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车市博览 20浏览 2019-05-25 IP属地: 未知

作为欧洲第一强国,德国的综合国力全球排名第四;人均GDP全球排名第三、是中国的5倍以上。

当今的德国高度发达,在电子、汽车、精密机械等方面名列前茅,德国制造基本就是精工制造的代名词。在军事实力方面,德国更是仅次于中国、超越俄罗斯位居全球第三。

梳理德国的崛起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其一,发展速度快;

其二,留下了深刻的政府意志的印记。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从落后农业国家到工业经济强国,仅用40年

 

相较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其近代经济的崛起要比英国滞后近100年!

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起点,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范围推广为契机,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化改造,成为全球第一强国。

那时候的德国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家,基本依靠出口农产品、进口英国工业品勉强度日。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德国统治阶层下定决心要用更加先进的科技力量帮助国家崛起,随后建立了很多科研机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在德国诞生,一大批开创性的新技术在德国应用,从此落后的德国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1850-1870年的20年里,德国的蒸汽机动力从26万马力增加到248万马力,翻了九倍还多;而在同一时期,法国从37万马力增加到185万马力,增长了五倍;英国从129万马力增加到400万马力,仅增长了三倍。很明显,德国的发展速度远超英法。

到1870年时,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越当时的法国(10%)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另外德国的科学家开始发力,根据统计,在1851 ~1900年期间,在促进世界进步的科技成果中,美国33项、法国75项、英国106项、德国202项。1870-1900年,德国煤产量增加了200%、钢铁产量增加了500%,并在这一时期工业发展速度超越英国;到1880年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895年德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而原本这都属于英国。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德国用了40年的时间(1860-1900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全面工业化。其崛起速度之快,令世界瞠目,并成为后来者无法超越的最快发展纪录。

德国政府助力汽车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德国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18-19世纪中期的世界格局中,英国在棉纺织、冶金、蒸汽机制造、火车头制造、农业机械制造、各种工作母机制造以及在开矿、造船等方面都有着压倒性优势。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英国在这些领域争衡。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作为农业国家的德国要想赶超英国,必须要发展更具前景的突破技术才能实现超越。从1870年开始,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在欧洲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到工业领域。德国抓住这一机遇,笼络大批科学家研究改进这些新技术,能自己发明的就发明,不能发明或改进的就高价购买。

认真解析德国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1、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及普及;2、通讯工具的改进及推广;3、电力技术的全面应用;4、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完善。这四大项进步共同鼎起了德国的崛起。

其中,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及普及,对德国工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研究动力机械的朋友应该知道,按照工作原理,动力机械可以划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大类。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就是外燃机,这种动力方式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热效率底;二是蒸汽锅炉承受高压,必须使用厚重结实的材料制作,体积大、结构笨重、运行不安全、启动停止操作复杂。而内燃机则是把燃料直接在气缸中燃烧,推动活塞或转子运行,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动力更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往复式汽油机,转速由以往的不超过200转/分一跃提升到800~1000转/分。汽油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适合用作交通工具的动力。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1892年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机。柴油机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热效率更高。不断改进的柴油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卡车、拖拉机、公共汽车、船舶以及其他重型机械。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出了第一辆汽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专利局申请汽车发明专利,同年11月2日专利局正式批准发布。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认为世界汽车诞生日,卡尔·本茨的专利证书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与此同时,1881年戴姆勒和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1885年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卡尔·本茨和戴姆勒是人们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发明者,他们的发明创造改写了人类的出行方式。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诞生后,其诱人前景引发了德国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潮,并得到了银行的强力支持,汽车制造也迅速成为德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延续至今。

据有关文献记载,1901年,德国已经有12家汽车制造厂,职工1773人,年产汽车884辆;到了1914年德国汽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拥有汽车制造工人5万多人,年产量超过2万辆,一跃而成为汽车制造大国。有了先进可靠的汽车,德国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也促使了石油开采和提炼技术的提高。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时至今日,德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技术输出国和汽车产品出口国,汽车制造为德国民众带来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税收。德国汽车工业的每一步都不开德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后来当美国的汽车制造超过德国之后,德国政府开始全力扶持国内汽车制造工厂,更新生产线,取消汽车消费税,支持企业研发经济性私家汽车,鼓励民众购买;拔出巨额资金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为汽车的使用提供更好的客观环境。

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德国汽车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德国政府及时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本土汽车免受重创,并大力提高汽车质量,推动其全球业务。

为什么说中国政府要扶持汽车产业

 

汽车制造是高精度性、高技术性的综合性产业,是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一款终端消费品,汽车业涉及到橡胶、玻璃、钢材、有色金属、电子控制元件、灯具照明、装饰皮具、各种塑料、以及大型锻压机械制造、机械切削设备、运输行业、化工润滑油等数十个产业;而且汽车制造对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需求十分强烈,能够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崛起,推动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以说扶持汽车制造业的崛起,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其实除了德国崛起之路上倚重汽车制造业之外,美国、日本、韩国的发展同样对汽车工业倾注了很多心血,反过来看,汽车制造业的强势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我们都知道,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是民族汽车品牌还相对弱小。特别是从2018年5月至今,国内汽车销售量已经连续11个月同比负增长,给民族汽车品牌带来了非常大压力。

如果中国汽车消费态势继续疲软,自主汽车品牌就要遭遇生死存亡的考验,马太效应在车市竞争中已经十分明显,而愈强者却是那些合资品牌车型。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应该向当年的德国借鉴经验,扶持遇到困难的汽车企业渡过难关,比如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减免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购置税、完善城市道路、增加停车位,解决城市拥堵和停车难等实际用车问题;取消城市限购;扶持汽车企业升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消除不规范的所谓“违章罚款”、提高燃油品质、降低居民用车成本;努力形成更加优质的汽车使用大环境。当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政府相关部门拿到了很多税收,当汽车产业需要扶持帮助的时候,政府也要及时出手,帮扶于危困之际,扶持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走向强者之列。

中国借鉴德国经验:强力扶持民族汽车制造业渡过难关

德国的高速崛起是后进国家非常宝贵的范式,它没有紧跟在先行国家的后们亦步亦趋,而是通过发展适合自己的龙头产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取巨大成效!虽然汽车产业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全球汽车技术已经明显分野,新能源、氢能源、车联网以及无人驾驶正在稳步推进,而这都是中国民族汽车品牌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就像5G技术一样,在2G的时代,中国只能接受美国标准,3G就可以与欧洲人共同制定标准,4G时代就可以开发一部分自己的标准,而当5G来临的时候,中国自主技术就可以走到全球技术的高点。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机遇,主抓这样的机会就能实现飞跃。

德国人抓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迅速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品牌抓住当前新技术革新的机遇,同样也可以实现超越。德国能做到的,中国其实也可以。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车市博览 4.2万粉丝    3699作品 关注 总览车市风云,都在车市博览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