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0万左右纯电SUV,何必苦等小米YU7?

30万左右纯电SUV,何必苦等小米YU7?

一品好车 766浏览 2025-07-15 IP属地: 未知

自从小米YU7上市以后,我身边一堆朋友都在问我这车到底能不能买?一方面觉得这才是小米造的第二台车担心可靠性,一方面又觉得这么多人买应该错不了。于是我约他们一起分析了一下,30万左右的纯电SUV是不是非YU7不可。

众所周知,现在这个时代买车,除了要看车身硬件之外,软件部分也很重要。而在这个价位区间有这么几款车值得比对一下再做决定。


首先是特斯拉焕新Model Y。





作为纯电动车的先驱者,发展至今有着成熟的三电技术和特立独行的纯视觉辅助技术方案。上市多年后最近还重新优化了外观和内饰设计。而最近FSD也已经开始在国内投入使用,可以算得上是特斯拉的完全体了。



然后是小米YU7:




作为目前入局时间最短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凭借手机时代的影响力,有着极高的关注度,目前已经上市的两款车型也因为致敬经典的设计引发了热议。当然和小米手机一样,小米汽车和同价位其他车型也有着不错的性价比。


最后是智界R7:




鸿蒙智行在华为的主导下基本上已经给大众列出了新一代智能车的框架,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好用、三电系统成熟、增程车型实用。基本上每款车型出来都能收获不小的关注和销量。


不过30万左右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还是需要进行更全面细致的对比来看看。


设计:


Model Y:首先不得不承认,特斯拉Model Y刚面世的时候确实引领了一些设计,比如全封闭式车头,轿跑SUV的设计风格。


不过6年过去了,设计风格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焕新版只能算得上是一次中期改款,可能会有些许审美疲劳。


小米YU7:小米YU7这边还在伪装车阶段就被人发现,这台车的设计路线延续了SU7,致敬经典。这里也不得不说,最终的结果其实还不错。



整台车的造型在美感上而言是没得话说,不过和SU7一样,致敬得过于彻底,用一台燃油车的比例设计了一台纯电动车,较长的车头侵占了较多的乘员舱空间。和SU7相比,对于一台更强调实用性的YU7,大家觉得这个做法是否合理。




智界R7:相比于问界。智界的车型设计相对年轻时尚。不过前后车灯造型还有整体车型线条都能看到鸿蒙智行车系的设计元素。





从侧面可以看到,A柱C点相比于另外两台车型更靠前,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乘员舱空间更大,车尾D点的位置也做了抬高,在保证第二排乘客头部空间的同时,还拥有流畅的侧面线条。整体设计不仅好看,还好用。属于一个比较均衡的做法。



空间:




Model Y:车身尺寸部分,Model Y的长宽高分别为4797*1920*1624mm。



在三台车里最小,不过好在车身高度足够,第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也足够富裕。



不过由于座椅靠背填充相对较硬,乘坐舒适度一般。而且车内储物空间相对较少。



小米YU7:YU7这边三围尺寸不小,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8mm。



但是上面也说到了,致敬了油车的设计比例来设计电车,车头占据了较长的部分,留给乘员舱的乘坐空间和车身尺寸相比并没有达到预期。



当然车头长带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前备箱的储物空间确实大。






智界R7:智界R7的三围尺寸为4956*1981*1634mm。



虽然数据不如YU7大,但是上面也说到,整体设计充分利用纯电动车的优势,照片上也能看到智界R7的后排乘坐空间明显占优。而且也得益于D点的提高,头部空间更富裕,坐垫填充也更厚,乘坐的舒适程度也更高。



而且除了乘坐空间。整车的储物空间也更丰富,包括中控台下方的空间和副驾驶仪表台的储物格。




而且因为D点的高度提升,后备箱空间达到了837L,这样的空间表现不说在整个轿跑SUV车型里空间表现都出色了。



驾乘体验:


Model Y:如果有开过特斯拉的朋友肯定会对其没有延迟的电门响应印象深刻,在6年前,确实没有几家能够做到这样的表现,所以特斯拉的车开起来确实没得挑。



当然配合这样电门调教的底盘整体也是偏向于驾驶乐趣,虽然相比于Model 3,Model Y的底盘已经尽可能的在舒适性上靠拢,但是和我们大部分国人所理解的舒适并不是一回事,而且特斯拉的成本控制大家也有所耳闻,所以在隔音材料这块基本上是能省则省,不管是对路噪还是胎噪的隔绝都比较一般。所以特斯拉是一台好开的车,但是整体表现舒适性欠佳。


小米YU7:和Model Y比起来,YU7的乘坐舒适度和车内噪音控制明显更好,这里也可以看出来YU7相比于SU7对乘客更加友好。不过底盘调教部分则是往Model Y靠拢,类似于欧洲车的调教,整体比较有韧性,并没有过滤掉所有的路面信息还是保留了一些路感。




智界R7:如果有体验过鸿蒙智行其他车型的朋友应该就会对智界R7的底盘标定有一定预期,就是以更舒适的乘坐感受优先,智界R7全系标配可变阻尼减震器和空气悬架,这样一套组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吸收路面信息,不要传递到驾驶舱内,再加上优秀的风阻系数也带来更好的车内噪音控制。所以很明显和前面两台车相比,智界R7的乘坐感受是最舒适的。


当然,作为一台轿跑SUV,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也让其有着不错的上限,在保证乘坐舒适度的基础上也具备一定的驾驶乐趣。


座舱体验:


Model Y:如果说苹果推动了手机大屏幕的发展,那说特斯拉推动了车内大屏幕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这次焕新版Model Y上推进得更为激进,直接把换挡杆集成在了屏幕里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情,至少我觉得实体操作杆可能更适合我。



