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车企的财务报表集体亮起红灯:奥迪营业利润骤降45%,营业利润率从6.4%收缩至3.3%;大众集团整体营业利润下滑29.4%;起亚汽车利润下跌24%;特斯拉在核心市场加州的电动车注册量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同比降幅达21.1%。多家车企同步下调全年预期,全球汽车产业似乎正面临严重的结构性挑战。
关税与成本重压下的利润困局
结合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美国关税政策是这些海外车企二季度业绩的最大拖累。大众集团在财报中明确披露,仅上半年关税就导致其额外支出13亿欧元,严重侵蚀了奥迪和保时捷等依赖进口的高端品牌利润。奥迪首席财务官坦言,其畅销的墨西哥产Q5 SUV在美国市场面临成本激增的风险,公司正紧急研判美欧新关税协议及墨西哥最终关税水平的影响。同样承受关税压力的起亚汽车,单季度损失高达5.7亿美元,尽管通过促销使美国销量增长5%,利润却暴跌近四分之一。
成本压力不止于关税,大众与奥迪均提及重组支出的拖累,而电动车销量占比增加的变化也带来双重影响。奥迪凭借纯电车型32%的交付增长推动营收上升5.3%,但较低的电动车利润率反而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大众集团同样将利润收窄部分归因于利润率较低的纯电车型销量增加,这种转型阵痛在传统车企中已成为普遍现象。
更严峻的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多变性持续发酵。特朗普政府7月与欧盟达成的协议使现有15%的关税面临进一步上调风险,奥迪声明中直言“正在评估最新关税协议的影响”。大众集团被迫基于不同关税情景制定业绩区间:若税率维持27.5%,利润率将压至4%;若降至10%,方可勉强回升。
产品迭代滞后与区域市场失衡
传统利润引擎市场的突然失速加剧了车企困境,奥迪在北美及中国市场销量普遍下滑,上半年全球交付量下降近6%。中国市场的下滑尤为关键,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车企正在持续蚕食欧洲制造商份额;大众集团也承认,中国消费者偏好转向本土品牌导致其份额流失。即便起亚在美国销量逆势增长,其高管仍预警下半年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产品转型迟滞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瑞银分析师指出:“奥迪被视为行业创新领导者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奥迪计划年底前推出10款新插电混动车型,但其新电动车型Q6 e-tron的电池性能被认为逊于宝马即将推出的Neue Klasse系列。特斯拉虽在加州保持电动车销量冠亚军位置,但Model Y停产升级及Cybertruck产能爬坡未能扭转颓势,全球交付量下滑13.5%,也反映出特斯拉面临的产品周期问题。
眼下,区域市场失衡的连锁效应正在持续扩大。奥迪在北美和中国两大核心市场同时失守,使其下调全年营收预期50亿欧元。大众集团卡车业务Traton同样因欧洲经济疲软、巴西订单减少而调低预期,调整后营业利润大跌29%。马斯克的政治立场激化与加州自由派价值观的冲突,被分析师视为特斯拉在该地区注册量连降七个季度的关键诱因,凸显非市场因素对区域业绩的深层扰动。
中国市场依旧是海外车企破局关键
当全球市场承压,中国正成为海外车企关键的“战略缓冲区”。更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韧性是提供提振销量的基础,2025年一季度全国超20省市推出汽车消费补贴,单车最高叠加1.5万元。乘联分会因此上调全年销量预期,预计乘用车零售量达2343万辆,同比增长2%。
不过想要在短期内在中国市场实现突破,降价或许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例如奥迪Q5L全国终端价降至23.88万,较年初指导价降幅达40%,推动5月销量飙升至12294台,登顶豪华中型SUV榜首;某地上汽奥迪Q6部分车型直降17.16万,入门款跌破31万。这种“以价换量”有机会再短期提振销量,但也需要警惕会引发品牌溢价稀释的隐忧。
而另一个见效慢但显然更符合长期主义的办法,就是加强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合作。宝马与中国大唐集团共建绿电合资公司,开发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为沈阳生产基地及供应链提供绿电,成为中国首家涉足发电领域的车企。丰田则加速氢能布局,7月底与蜀道装备成立氢能科技公司,聚焦重卡燃料电池生产;与申能股份合作探索车载电池储能梯次利用。更关键的是,其电池子公司PPES在辽宁大连投产纯电动力电池,为2027年国产雷克萨斯纯电车型铺路。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的突破更具标杆意义,7个月实现1000台Megapack下线,年产能40GWh占中国新增储能装机的36.4%,本土化率超90%的供应链使其从“电动车制造基地”升级为“能源基础设施输出者”。
