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生命科学与医疗器械行业的底层发展逻辑正发生深刻重塑。一方面,下游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孤立的硬件供给,转而寻求“设备-数据-场景”深度融合的一体式综合解决方案,且对方案的可追溯性、可迭代性提出明确要求;另一方面,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加速渗透,推动行业向“精准化运营、标准化管理”转型,更让自动化设备、数智化解决方案成为市场主流需求,用户对技术赋能的场景化服务偏好愈发显著。
在这一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海尔生物(688139.SH)凭借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卓越创新实力,历经多年战略布局与深耕,成功完成从“低温存储龙头”到“综合性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企业”的蝶变。目前,公司已构建起覆盖低温存储、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四大核心产业矩阵,持续推动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创新迭代。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AI技术加速渗透医疗领域的背景下,海尔生物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核心,积极探索AI与医疗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海尔生物于8月26日晚间披露2025年中报,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1.96亿元,归母净利润1.4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日本、巴西等5个本地化平台,累计已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17个国家搭建运营体系,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驱动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新产业培育节奏持续加快。智慧用药、血液技术、实验室解决方案等新兴业务加速发展壮大,收入比重已由2023年的38%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7%,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成长动能愈发充沛。
四大产业加速裂变,构筑多元成长引擎
海尔生物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升级方案矩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真实写照。
“AI重构”、“全矩阵拓展”、“产品突围”是实验室解决方案产业三大关键词。一方面,公司自研深度适配实验室场景的AI科研服务大模型,自主开发智能安全、实验助手、智能调度、细胞培养等智能体,推动实验的降本、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公司首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准化分离分装自动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AI算法实时监测溶血指数与分层界面,大幅提升PBMC回收率和细胞存活率。同时迭代自动化细胞培养工作站场景方案,推出振荡培养箱、高标纯化工艺超纯水系统等新产品,聚焦“全矩阵”方向加速形成突破。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海尔生物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持续稳居国产份额第一、第二;2025年6月,生物安全柜系列登顶市场份额榜首,培养系列方案保持国产份额第一,核心产品市场影响力再创新高,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智慧用药产业的场景扩增,同样是一大看点。报告期内,公司自研推出敷贴式贴签机、全自动药瓶粉碎机、药房视检机等产品方案,并推出医院药品“存转配发用”全流程数智化闭环管理方案,实现全场景方案升级。此外,公司还借助AI技术进一步落地AI+智慧静配中心、AI+智慧门急诊药房等方案。截至上半年,公司智慧用药方案已新进入60多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医疗机构突破300家。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海尔生物宣布与RAM医疗集团(泰国第二大私立医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这意味着公司的全场景方案将正式切入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血液技术产业方面,海尔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公司在全血采集场景的产品空白,更标志着其血液全场景数智化方案实现关键跨越,从“末端防护”阶段迈向“全流程保障”新层级。在技术深化与方案拓展上,公司同样成果显著:推出的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进一步丰富了血液成分制备场景的解决方案;同时,将分离分选技术平台升级为杯式血浆单采技术,精准度大幅领先行业水平。依托一系列技术创新,公司持续稳固市场引领地位,其中血浆采集方案市占率超50%。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血液技术产业的生态布局已完成全面升维:从原先单一的“设备”供给,升级为“智能设备+基础耗材+软件平台+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生态体系。这一转型不仅完善了业务链条,更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增长模式。
