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日产GT-R LM Nismo出现在赛道上——前置引擎、前轮驱动——与围场中的一众后中置LMP1赛车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LMP和FF之间居然能擦出火花,而日产,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LMP,全称Le Mans Prototype(即:勒芒原型车),始于1992年,终于2020年,是一类用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运动原型车,兼具速度和耐久性。在LMP时代的末期,其最高组别为LMP1,参赛车辆以封闭式座舱、后中置的原型车为主,在它们身上能找到诸如:碳纤维单体壳、混合动力、地面效应这样的尖端技术,是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是速度最快的非方程式场地赛车。
FF,全称Front-engine,Front-wheel-drive(即:前轮驱动),多见于中低端的家用轿车,前轮同时负责转向和输出动力,其优点是:传动损耗小,结构紧凑,容易驾驶,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控制整车尺寸;但前轮驱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前轮驱动重心靠前,急加速性能差,易发生转向不足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因此在高等级的场地赛事很难见到前置前驱赛车的存在。
GT-R LM Nismo,前置引擎,前轮驱动,LMP1原型车。
日产的目标是在2015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打败围场中的对手(奥迪,保时捷,丰田),但日产不走寻常路,不愿意复制粘贴对手的中置方案,他要另起炉灶,采用全新的设计。
GT-R LM Nismo有当时效率最高的气动设计、有1250马力,理应有争夺全场总冠军的实力。然而理论终归是理论,GT-R LM Nismo的圈速远远落后于对手,三台车参赛,两台故障退赛,一台成绩无效(落后第一名的保时捷太远),哪怕是敞开跑的排位赛,最快圈速也只是稍好于低一组别的LMP2赛车,完全没有和同族别劲旅一较高下的实力。
但事实上,GT-R LM Nismo的设计是非常出色的,如果能给研发团队更多的时间去优化改进,它还是有可能创造历史。
传统的LMP赛车(这里以919为例),引擎靠后,重心靠后,下压力中心也靠后,重心和下压力中心较为接近,意味着整辆车更为平衡,动态表现也较有预见性,高速弯(下压力较大)和低速弯(下压力较少)都呈现相似的转向特性,轮胎配置也对应了这样的设置,前窄后宽。
日产这边则完全不同,采用了前置前驱的布局。GT-R LM Nismo的核心部件都靠近前轴,3.0升双涡轮增压V6引擎在前,在其之前还有变速箱,因此它的重心靠前,大部分的机械抓地力在前,轮胎也对应的使用了前宽后窄的设计(前360mm、后230mm)。
引擎能够输出约500马力(规则对燃油消耗量有限制,故内燃机只能输出这么多),7公斤的飞轮将刹车回收的能量转化为动能,转速最高可达52000转,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内部是真空的。这里选择的是飞轮而不是电池,不但节省了重量,而且方便布置内部管线。飞轮系统储存的能量通过电机输送到前轮,电机可输出约750马力,算上内燃机,在出弯的时候一共可输出约1250马力。
前置布局的最大优势在于空气动力设计,规则对于后部尾翼和扩散器的尺寸有相当严格的限制(限制下压力),而对前方的限制就要少很多,因此日产将大部分的下压力安排在前方(65%)。
座舱后方没有什么重要设备,后轮又非常窄,所以在这里工程师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他们设计了两根贯穿头尾的文氏管。当赛车高速运行时,前方会形成高压区,后方会形成低压区,这两根管道可以联通这两部分区域,气压差使得空气高速通过管道,因此,文氏管在GT-R LM Nismo上主要发挥两个作用:降低高速时的阻力,在车辆前方产生巨大下压力。尾翼很简单,产生的下压力和阻力都相对小,前部有一片非常巨大的分流器,也能够产生一定的下压力。
整体来看,GT-R LM Nismo的风阻非常小,但是又能够产生足以支持高速过弯的下压力(极速状态下大约有1700KG)。这样的气动设计意味着GT-R LM Nismo在直线上非常非常快(LMP1组大家马力差不多,日产的阻力更小,长直道更有优势)。
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日产失败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日产车队的预算明显少于奥迪和保时捷,且整个GT-R LM Nismo项目只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其次,无论是车手还是技师,都是第一次用前驱的LMP赛车征战,没有经验和参考对象,GT-R LM Nismo实际参赛时候的整个团队都还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了。
遗憾的是,日产在当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之后就取消了GT-R LM Nismo项目,我们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它进一步开发完成之后的实力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资料取自youtuber Driver61
文|罗凯文
图|网络
奇了怪了,在合资品牌里,如果找一辆尺寸足够大,空间足够大,续航又得长,而且价格不贵的纯电SUV,找来找去发现只有一辆,别的厂商不跟进一下吗?
2026款广汽本田奥德赛2.0L e:HEV锐·悦享版,指导价23.58万,居然没有中控屏、没有座椅通风加热、没有驾驶辅助功能、只有两个扬声器。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非常经典的一款日系的7座SUV车型,我身边的这款。由一汽丰田出品的皇冠陆放 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其实它和广汽丰田的汉兰达是相同的姊妹车型,只是它的一个外观设计用的是北美的运动版的外观。
8月1日,北京CBD核心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业典礼——星程耀高端房车生活体验中心正式揭幕。展厅内,青甘环线营地、滇西雨林驻车点等真实旅行场景被1:1复刻,让繁华都市中心瞬间充满山野气息。
理想i8和乐道L90到底哪个好?看完对比你会怎么选?
今天给大家来我们身边的这一款传祺的GS4 Max,其实你会发现这款车型一直以来属于传祺家族里,过去是属于一个小爆款的车型,目前价格11.58万到12.68万元之间。
别听车评人说,一定要到店去看,告诉你如何去看一台车适不适合你。
试驾海狮06:智能泊车实用,云辇-C开起来舒适,家用值得入手!
奕派科技是啥?就是将“纳米”、“奕派”、“风神”合并,对于车辆研发的精力也集中了,而且对于未来也有更新更强的规划了,随小编一起看看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对于,都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吧!
新央企实力大作!抢先感受长安启源A06,微笑前脸很治愈
星纪元E05曝光!奇瑞首款搭载地平线辅助驾驶,配1.5T增程
极狐T1这款新车的外观官图大家看了没,个性时尚的造型,细节满满,工信部公告2770mm超长轴距,这是一台A0级的车啊。今天,又看到了极狐T1的内饰图,很有惊喜,我们来看一下。
全新博越预售价9.19-11.29万元,以五大越级实力打造“新一代家用SUV首选”
央企新势力诞生!东风奕派科技深绑华为,2026年固态电池上车
新时代房车究竟是什么样?驻车秒变大平层,起居做饭卧室卫浴都在这台车里,空间大、内装新,上蓝色牌照,C1驾照就能驾驶。你心动了没?
吉利博越依靠着强口碑,卖掉了不少车。这次更新了一下外观内饰,比之前更好看了。最实在的部份,还是更新配置和提升实用性,这次10万不到的博越会更香吗?
这是一台吉利的银河A7,那他是一台B级的插混轿车,那现在已经公布了预售价格,预售价格9.78万元起,顶配车型卖到13.38万元。
花小钱享受豪华品质,在如今的澳康达二手车已非难事。今天为您精选三款二手豪车,奔驰E级仅13.3万即可拥有,新车价格的光环褪去,这些车型反而展现出超高的性价比。
7月销量68034辆,同比增长3%,“合资新力量”成色更足
新央企赋能,长安启源凭实力崛起 长安启源Q07热销背后的价值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