这样的技术联姻使得海外车企的车型具备了差异化竞争力,奥迪Q6L e-tron以35.3万元起的预售价开启市场攻势,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配备双激光雷达与无图L2级全场景辅助驾驶,实现复杂路况自动跟车与智能泊车。这种“德系底盘+华为智驾”的组合,既规避了新势力激进路线的风险,又弥补了传统豪华品牌智能化短板。
另外,日系三大品牌都已加入Momenta的客户行列。同时,大众、别克、奔驰也利用Momenta的大型模型技术,开发了各自的驾驶辅助系统。鉴于新能源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科技、解决方案以及团队无疑将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车叔总结
全球车企在关税重压、产品迭代迟滞与区域市场失衡的三重挑战下,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利润寒冬。当奥迪将全年利润率预期从7%-9%压缩至5%-7%,大众将目标从5.5%调至最低4%,数字背后折射出行业转型的剧烈阵痛。中国市场凭借政策敏捷性、消费潜力与供应链优势,成为海外车企关键的突围阵地。无论是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智驾系统,丰田在大连投产纯电电池,还是特斯拉储能工厂的本土化突破,都证明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已成为生存必修课。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车企的生死存亡将取决于一个核心选择: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构竞争力,而非仅将其视为销售战场。这场转型没有退路,唯有彻底的本土化重生才能赢得未来。
东风奕派亮出“未来之翼”,四大支柱剑指全球市场
2025年7 月 29 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成立,这一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之责的汽车央企,以全新姿态登上中国汽车产业舞台,其成立不仅是行业整合的重大举措,更预示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全新布局。
在国家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革新的浪潮中,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升级为一级央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深蓝汽车作为新央企的新能源核心力量,正以 “智领 2030” 战略目标为指引,在技术迭代、产品力进阶、品牌形象年轻态以及智慧主动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良性价值......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长安启源A06不仅是超配央企品质的集中展现,也标志着新央企在新能源战略落地过程中,正以更系统、更务实的方式,回应用户对高品质出行体验的期待。
2025年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6月及整个上半年销售成绩;6月销售新车72209台,同比增长14%;1-6月累计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8月1日,零跑汽车公布7月交付数据,全系车型交付量达50129台。
7月31日下午,以“持续向上——汽车品牌的长期主义”为主题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百余名代表共议中国汽车品牌建设核心路径,聚焦如何以长期主义破解“出口量全球第一、品牌溢价不足”的发展瓶颈,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型。
理想“被做局” 这次危机比MEGA那次还严重
国际高管加盟 资本化提速 全球化推进 ——新央企新凯程新征程 战略转型纵深推进
三家新势力合并:欲与特斯拉比亚迪平起平坐
坦克销量下滑,怎么回事?
2025年8月1日,由山海赋、星程耀、北汽福田共同主导的“房车文旅新生态战略”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启幕。
品牌整合 聚势向新,奕派科技发布重磅战略计划
一汽丰田7月销量68034辆,同比增长3%!
10万级纯电SUV神仙打架,这两款车型谁才是“实用王”?
品牌整合 聚势向新,奕派科技发布重磅战略计划
2028年,东风奕派科技的产品矩阵将达到20款,并承诺每款车型每年进化、常用常新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这一个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正式成为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
奥迪A 5 L Sportback:当德系优雅撞上中国科技,豪华轿跑迎来终极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