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ncle wang
这是一次领克为媒体专门安排的赛道测试,同时不可否认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三车对比,因为本田选择了涡轮增压发动机,BMW采用了前置前驱的形式,领克则是一个类似于“潮牌”存在的产物。那么究竟谁做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或者谁离真我更近其实也就预示着谁能够最终打开90后的钱包。
为 什 么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大数据调查,很大比例的90后宁可选择价格门槛低的豪华品牌低端产品,也不愿意选择同价格区间的普通品牌产品。这的确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模式。但同样90后也是喜欢追经典、追信仰以及发起圈子的,所以这又促成了另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模式。面对这两种消费行为,“那样”的BMW和“那样”的本田在市场适应性上就显得更加不言而喻了。而喜欢尝试新鲜与保持独立审美即个性则是每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共性,这个规律从十八世纪就已经存在(具体如何请参阅《少年维特之烦恼》),所以用此来解释领克03的存在即合理性也应该没有什么人反对。可能被看作废话的以上段落充分解释了这三款车被放在一起对比的合理性,更何况他们都踩在了15万这个敏感的价格带上。
期 望 值
在面对期望值这个诉求上,可能我们真的要暂时抛开跑赛道这个行为。一直以来,BMW被当做操控的标杆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甚至很多网络写手喜欢给具备运动基因和操控质感优秀的其他品牌产品扣一些类似于“东瀛小宝马”,“XX宝马”的帽子,所以即便这是一辆UKL前驱平台的三缸小排量入门BMW,他从血脉上就应该继承“特别厉害”这个衣钵的对么?潜意识里差不多你就这样认为了,但是很有可能在这个印象后面要加一个“但是”。
本田又如何?做了好多前驱钢炮,三不五时去纽北刷前驱车最快圈速,所以他在这个量级里的地位可能也不需要去做太多巩固,尤其是思域这个名号打出去,后面有没有type-r都不重要了,因为“没有=快,有=更快”也已经变成了一种直线思维逻辑。这细想想其实很有意思,就像是赞美会里或者自信会里“你是最棒的”一样,说着说着仿佛变成了真的。
最后自然是领克,一个年轻品牌,有着显赫背景,吉利的财力与沃尔沃在身后做的技术背书,但终究他还是个年轻品牌。就像是打群架之前自报家门“我师承xxx,家父xxx”一样,身未到,鼓已响。明眼人自然明白, 究竟练的什么门派,功力达到几成,有没有自己的章法都有待考证。
所以在期待感上我们寄予的越多,风险就越大,况且名声在外,真有些硬伤好说不好听。正确对待期望值也是需要我们在分析结果之前先说清楚的。
制 造 假 象
回到赛道上,慷慨的包场时段让我们有机会尽情去驾驶这三款车,同时还有计时系统,不过我完全没有用上。原因有两个,其一做最快圈速不是最终目的,其二我们是在比拼三辆运动型轿车的综合实力。
赛道之上,无需铺垫,高下立现。几圈下来你会发现这种赛道状态其实是带着几分假象的。比如BMW的绝对加速与绝对制动都并不占优势,甚至垫底,但是先推后滑的弯中动态表现却会让普通驾驶者有容易驾驭的错觉。第一阶段,只要熟记保守就可以不推头,那么抛开计时器的数据,这辆车的赛车线和行驶动态姿态完全没有硬伤。并且实际的动力输出是没有人体感知那么强烈的,这也替驾驶者降低了不犯错的难度。但是这种跑动感像是一辆BMW么?其实并不会,但你潜意识里会认可转向的手感,座椅的包裹感受甚至发动机输出动力时的响动,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能得到的一个假象是“不快但是与品牌很统一”。
接下来换一辆车,思域怎么样?油门清爽,转向线性且非常稳定,无级变速器让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极度爆发状态都温和了不少,也可以理解为步调一致,悬架怎么样?平时马路上的那种散漫没了,担得住车头,撑得住车尾,出弯入弯都不会让车看起来像个蠢货,这样车身的一致性就被凸显出来了,车尾跟随极好。冷静想想,真相只有一个,电子辅助系统的介入早已在你意识之前限制了动力的输出,出弯后深油门的短暂瞬间里动力输出是被缓慢逐渐放开的,所以没有重心快速后移也没有扭矩突然爆发,所以自然没有轮胎的打滑,当然在这辆车上,我们得到了另一个假象“轻快的奔跑而且可以轻松掌握节奏”。
最后再说领克03,东道主挑选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对手,并且在此前厂家的工程师就已经放下豪言,字里行间透着自信,悬架设定确实很不错,原厂配备的第四代Eagle F1抓地力也很足,俨然一副直接下场可以跑比赛的竞技房车架势,方向灵活精准,一碰就有,把车往弯心里丢之后车尾轻松就能跟着有滑动,走最短的那条线,真带着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决心和气势,制动踏板的阻尼和踩踏状态让制动在这辆车上变得非常简单。从外面看,他是赛道里最生猛的角色。但是坐在车里的你也许不知道,电子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在每一个弯道的入和出阶段都做了额外的工作,控制姿态,直到几圈下来制动器冒烟才让这种手段露出破绽。结果就是又带来了一个假象“不是驾驶者能很好驾驭他,而是车对自己认识很深刻”。
真 实 感