然后就是车机系统部分。特斯拉自己的系统这么些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UI上依然还是那样熟悉的一套,软件上感觉也并没有更好的和国内的生态融合,语音助手基本上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放到2025年的今天Model Y这套车机系统只能说能用。



而在舒适性配置上,不管是前排还是后排,和另外两个对手就真的不太好比。




小米YU7:小米YU7上这套内饰不得不说确实观感还不错,特别是天际屏实际体验效果和远端屏有着不同的风格,更加类似于裸眼3D。



再加上小米这些年在软件生态上的造诣,车上的这套澎湃OS在功能和体验上都不错,不管是语音助手还是手机互联的体验,都称得上是不错。而且这次还有一个蓝牙拓展自定义功能键玩法也比较多,属于是忠实实体按键用户的福音。



舒适性配置上,三台车里YU7前排配置更丰富。基本上能配的都配上了。


智界R7:再来到智界R7这边,鸿蒙座舱的表现自不用多说。不管是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拓展功能的兼容度还是语音交互的精准度都是非常出色的表现。基本上很难挑出毛病。



在舒适性配置上R7基本拉满,不管是前排还是后排都能有个很不错的乘坐体验。


辅助驾驶:




Model Y:时隔多年,特斯拉FSD终于引入国内,和国内大部分车车企不同的是FSD采用的纯视觉方案,虽然之前在有海外博主在美国本土FSD的表现还不错,但是进入国内后会有明显的水土不服。



首先是交通法规存在差异,然后就是相比于美国,国内车况要复杂得多,整体的辅助驾驶表现,并达不到FSD英文全称(full-self Driving)的地步,稍不注意驾照分就告急了。


小米YU7:小米自称是端到端驾驶系统,就我刚提的YU7来看,确实比特斯拉更适应国内路况,不管是交通法规识别还是特殊路况都能处理,但暂时还达不到可以放心在市区使用的地步,需要人工接管的几率比较高,整体表现差强人意。




智界R7:华为的ADS辅助驾驶系统有多厉害相信大家也早有耳闻,现在已经更新到ADS3.3,高速上的路况就不用说了,现在基本上红绿灯路口启停、路口拐弯、路口掉头、高峰期加塞都能搞定。



经过多次迭代,整体表现最佳,而且迭代速度最快,用户体验最好。



续航:


Model Y:曾几何时,特斯拉之所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就是因为其成熟的三电系统,出色的能耗管理,还有成熟的充电系统,包括独占的自建充电桩,还有充电功率高达250KW的V3超冲。



但是放到现在来看,250KW的充电功率已经不够看了,虽然Model Y长续航版依然有750公里的续航,整体电耗表现也不错,但这依然是400V平台上的产物,在充电体验上就是落后一代的产物。一旦你体验过功率更高的充电体验,250KW就回不去了。


小米YU7:和SU7不同,这次YU7全系都基于800V平台,纯电续航最高835公里,而且也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桩。整体充电体验要优于Model Y。




智界R7:最后来到智界R7,得益于0.219cd风阻系数,整体能耗表现不错,实测大概13.2KWh/百公里,100度电池的版本纯电续航最高802公里,和YU7一样,R7同样是800V高压平台。5分钟增加200公里续航,15分钟增加400公里续航。



当然如果要去的地方比较偏僻。还有增程版本可供选择。37KWh的电池包其纯电续航就有251公里。再加上增程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4.5%,所以满油满电的CLTC综合续航1570公里。这样数据摆在面前就彻底没有里程焦虑了。更重要的是增程器可以添加92号汽油。不管是经济性还是便利性都完全不用担心。


总结:


通篇看下来大家也可能会发现,我一直在提特斯拉以前怎么怎么样,确实。特斯拉以前确实是纯电动汽车的领头羊,只是这些年一直在吃老本,车型更新周期缓慢,整体的硬件和软件和目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相比都已经处于被动状态。



前些年通过与SPACE X话题的绑定,有一定的品牌认可度,不过就目前来看。特斯拉的旗舰车型也没有更新的技术展示给大家,FSD进入国内也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充电体验也被自主品牌赶超,所以这样的品牌认可不知道能维系多久。


小米YU7确实是当下的话题之王,设计确实很亮眼,不过为了这个致敬的设计,牺牲了不少车内空间,软件部分前段时间的专业媒体测试过后,辅助驾驶也仅仅处于能用的阶段。


驾驶部分整体和SU7的风格比较接近,偏向于驾驶者之车,在乘坐舒适度上稍逊一筹。而且小米目前两款车型的外观致敬的比较明显,对品牌的影响不确定是积极还是消极。


而智界R7,设计部分不仅考虑到了好看,还顾及到了好用。尺寸够大,空间利用率够高,硬件部分不管是开起来还是坐起来都足够优秀,而鸿蒙座舱更是不用说,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实用度都是有口皆碑。华为ADS的辅助驾驶系统只要体验过的都会惊叹其强大。而且相比于Model Y和YU7,智界R7除了有纯电车型,还有增程版本,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



终端行情:


最后就是价格,Model Y 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价格,最近还小涨1万,不太能看懂这个价格调整。

然后小米YU7确实难抢,看到朋友圈很多人晒单已经要排到明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预见,YU7的价格都不会有所调整。

最后是智界R7,目前官方有一个限时权益,到7月31前优惠完仅需22.98万起。相比起上面两款车型在价格上确实有一定优势。

所以经过王先森这么一通分析下来,大家觉得这三台车应该怎么选呢?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一品好车 0粉丝    33作品 关注 我是王先森,今晚的做梦素材给你们找到了!
推荐作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