在新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海尔生物的传统优势业务低温存储亦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紧扣行业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趋势,推出多项颠覆性产品与解决方案。根据招标网及第三方数据统计,2025年1-7月,海尔生物超低温/低温、恒温系列产品持续稳居行业市场份额榜首。自动化样本场景方案也在上半年实现规模翻番。在海外市场,公司更是实现了强势扩张,超低温保存箱、药品恒温箱、太阳能疫苗冷藏箱等3大产线在 25 个国家实现份额领跑,欧洲、亚太等区域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整体而言,海尔生物四大产业齐头并进且加速裂变,正以矩阵式体系拓展多领域业务。随着新产业占比的持续提升与业务协同效应的不断显现,海尔生物有望在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产品与服务。
夯实AI技术底座,构建AI+医疗科技产业新范式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明确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业内专家表示,该《意见》的出台,为我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指引,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与渗透,生命科学与医疗服务的传统生产模式正在被颠覆,行业正由设备导向转向数据导向,而单一产品正在被全场景方案取代,快速升级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成为领域内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要素。
紧跟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海尔生物聚焦AI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加速推动AI价值转化。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60亿元,同比增长11.61%,占营收比重达13.39%。通过搭建“大模型—智能体—AI终端”多层次架构,海尔生物让AI融入到用户的医疗决策和科研实验中。目前,公司已形成实验室安全智能体、实验助手智能体、补药智能体、细胞培养智能体等17个智能体集群,实现AI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场景的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夯实科技引擎、强化AI技术底座,报告期内海尔生物着力强化研发体系,全新升级“四横四纵”开放式研发体系,深度探索AI与医疗科技融合的产业新范式。据了解,公司以AI、自动化、智能化、材料4大通用技术为“横”;深度覆盖制冷、环境控制、分选分离、生物应用4大垂直技术为“纵”,全面构建了“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应用场景”的价值闭环,以此加速推动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在四横四纵平台高效联动下,为海尔生物带来的是效率的持续提升和创新成果的加速涌现。中报显示,公司新品研发周期同比缩短6%,发明专利累计获得数同比增长48%,共有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且10类产品方案实现首发或首创。此外,在AI融合方面,公司围绕样本“存-取-用”全场景,搭建了IncGPT-Biobank模型,存取效率提升50%,盘点效率更提升80%。
当AI与生命科学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海尔生物早已超越“设备供应商”定位,随着四大产业与公司AI技术底座、创新开发体系不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在全球市场不断突破的海尔生物向新而行的步伐也愈发坚实有力,多元增长引擎的势能持续释放。将视角拉长,在生命科学数智化的大航海时代,持续突破边界、构建全新服务生态的海尔生物,或许就是那个最先抵达新大陆的“探险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8月29日,当七夕的东方浪漫邂逅七周年庆典,欧拉选择在成都车展以一场极具温度的庆典,向全球52万同频用户献上一场爱的告白,共同书写欧拉“不做瞬间流行,要做时代经典”的坚定承诺。
这一次北京现代EO(ELEXIO)和成都进行了联动,将北京现代EO(ELEXIO)将它的高级感、幸福感和浪漫成分具象化展示。
8月29日晚间,潍柴动力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核心动力,全面抢抓海外、高附加值市场与新能源转型机遇,经营业绩表现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时,公司保持高比例分红政策,拟中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8......
卷疯了日产N7单月交付破万,官宣玫瑰摩卡新内饰!
征程芯片量产突破千万 地平线成首个千万级智驾科技玩家
国产车载智能芯片首个千万里程碑达成,地平线征程量产突破1000万
颠覆新能源轿车审美认知!吉利银河星耀6官图首曝
上市37天交付量破万 B01助力零跑汽车持续向上
历万境,自纵横!纵横登陆成都车展,G700全球盲订开启
奇瑞31款重磅车型登陆成都车展,新能源与全球化战略成果全面亮相
站在捷途展台前,我仔细打量这台捷途山海L7 PLUS。它不像那些张扬的新势力车型,却以其扎实的配置和贴心的设计让人忍不住驻足。
哈弗携新阵容登陆成都车展
2026款岚图梦想家已经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30.99万元-45.99万元,预售一小时小定订单破万。
王传福亲自给车主交车,这事不简单
2025年成都车展上,比亚迪秦L EV不仅新增了三款时尚配色,还首次搭载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和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重新定义了10万级纯电轿车的价值标准。
“千钧之势敢纵山河”!江淮悍途双新能源皮卡全球上市,15.98万起开抢
比亚迪半年报:研发投入309亿创新高 比净利润高154亿
近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在2025成都车展现场,欧拉正式迎来品牌七周年节点。
江铃集团易至汽车最近推出了一款,主打家用的纯电紧凑级SUV-羿驰05S,今天咱就来抢先体验一下,看一下它的实力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