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胜利日阅兵来啦!回望中国军车与中国汽车工业的钢与火之歌

胜利日阅兵来啦!回望中国军车与中国汽车工业的钢与火之歌

城市汽车站 2622浏览 2025-09-04 IP属地: 未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天安门广场再次迎来铁甲铿锵的阅兵盛典,而检阅车、军用车辆,也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缴获的美制威利斯吉普,到今日完全自主研制的红旗防弹轿车,方寸车身间,浓缩的是中国军车从“万国拼凑”到独立自强的进化史,更是一部中国汽车工业在战火硝烟中萌芽、于开放浪潮中蜕变、在创新道路上腾飞的壮阔史诗。


烽火催生:缴获车辆撑起的铁骑雏形(1927-1955)

建军初期,军队的运输装备是万国造时代的真实写照。1927年工农红军成立时,全军无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多数时候的行军工具仅是骡马。抗日战争期间,军队的机动能力依赖缴获维系:1937年,国内外友人捐赠的十几辆汽车组成了第一支汽车运输队;至1945年抗战结束,全军汽车仅400余辆,品牌芜杂如“万国博览会”,其中美制威利斯MA/MB吉普车因轻便灵活,成为指挥员转战南北的重要工具。

1949年开国大典,检阅车升级为苏联赠送的吉斯-110轿车——这是中国首次使用专为领导人设计的高端座驾,其防弹玻璃与装甲车身重达6吨。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7000辆军车中超八成是战利品,数量不足美军三分之一。嘎斯69越野车虽成为指挥车,却始终贴着“苏援”标签。这段历史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没有自主工业支撑的国防,如同无根之木。


零的突破:仿制摸索中的自主星火(1956-1978)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内,一辆墨绿色卡车驶下生产线。以苏联吉斯-150为蓝本的解放CA10,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制造汽车的历史。随后解放CA10迅速成为部队运输主力,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阅兵中,装载国产装备驶过天安门,标志中国汽车工业迈出第一步。尽管这款车仅生产1390辆便停产,却为后续的传奇埋下火种

但卡车无法满足战场指挥需求,军用越野车成为新目标。

1958年,长安汽车厂在无技术外援条件下,拆解仿制美国威利斯,试制出长江46型越野车。次年国庆阅兵,20辆长江46亮相长安街,国人首次目睹国产越野车风采。与此同时,一汽工人以克莱斯勒C69为参考,手工锤打出红旗CA72轿车。其瀑布式前格栅、宫灯状尾灯充满东方美学,1959年作为首款国产检阅车登场时,被外媒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成人礼”。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66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接过长安移交的技术火把。在中央军委“满足国防建设需要”的指令下,技术人员以钢板为纸、焊枪为笔,绘出新中国第一代轻型越野车的蓝图,推出BJ212轻型越野车。棱角分明的车身与橄榄绿涂装,也逐步取代苏制嘎斯69装备全军,应用于通信、医疗等领域,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战术指挥车依赖外援的历史,更成为几代中国人对“军车”的集体记忆。


深山铸剑:三线建设锻造重装铁骑(1964-1984)

当轻型越野车初具规模,重型装备牵引能力却仍是短板。六十年代国际局势紧张之际,国家启动“三线建设”,在西南深山布局军工产业。1965年,四川汽车制造厂(上汽红岩前身)在大足山区奠基。来自全国的工程师在竹棚车间中,以法国贝利埃军车技术为起点,经四轮试制,于1970年研发出红岩CQ260重型越野车原型。

1974年,其改进型CQ261被命名为“延安250”,改写中国不能自产重型军车的历史。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31辆红岩CQ261穿越老山泥泞山路,将重炮运抵前线。战役结束后,部队立下“红岩神炮”石碑,致敬其卓越功绩。同期,二汽在湖北十堰的山坳中攻克东风EQ240越野车项目,1975年量产后成为我军主力运输车。其6×6驱动与3.5吨载重,可牵引122毫米榴弹炮,终结了“有炮无车”的困境。

军车体系的完善,也逐步反哺了民用技术。红旗轿车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推出CA770TJ检阅车,其电动升降台和防弹车身已实现国产化。当领导人站立车中检阅三军时,国产V8发动机的轰鸣,奏响了工业自信的强音。


开放协奏:技术引进激活民用基因(1978-2009)

当军车在战场验证可靠性时,民用轿车领域仍步履维艰。1978年上海轿车厂年产不足3000辆,而同年访德的机械工业代表团目睹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每分钟下线一辆车,深受触动。随着国务院批准引进轿车生产线,德国大众意外成为破局者。当机械工业部代表团突访沃尔夫斯堡时,大众董事长施密特的一句“愿向中国转让最新技术”,促成了中德合资的起点。但谈判异常艰辛:缺乏《合资法》、意识形态争议、德方多次动摇……最终在1984年,上海大众正式成立。首辆CKD组装的桑塔纳耗时一周手工拼成,榔头锉刀与精密零件的碰撞,暴露出产业链的巨大鸿沟。

好在合资企业成为技术孵化器,桑塔纳国产化率从1983年的2.7%升至1997年的90%,福耀玻璃、玉柴发动机等民族零部件企业由此崛起。市场活力随之释放:1997年,李书福以“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魄力创立吉利;同年奇瑞在芜湖荒滩建厂,尹同跃带领合工大师生拆解车型研发发动机。自主品牌以“模仿创新”叩开民用车市场,为军品技术储备了产业链基础。

这一时期的阅兵车,成为军民融合的缩影。1999年国庆50周年,红旗CA772TJ采用半敞篷结构与伸缩式麦克风,电子设备已实现自研;2009年国庆60周年,红旗CA7600J搭载国产V12发动机,车身装甲与防弹玻璃全由国内配套,中国终于拥有完全自主的高端检阅车。


双轨腾飞:军品反哺与全球崛起(2010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军车迈向高机动、智能化。2007年,北汽勇士通过总装备部定型,其全时四驱与防弹油箱设计,适用于边疆高原;东风猛士历经160万公里极限测试,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中担任方队引导车,被誉“中国悍马”;红旗T196检阅车延续家族式瀑布前脸,6.4米车身搭载的主动电磁悬架,可确保检阅途中平稳如舟。

军车技术向民用领域快速渗透,北汽BJ40的强化底盘源自勇士平台,在《战狼2》中穿越战火的身影激发全民爱国热情;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军用级安全标准,成为电动车畅销全球的“技术盾牌”。中国汽车工业更迎来历史性跨越:2023年产销突破3000万辆,全球每销售3辆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2024年出口640.7万辆,超越日德登顶全球第一。

如今,在公务用车要求应选国产、优选新能源的新规推出后,公务用车市场已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在最近汽车网站公布的新能源公务车排行榜中,自主品牌是绝对的新能源,其中比亚迪、广汽、上汽位居今年1-5月政府采购新能源公务车排行榜前三名。


随着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在即,新一代检阅车也再一次驶过天安门——这一次,它承载的不再是追赶的渴望,而是引领的底气。


结语

回望八十载征程,中国军车从仿制吉斯150的解放CA10再到自主化飞速发展,军车与民用汽车如同两条并行的钢轨,共同托起大国工业的脊梁。当新一代铁骑即将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亮相,世界看见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装备升级,更是一个民族在工业文明赛道上的加速超越。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坐标上,钢铁方阵驶过的不仅是长安街,更是一条由几代建设者铺就的、通往汽车强国的崛起之路。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城市汽车站 425粉丝    1039作品 关注 向读者展示一派汽车与城市和谐相处的愿景
推荐作者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