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为651.3万辆和641.9万辆,同比增长16.1%和12.9%。仅3月份,乘用车销量达246.8万辆,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10.4%。汽车行业收入24022亿元,同比增长8%。
然而看似红火的数据背后,却暗藏隐忧。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有4.3%已经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不仅没有好转,更是继续往下跌至3.9%,2万多亿的营收下,利润仅有947亿元。
中国汽车行业在收入增长与利润下滑的矛盾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格局。
一季度行业利润率仅3.9%
以年度为周期来比较,2020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6.2%,2021年为6.1%,2022年为5.7%,2023年为5.0%。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年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现状。
特别是2023年以后,伴随新能源车快速崛起,电车之间,油电之间的竞争态势越发残酷。据统计,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覆盖燃油车、插混、纯电等全品类。价格厮杀的直接后果是利润空间被压缩,2024年行业利润率跌至4.3%。
从全球汽车行业百年的发展经验来说,保持在10%-20%的利润率才能让企业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前不久丰田汽车发布2025财年数据,尽管这家全球汽车巨头上一财年的销量和营收都出现了下滑,但利润仍然同比增长6.5%,为4.7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64亿元)。
而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中,12家盈利企业2024年净利润总和仅1226.77亿元人民币。按1日元=0.05元换算,丰田净利润是12家中国车企总和的1.94倍,是比亚迪、小米、吉利三家头部企业净利润之和的三倍。
流通渠道方面,在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当中,今年仅剩下头部的中升和永达还能保持盈利,由盈转亏的经销商集团达到3家,新丰泰利润降幅高达1875%,美东汽车亏损最高达到22.6亿元,5家亏损合计超43亿元。
从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到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该现象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行业内多家主流车企、行业大佬也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反对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
但声音归声音,行动归行动。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还是进一步下探至3.9%,这种内卷式竞争似乎就像一个漩涡,已经由不得车企自己做主,大家都只能在漩涡中继续被动的卷下去。这让整个行业的风险也积聚得越来越大。
头部阵营的“马太效应”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头部企业能够吃到大部分利润。当汽车行业利润不断走低的同时,行业格局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在已公布一季度财报的16家A股整车上市企业中,有10家车企2025年一季度实现了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2.5%。这个数据看似还算合理,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利润正在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
单看乘用车板块,16家A股整车上市企业中,比亚迪凭借在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的优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8%;赛力斯通过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在中高端市场大获成功,2024年已经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更是净利同比增长240.6%;而尚未公布财报的吉利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16亿-123亿元,同比增长640%-690%。这三家可以说是已经是稳居头部梯队。
此外,上汽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0%,长安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长16.81%,但距离第一梯队仍有差距。而长城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45.6%;广汽集团由盈转亏,7.32亿元的亏损致使净利同比下降159.95%;北汽蓝谷虽然销量有所增长,但继续保持亏损,这都凸显出传统车企身处转型期的困境。
净利暴增的头部企业,共同特征是构建技术壁垒,或通过全栈自研,或与强势伙伴合作,形成品牌效应,并以规模化生产摊薄研发投入。而腰部企业普遍面临“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既要在燃油车存量市场止血,通过降价牺牲利润换取市场;又要在新能源赛道追赶,但技术上的突破又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这就加剧了资源的消耗,难以止血。
这样的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头部企业形成的“马太效应”还会继续扩大。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形成。
写在最后:
短期来看,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仍将在低位运行,并持续分化。最终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直到最终市场格局重新确定,行业完成洗牌,或许利润率才会回归正常水平。
今年以来,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相继整顿智能驾驶领域的夸大营销、OTA升级的滥用,开始升级制定动力电池、汽车门把手的新国家标准,都暗示了有关部门开始对汽车行业“纠偏”,从要规模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善、利润率良好的头部企业已经展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日前,悦达起亚公布2025年4月销量达22,155辆,同比增长11.8%,1-4月累计销量达78,707辆,同比增长12.7%;4月整车生产22,200辆,同比增长6.9%,1-4月累计生产77,900辆,同比增长17.2%;与此同时,4月出口发动机12,791台,1-4月累计出......
2025年4月,比亚迪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欧洲汽车核心市场,销量已经全面超越特斯拉;从欧洲14国整体看,比亚迪以11123辆的销量表现,大幅领先特斯拉的6253辆。
小黄毛、电动车加上蓝牙外放音响,你反感这样的小孩吗?
此前高溢价的B级轿车市场,一直被合资品牌垄断,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力,目前传统中高级轿车市场的高溢价已经被冲击殆尽,如今吉利更是直接给合资品牌B级车高溢价时代画上了句号。
小米汽车回应退SU7 Ultra订单:无协商退车方案,放弃订单不退定金
5月以来,围绕资本市场的大事接二连三,从国际层面看,2025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如期在奥马哈召开,现场观众人数创下最高纪录。94岁高龄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深情缅怀芒格的同时,宣布自己将于今年年底交棒。
近期,广汽昊铂携手极氪能源网络,正式达成双向互联互通合作。本次合作,共计接入 300 座极氪权益合作充电站点,累计2915 根充电桩纳入广汽昊铂“免费充电版图”。相继四月份携手蔚来能源实现312个站点充电合作,达成1616根电桩共享后,广汽昊铂再次依托补能网络体系的合作共赢,让补......
近日,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作为全球A级车展的核心平台,本届车展汇聚了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展出车辆1366台,其中新能源车超七成;首发车163台。本届车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海外观众来自9......
随着国内新能源发展趋势日益增强,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都倾向于新能源车型
看陈忠祥上汽大通MAXUS展台大展身手 ,“巅疯”摄影师拍摄手法果然不一般!
今年五一总共就卖了20台车,去年能卖40台,还是在优惠力度比去年更大的情况下。上海某一汽-大众奥迪(以下简称一汽奥迪)经销商销售主管王建军告诉新车新技术,A4L最低配裸车价跌到17万,比中配帕萨特的终端价格还便宜,但客户宁愿花20多万去隔壁买小米SU7。
5月11日,东风乘用车“千里汉江东风行”守护母亲河公益行动第二站走进陕西省安康市。继首站宁强县溯源行动后,此次“千里汉江东风行”聚焦青年力量培育,联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生态倡议,呼吁青年群体共护汉江清流,传承绿色发展使命,为建设永续优美的生态环境凝聚合力。
4月SUV销量丨星越L坐稳第一,理想L6进前三,合资回暖明显
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车市,中国品牌下滑,各国车企虎视眈眈!
用地平线平替英伟达,比亚迪在智驾方面,做新动作。
标配10项驾驶辅助+混动可选,起亚狮铂拓界能否重塑15万级SUV市场格局?
阿维塔汽车正式起诉“苏黎世贝勒爷”博主,索赔1000万元
宁德时代预计于5月20日港股上市,预计募资规模达40-50亿美元,近年来港股最大IPO项目
应对市场占有率下滑 奥迪拟出售售旗下子公司Italdesign
没有四环标的AUDI消费者还认它是豪华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