所以,如果放任这样的人在大马路飙车,不知有多少安全隐患。
回顾小米SU7Ultra从上市开始,就接连不断出现因为车主飙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甚至有人员死亡。
至于有些人认为明明自己花了钱还要接受车企考核,是对车主不尊重,认为车企没有遵循用户意见的说法,电驹小编只能说,在生命和安全面前,其他任何考虑都应该为之让步。
而且,类似问题在行业早有先例。沃尔沃在2019年宣布,全球新车限速180km/h,目的就是为了安全至上;日本过去在政府牵头下,几大日系车企巨头达成共识,规定量产车的马力不得超过280匹,通过限制性能来阻止飙车。
不过,最终小米还是站在了用户的一面,选择解锁马力,毕竟车主才是自己的“金主爸爸”,听用户的话本身就是无可厚非。
但是,一面是频频有小米车主危险驾驶,公共道路飙车,引发群众怒怼;一边是车主反对“封印”动力。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这也是雷军面临的课考题!
小米模式正在被流量反噬
车主都在骂,路人都叫好,小米究竟该不该限制“马力”,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答案就不明说了。
那么,为什么小米最终选择向车主妥协呢?因为小米正在遭受流量的反噬。
毫无疑问,小米是目前流量最大的新势力车企,没有之一,光环甚至盖过了同样顶流的特斯拉和华为。
从2021年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其品牌声量与热度,都是其他造车新势力无法比拟的。而除了流量大,小米的光环还体现在另外两点。
第一是粉丝粘性强,根据开源证券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小米SU7 首批锁单用户中 80%是米粉,且小米手机用户占大多数。好处是用户基数大,从手机迁移到汽车的购买转化率更高,这一点,绝大多数车企真的羡慕不来。
第二是创始人雷军这个超级IP,简直就是小米行走的营销密码。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5%的小米SU7车主/准车主,都因为雷军的个人魅力,而对小米更感兴趣。于是,这也引起一众车圈大佬学习雷军,亲自下场拍视频,做视频,只为打造大佬IP。
凭借以上特点,小米汽车造车仅用了三年,就在如此内卷的新能源竞争市场,杀出一条血路,首款车型小米SU7更是一炮而红,销量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
然而,小米这种依靠品牌光环,流量加持具备的先天性优势,在业界并不具备普遍性的,而且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会带来“双刃剑”效应,那就是容易被流量反噬。
第一,因为流量太大,热度太高,可能造成信息屏障,妨碍第三方监管,从而减少了对风险的预警。
比如其他车企、车主、媒体等审视和批评小米汽车时,米粉会自发出来对小米和雷军个人进行维护甚至反击,这导致很多问题失去了被公开、理性探讨的机会。
就像前不久发生在铜陵的智驾事故,很多人抨击女孩为什么在交通复杂的环境下还要开智驾系统,但却不思考为什么“从发出警报到车辆撞击,系统只给了车主两秒左右的预警时间”;不思考为什么小米在撞上护栏之后,会立刻发生碰撞起火,远没小米在宣传中给人感觉电池那么安全;以及车主和乘客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车门进行逃离?
这次小米最终向车主妥协,解锁了马力,任意让某些车主在马路上狂飙,难道不也是被流量裹挟和反噬的结果吗?
第二,因为喜欢小米或者雷军这个人,所以盲目相信小米汽车产品,而这种品牌忠诚度可能削弱用户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估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冲着安全去试沃尔沃的人,和冲着雷军个人魅力去看小米汽车的人,哪拨人会更较真儿地了解产品背后的安全技术,安全工艺这些硬指标呢?
依托创始人IP实现的销量跃升固然亮眼,但用户认知偏差积累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汽车不是手机,而是时速能够达到两三百公里的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堪比带轮子的“炮弹”。
在小米汽车借力爆款单品打造和创始人IP营销的光环效应下,其"粉丝经济"带来隐患正如同硬币的反面悄然显现。将电子数码产品的流量打法跨界复制到汽车制造领域,这种商业模式的移植在为小米带来红利的同时,对品牌价值与个人信誉也会带来舆论的反噬。
毫无疑问,从最近的社会舆论来看,小米和雷军正在遭受这波流量反噬。
雷总看了可能一惊 带你了解下埃安UT ultra
据说是全北京拉布布隐藏款最多的地方,那就去逛逛。开的是奔腾悦意03,有点隐藏款的意思,起步798,续航400+,空间还挺大,给大家开个箱
全新岚图知音8月底上市,华为靳玉志被种草:25万级超强纯电SUV
舒适的空间、越级的豪华配置、安全的守护,它把能够提供的、最好的都给了你和你的家人。但可调式尾翼、卓越的操控,它又留了那么一点点属于你自己的空间。就像很多只能拥有一台“当家产品”的人来说,有时候真的很难选择,不过在我看来,风云A9L,已经帮你解决了。
新款Model Y竟然减配 新车还是得买吗?
五菱宏光MINIEV五周岁!置换补贴价3.68万元起的纯电小车有多香?
新手上路怕长途?昊铂HL:我当你的 “智能保镖”
别对比了,因为小鹏G7是“孤品”
半个月卖出超7000台,星越L成为燃油SUV市场的销量王者
连续四个月销量破千,吉利雷达皮卡能否开启一个新时代
自驾游选哈弗H6经典版 大空间、超聪明全家都说好
问界M8纯电版官图突然发布,全系标配100度电池,配置比增程版更高,销量会比增程版更好吗?
天工九考见证:红旗天工05职场开挂
读懂用户心思,踏实塑造产品力,星越L半月销量超7000台!
此前,小姐姐给大家测试了乐道L90的后排空间,但评论区竟然说她身高一米五,测的空间没啥可看的?那这期视频为了证明乐道L90的空间是真能打,特意请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来看看这次的表现怎么样?
25万级超强纯电SUV!华为靳玉志站台,这款车竟不是“界”字辈?
至境将至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大揭秘
细节彰显豪华!仰望U8L鼎世版内饰大曝光
问界M8 EV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配备100kWh电池,续航705公里。其5C超充技术可在10分钟补能200公里,风阻系数仅0.22Cd。提供5/6座布局,二排零重力座椅与三重冗余车门系统提升舒适性与安全性。预计售价35万-45万元,剑指理想L8......
告别购车焦虑,骐跃星途助您零门槛抢滩电动货运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