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麦肯锡紧急预警:外资车崩了,有些品牌可能撑不到2026年!

麦肯锡紧急预警:外资车崩了,有些品牌可能撑不到2026年!

知嘹汽车 610浏览 2025-05-20 IP属地: 未知

知嘹汽车/jasper

2025近乎过半,麦肯锡的最新报告称: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读秒阶段”的淘汰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竞争中,外资品牌节节败退,中国本土品牌也锐减到仅剩37家,消费者在价格战和技术战中将会面临更复杂的选择,生怕下一秒自己的爱车就会变成“绝版”。

接下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将会出现哪些动向?我们从麦肯锡的洞察视角中出发,一起来看看。

外资品牌溃败:技术代差和销售才是重要原因

麦肯锡的报告中指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40%骤降至2025年的30%,法系、韩系等边缘品牌甚至不足2%。2024年合资车企的利润跌幅达34%,远超行业平均值。

这种颓势的核心在于技术代差与营销失语。例如,大众ID.系列因车机卡顿、续航虚标饱受诟病,而宝马iX2降价10万仍然难以拯救销量颓势。

而更致命的是,外资品牌在智能化上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滞后”。

当中国车企都在用“全国都能开”、“车位到车位”等通俗的宣传语言进行推广时,但外资车企却仍然固守“L2/L2+级别”这样的专业词汇,导致产品的宣传效力大打折扣。

自主品牌想要屹立不倒:技术平权和成本控制才是硬道理

虽然外资品牌节节败退,但中国的自主品牌想要屹立不倒也并不简单。

虽然自主品牌已经在研发成本投入、制造成本控制上远超合资品牌,但技术平权和成本控制才是能在淘汰赛中继续“存活”的关键。

在过去的时间里,比亚迪已经将城市NOA下放到10万级车型,小鹏Mona M03更是把高阶智驾带入到11.98万起售。整体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你可以不用,但功能我必须给”的现象中。

而随着未来激光雷达国产、智驾芯片自研、以及软件和研发成本的分摊,高智能化车型的入门门槛会变得更低。技术平权给研发充足、销量高的车企会带来更多的红利,但反观那些过于依靠第三方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车企来说,不仅会面临成本、售价上的碾压,技术功能也会更加受限。

品牌信任占比更重 低价画饼不能吸引消费者

在经历了“智驾期货”、“高速失速”等低价车型带来的陷阱后,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明智。麦肯锡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新能源市场愈发膨胀,但是价格战对销量的净刺激却不足5%,消费者会更愿意为“技术创新”而买单。

即便是价格高出30%,但搭载城市NOA的车型仍然持续爆火,而如果销售的“明年升级无人驾驶”的承诺不能写进购车合同,消费者则会普遍认为这是画饼。

品牌的信任度变成了消费者评判的更重要指标,吉利、长城等盈利路径更明晰的企业,消费者的信任度也会更高,而财报显示更依赖融资的弱势品牌,即便售价很低也很难吸引消费者。

结合麦肯锡给出的报告,其背后逻辑已然再清醒不过。这场已经进入“读秒阶段”的倒计时,能幸存下来的都是注重技术发展、成本控制以及用户运营的企业。如果外资品牌不能注重电动化、智能化的调整,将会彻底沦为市场的小众玩家。而对于中国本土品牌来说,过度沉迷参数内卷,不注重用户体验和实际驾驶性能,也同样难逃出局。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便现在买车有些乱花迷人眼,但这场淘汰赛的最终章,将会是一个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更高效、更智能的出行时代。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知嘹汽车 1.6万粉丝    5436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企业动态和新技术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