假象与真实感之间只有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就是快感,捅破了则是另一番滋味,前面我提到三厢BMW 118i容易驾驭会让驾驶者觉得很顺对不对?当你真的激烈驾驶或者说你需要车辆一些特性展现的时候,他就是个懒汉!超过常规驾驶触碰到“推与滑”的时候,推头永远占据九成时间,像个70岁大娘你永远别奢望她能主动挪挪屁股给你个宽敞的空间,想要解决也简单,就是尽量推上极限,这时118i的姿态可就不够美了,那不是你想看见的一辆BMW跑赛道的样子。赛道把一切放大了,残酷的真实感走到台前。纵使在MINI上BMW已经做了很多前驱车的深入研究,但是如何像一辆后驱的BMW一样自信显然还有待时日。
对于思域也是一样,纸面数据的优秀和设计师在做最终调校时候的吝啬最终在赛道这个场景下让这辆车不知所措了。动力最强,制动也很优秀,但是最终表现却并不能在三款车里达到最优,这足够说明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保守,这可能是品牌本身调性里面的东西,优秀却敏感,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这样的选手注定不会有特别好的临场表现,不可否认他的高素质,但就是发挥不出来,实话讲在多开了几圈思域之后,我对电子系统干预动力的这种手段极其不满,途中加速优秀,弯前制动优秀,但是制动与加速之间的衔接是最大的麻烦。
领克03最终赢了?抱歉我没看圈速,同时我遗憾手里的方向盘回正力与转向力不太与运动沾边,以及偏大的转向比在我看来并不适合跑赛道。当然换个思维去想这可能是一辆城市战车。而单纯的问题还不在这里,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效率或者精确点说降档效率有些差强人意,除了损失时间也会破坏高速状态下的车身姿态。这就是真实感,你在马路上赞同的轻松驾驶感受在赛道上拖了后腿,好一把双刃剑。但好就好在,领克还年轻,很多问题都通过“阅历不深”或者“知错就改”来解释,并且想让一个品牌立住有鲜明特点如BMW或者本田那样,的确也需要走上漫长的积累阅历和试错的路。
归根结底,谁最终能打开90后的钱包才是最根本的,其实这是一个好问题。90后需要品牌高度,同时也许要真实感,更需要能让自己high起来的假象。所以他们的需求其实既明确又模糊,我不负责任地说一句可能是看心情。因为当买一辆车成为刚需之前,他的上层楼阁远比下层建筑更重要。
每逢五一黄金周,是中国家庭出行的高峰期。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揽胜,究竟谁能更胜一筹?腾势N9凭借着“易三方技术 ”黑科技和大角度的后轮转向,没有压到边框,对比其他几款车型,腾势N9画出一个最小的8字,这也意味 N9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狭窄极限场景,也能更加轻松地通过......
现在不少家庭买车都爱选大型SUV,但开过的人都知道,车越大 麻烦越多。特别遇到出地库、窄路掉头这些日常场景,方向盘都快搓出火星子了,还得来回倒好几把方向,搞不好就蹭马路牙子。 最近有媒体做了个有意思的测试:把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路虎揽胜这五台车长超5米的大......
前段时间,大家都看了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的挑战。其实作为一个高科技产品,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采用了全新的车型架构和全新的智能电子电气架构,他的每一项性能都充分展现了宝马独有的DNA,而背后又都有其工程技术来进行注解,正好有机会宝马集团驾驶体验高级副总裁米西亚尔·阿尤比先生给我们上了......
近日,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完美收官,中国骑手表现亮眼。
比亚迪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实际体验比想象的还好用?全场景实测后揭晓答案!
销量超1.5万台 十万出头可入手 星瑞东方曜今朝版值得考虑吗?
大型SUV车身长度一般都超过5米,车辆的转弯半径通常比较大,导致驾驶难度高、灵活性较差,开起来非常笨重。在面对出地库、窄路掉头等日常场景,都要反复倒车调整,还很容易剐蹭,对新手小白很不友好,所以买大型SUV一定要看转弯半径。 热销的大型SUV哪个操控更灵活,转弯半径最小?为了更直......
在5月4日的直播活动中
开大车的朋友肯定懂这种痛:地库拐弯倒三把,窄路掉头急一身汗,侧方停车恨不得下抬着车走…所以!买中大型SUV一定一定要看转弯半径!!毕竟车身超过5米,灵活性差真的分分钟让你崩溃。
在以往MPV的传统印象中
入门裸车不到20万起 空间大可选性高 日产探陆能否平替汉兰达?
阿维塔07纯电探索版开了1000km,分享真实体验
50多万的车,仪式感肯定是要拉满的。
#大型豪华SUV画8字横评#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一个视频带你直观感受5台豪华SUV转弯表现:问界M9、理想L9、腾势N9、奔驰GLS和路虎揽胜画8字横评
之前拍了几期理想MEGA的视频了,但是一直都没看到他的底盘,今天我们把它抬起来,看看MEGA的驾乘下限究竟如何?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
其实最近各家都在逐渐更改智驾信息,但小米这回把官网和车型身上所有“智驾”标识都替换成了“辅助驾驶”却获得了很大的关注,毕竟这也代表了对汽车工业和流量文化的一种反思。
长安星卡加长版仅售3.99万元起,相比同级竞品拥有更大装载能力和高效发动机,称得上是一台致富能车
家用SUV使用取向变了吗?星舰7EM-i对比宋Pro DM-i,谁更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