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成功的央企很常见,但合并失败的央企你们见过吗?
6月5日消息,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几乎同时发布通告。
东风汽车这边的内容是:6月4日接到通知,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公司正常经营不受影响。
而长安汽车这边的内容就比较炸裂了: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
好家伙,长安从原来的央企子公司,现在直接变成了央企和东风汽车一个级别。
之前合并重组的时候,东风级别高,但长安销量好,双方都想来做老大,来主导,好似谁也不服谁。
但现在这么一来,长安级别够,销量也够,目前占有绝对优势。
据了解近年来,长安汽车的市场表现十分亮眼,凭借长安,以及子品牌阿维塔、深蓝等品牌的爆发,2024年销售268万辆,同比增长5.1%,实现连续五年同比正增长,已经跻身全国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前十,在新能源赛道上较早占据优势。
另一边东风也是持续深化改革,推出东风奕派、东风纳米等,也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总体的体量跟长安不相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在公告上的字眼上,其实双方的重组合作在本次并没有完全说绝,东风是“表示暂不考虑”,并没有完全;长安这边也主要是表达升级,从央企子公司升级为央企公司。
也有内部消息说,这两家还是要合并,只是之前遇到级别不对等的问题,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合并就顺利多了,所以或许还有迂回的余地。
毕竟合并的好处还是很多,在国内汽车市场淘汰赛加剧的当下,二者合并后,将诞生年产量超500万辆的汽车巨擘,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大幅提升市场话语权。
更关键的是,这为企业内部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时机,有望彻底铲除那些长期存在的发展阻碍。虽说合并后的成效难以绝对保证1+1>2,但主动求变总比坐以待毙更有希望。
还是非常期待二者还能多好好沟通的。
俗话说“船大掉头难”,大企业改革向来不易,内部的既得利益群体形成了重重阻力。
日产、本田因为利益等问题最后合并的也是不了了之,成为了过去式。
目前来看,如何汲取前车之鉴很重要。改革,就是要淘汰那些低效、不作为的业务部门与人员,而并购重组正是推动改革的绝佳契机。
如今长安升级为央企,跟东风一样,谈合作的基本条件双方已经对等,非常期待是否还是考虑合并重组的事宜。
毕竟,重组合并或许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是一件好事,在汽车品牌过度“泛滥”的背景下,确实该优化一下了。
当然这两个巨无霸合并,会对汽车内卷竞争会有什么借鉴效果,对咱们买车会产生什么影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表达你的看法。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E汽车】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上市,12.99万元起
【E汽车】2026款大众途岳新锐上市
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焕新,17.36万元起香不香?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