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有文汽车 347浏览 2025-08-15 IP属地: 未知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纵有技术专才,高洪祥亦难破局。

2025年8月7日,广汽本田官方宣布,高洪祥正式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此前,高洪祥在广汽丰田担任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具有技术背景。

就在这项人事任命发布前不久,7月汽车销量数据公布,广汽本田飞度车型的月销量仅为75辆。这一数字与数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公开数据显示,飞度曾是中国市场热销的小型车,单月销量最高超过1.5万辆,年销量峰值达到14.6万辆,累计在华销量超过130万辆。如今,该车型在终端市场表现低迷。

结合“神车衰落”与“新领导走马上任”两大现象去看,无疑暗示“高洪祥是为救世而来”,其技术派的身份也与目前“技术型高管”的主流趋势即相符。那么,高洪祥是否能够拯救广汽本田?

神车的衰落

飞度的衰落,像一把刀,直接了广汽本田的软肋——这款车的“死法”很典型,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被时代碾过。

曾经它靠低价、省油、好开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新能源车一来,这三招全废了。8万多的飞度,价格比顶配比亚迪海鸥还贵,但智能和配置完全跟不上。能耗方面,飞度百公里6个左右,算下来一公里5毛钱,而电车用家充只要几分钱;至于驾驶体验,内燃机再顺滑,也比不上电机的瞬间响应。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结合2020年以后内卷下的减配问题,当年的神车已经成为历史——但飞度的崩溃,只是广汽本田困境的冰山一角。

2025年1-7月,广汽本田总销量17万辆,同比暴跌29.24%;光7月就跌去51.81%,只卖出1.6万辆车。更尴尬的是,整个品牌竟无一款车月销过万,雅阁和皓影勉强撑着82.5%的销量,冠道、缤智已跌出细分市场前十,奥德赛月销1546辆,型格1195辆,其余全是几百甚至几十辆的“点缀”。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行业普遍认为,在电动化领域的失利,是广汽本田受挫的核心愿意。譬如,今年4月上市的纯电SUV本田P7,三个月才卖出745辆,被调侃为“造车新势力周销量水平”。去年推出的e:NP1、e:NP2同样滞销,月均不足200台。

广汽本田全线失受的背后,是技术代差的持续扩大。在P7、e:NP1、e:NP2的价格区间内,广汽本田迎来了越来越多打“科技牌”的对手,如吉利银河、零跑等等。而过去赖以支撑的雅阁,也面临鸿蒙智行、极氪、小鹏等对手的冲击。背后埋藏的不单单是新能源转型落后的问题,还有广汽本田对市场竞争速度与激烈程度的错误判断。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2024年e:N纯电平台落地时,比亚迪海豹、深蓝SL03等竞品已站稳脚跟。而本田内部对技术路线长期摇摆,其社长三部敏宏在2025年改口称“EV普及低于预期”,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目标砍到30%以下,转而押注混动车。可广汽本田连混动都没守住,第11代雅阁直接取消了油混版,结果被凯美瑞双擎反超。

从公司层面来解释,僵化的合资模式与不断的股东博弈,让广汽本田束手束脚。在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广汽本田遵循“外方定产品、中方管销售”的套路,中方在核心技术研发中话语权有限。同时,广汽本田的合资双方也存在更多分歧,如日方想延长燃油车红利,中方广汽集团却急着电动化突围。

当市场需要快速迭代时,这套机制根本跑不动,这也导致了广汽本田合资协议续约条款的迟迟未定,而东风本田早在2023年就续到了2043年。

业界普遍认为,“分歧带来的阻力是李进离任的关键原因”。而在近日接任李进成为广汽本田董事、执行副总经理的高洪祥,又能否拯救广汽本田?

广汽本田的最后一搏

高洪祥接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被外界视为这家深陷危机的合资车企“最后一搏”。然而,从客观现实看,这位技术背景深厚的“广丰系”高管面临的挑战远超个人能力范畴,多重结构性困局让这场救赎步履维艰。

从高洪祥的履历来看,其优势集中于动力系统领域,曾主导广汽丰田TNGA混动架构开发,对混动技术有深厚积累,但广汽本田的核心困境在于电动化技术代差与研发话语权缺失,而非混动路线本身。对此,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高洪祥虽擅长发动机技术,却无纯电平台研发经验,其技术背景与广本亟需的电池、智驾等能力存在错位”。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高洪祥在广丰发动机公司的履历集中于执行日方技术标准,缺乏突破体制的经验,也将会成为其在广汽本田的考验。据了解,广汽本田长期遵循“日方定技术、中方管销售”模式,中方在核心产品定义中话语权薄弱。例如,e:N系列电动车由本田全球统一开发,未针对中国市场需求优化,导致车机系统落后、智驾功能鸡肋。

此外,广汽集团与本田的合资协议仅剩34个月到期,高洪祥的实际任期更短,而广汽本田的沉疴需系统性重构,时间将成为最大敌人。

时间上的紧迫感,更呈现在市场上。前任李进任内推出的e:NP1、P7等电动车均成“炮灰”,新团队需重新规划产品线。但一款车型从研发到量产至少需24个月,高洪祥团队几无容错空间。同时,广汽本田计划2027年推出新一代ADAS,但同期比亚迪已发布天神之眼,华为智驾方案更将覆盖30万元以下车型。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三年技术代差在新能源市场中意味着代际淘汰”。

神车飞度跌至月销75辆,高洪祥能救广汽本田吗?

然而,对于高洪祥或者说每一位站在这个位置的管理者来说,更严峻的考验实则都在于广汽本田的病根积重——即全球视野与本土需求的撕裂,以及合资模式下的权责失衡。

譬如,本田押注的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在北美成功,但在中国已插混车型挤压,而第十一代雅阁取消油电混动版后,销量骤跌的市场表现印证技术路线与需求脱节。同时,日方对技术外溢严防死守,广汽本田旗下车型辅助驾驶系统仅沿用本田技术,未深度适配华为、Momenta等本土方案,而日产、丰田等品牌均已转向本土化适配,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在销量连年下滑的情况下,高洪祥接手的是一个更烂的摊子,如经销商退网、研发中心骨干被广汽埃安、小鹏等企业高薪挖角等等问题,都需要他来解决。

因此,高洪祥的发动机专业背景,看似与本田强化混动的战略形成表面契合,但医治广汽本田的病根才是关键所在——若日方不放开技术主导权,则中方无法推动深度本土化,纵有技术专才,高洪祥亦难破局。

有文说

如今,丰田将中国定义为“技术策源地”、日产让中方主导N7开发时,本田仍将中国视为“技术接收方”,这种认知落差,恐非一任技术派高管所能扭转。

留给高洪祥的34个月,更像一场体制突围的倒计时,而非技术救赎的窗口期。(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有文汽车 12粉丝    570作品 关注 有文化的汽车介绍,中国最早的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