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BusinessCars 2740浏览 2020-09-04 IP属地: 未知

在理想汽车上市一个月纪念日这天,李想用一场长达1分半钟的“粗口”,让这家企业再次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

8月29日在成都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李想说着说着就开启了吐槽模式。

“好,这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和沟通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对,我先说一个难听的话,对,XXX,一帮搞臭技术的,对,天天冲着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对,天天冲着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对,请问:他们XXX的懂个屁技术?对。”

“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一帮人,天天在研究技术路线,XXX的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团结起来,李想给大家树立一个共同的假想敌——纯电动技术。在此起彼伏的迎合声中,李想笑了笑得像个高中毕业的孩子。一场车主沟通会场面一度搞成了大型传销现场,就差共同献唱真心英雄。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在产品上线,公司上市后,李想这位曾经的产品经理开始转型,转型做一个“社群运营官”。从效果上看,好像还不错。

李想能骂人吗?

作为一家创业型车企老大,或者说有着互联网思维的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不光李想,包括李斌、何小鹏在内,都有着类似的一些“过激”言论。相反,传统汽车企业的老板们好像在外界看来总是那么的谦逊低调。

对于李想们来说,创始人的声量往往代表着企业的声量,嘴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没有关注那就创造关注。

在不停的发言和表态中,激起外界的热烈讨论,哪怕是存在争议,哪怕是被千夫所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谈论着。每一句的“谈论”就意味着品牌知名度要上升一分。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这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这么抠门的李想来说。免费的传播正是一种别样的成本控制,在传播上造车新势力一向是能省则省。

而对传统车企们来说,这样的发言显得就幼稚了很多,他们更愿意把车主沟通会变成一个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开开心心提提意见收点小礼品,做点小游戏,一片祥和,挺好。没必要为了一些极端的想法惹来不好的声音。

比起品牌知名度,他们更多的看重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可以慢慢打,品牌形象毁了想要在建起来就真的很难。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特别是,创始人的形象往往就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形象。李云龙有名言说过,一支军队的首任指挥官往往决定了这支队伍的灵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显然,理想汽车是嗷嗷叫的,至少李想是。

我们不太想谈论李想到底说的对不对,我们更愿意想想他为什么要在那样一个场合,说那样的话。

关于技术路线,有太多专家学者研究研讨了无数次,纯电动和增程式的优劣早就分析得透透彻彻,不是谁说几个XXX就可以否定的了。而且科技的进步也不是靠几个脏话就会自己突飞猛进。

有无数不怎么会说话、上台就结巴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在背后默默努力,也许不够成功,但是付出不能无视。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李想自己不也是表示过,现阶段不发展纯电动的原因是电池成本过高,理想不是不发展纯电动,而是要等待时机。

因为电池成本过高便走了一条看起来是捷径的路没错,但也没必要欺负那些老老实实不走捷径的人吧。

有些路,总要有人走的。

理想的格局

从蔚来开始,造车新势力们就开始了APP搭建,这一环也成为了整个企业运营除产品制造外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用户思维的另一大重要体现。

在蔚来刚刚面世的那会,面对外界的质疑和非议,蔚来粉丝们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表现了粉丝该有的忠诚度,其状态一度让人想起了曾经的迪粉。

如今,理想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与其说,他们是做用户关系维护,不如说是运营一个社群。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按以往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的案例,不少车主都是在买了车以后,成为这个品牌忠实的粉丝,不容得外界对自己的爱车有着半点的指摘,好像说了他的车不好就打了他的脸一样。

“你说我的车不好,是不是在骂我蠢,眼光不行。”

在这样的逻辑下,粉丝群体变成一支品牌维护的中坚力量,逢人便撕。虽然比不过目前饭圈的控评这套,但是积极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迪粉是这样,蔚来粉是这样,理想的粉丝却好像不是。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在我看来,李想更像是运营了一个社群,每天分享一个小知识的那种,而理想汽车不过是他私域流量的一个变现出口。与那些售课的成功学导师不一样,李想的这个变现出口稍微贵了点。

徐师傅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理想车主,在他的朋友圈背景中,儿子坐在理想ONE后排的老板座上笑得很甜。对于这款汽车,徐师傅体现了足够的爱,提车两个月已经跑了九千多公里。

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时会用车比较多,在晚上没事之后,徐师傅还业余跑滴滴,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打车中,我听到了来自这位理想车主最真实的声音。

“我是第一批小白鼠了,去年4月就订车了,到今年5月才提车。等了整整一年。”字里行间,都透着徐师傅对于理想的喜爱。关于为什么要买理想,徐师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我的预算是50万,为什么没买奥迪Q5,就是因为身边的人买的太多,我这个圈子,理想就只有我这一辆。”物以稀为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了新的色彩。

在进一步的描述中,徐师傅实打实的说了理想的几个优点,“这个车空间也大,外观我个人觉得是挺好看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省油,因为我用车比较多,你也看到了,两个月九千公里。整个算下来,现在油耗不到5毛。而且还终生质保。”

“没有买其他续航够的电动车,是因为按照我的要求,充电太频繁了,我等不起。”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优势被徐师傅一语道破。于是我提到了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没想到徐师傅却出了一个意外的答案。

“小白鼠嘛,都说是一个过渡,反正他们说之后三年都不出新车一直升级,增程不增程其实无所谓,总之能满足我的需求,然后省油这就够了。”果然,每一位理想车主都有着结果导向的思维。

最后,徐师傅跟我也达成了一个共识,“理想汽车只能小众,像大众丰田那么火是不可能的。有一小部分人喜欢就够了。”

当我们谈论李想“骂人”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小众就是理想用户思维的底层逻辑,换句话说,李想是只关心于并只服务于这一帮喜欢理想汽车的人的。回过头来再看他的粗口似乎也便说得通了。这也就是李想如此重视用户沟通会,并不遗余力讨他们欢心的原因。

但小众也决定了理想汽车是没有格局的,注定是一小部分人自己的游戏。

喜欢就好。

黄云杰/文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79粉丝    2955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