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爽爽侃车 7589浏览 2021-05-07 IP属地: 未知

对于特斯拉的态度:

对消费者缺乏起码的尊重,灾难性公关,水土不服,产品底层存在设计缺陷,不尊重北美以外的消费者。

 

对于维权车主的态度:

只要是基于事实的理性维权,坚决支持。但是,不要试图利用媒体与公众的舆论来达到自己不合理的诉求,否则很容易自食其果。

 

整个维权发酵过程简单回顾: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媒体日,特斯拉女车主在特斯拉展台走上Model3车顶维权,引起关注报道。

随后维权车主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五日。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随后官方媒体进行报道跟进,特斯拉微博道歉。

1,@中国市场监管报的微博在4月22日19:11发布了一篇文章“最新独家!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特斯拉如是说~”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28860770844984#_0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正式这个不完整的数据公布,以及有倾向性的报道,激起了大家的讨论高潮。对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推波助澜。

之所以要用有“倾向性”来描述,标题“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引来微博上一个话题瞬间进入热门,#特斯拉提供刹车事故前1分钟数据#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然而,微博文章中只提供了一个事发前下午6:14:21.35-6:14:27:69的6秒34的数据的不完整截图。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然而,就是靠着这6秒钟的截图,网上掀起了各种各种的分析,报道。视频的,图文的,站车主的,质疑特斯拉的。质疑特斯拉公布数据的,车主要求隐私保护的。

对于数据,我有一点疑问。在这篇文章的数据截图只截取了这6秒34数据的一部分,然后再后续的其他的报道中,却看到了更完整的数据,报道来源显示特斯拉官微,但是特斯拉官方微博目前却无法找到。是发布后又删除了?如果是,特斯拉真的是骚操作太多了。特别是在搞自己用户这点上。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所以一个6秒钟的数据,生生被搞成了1分钟,然而,如果真的是一分钟的数据,也许能解开更多谜团。

 

特斯拉数据真实性?

无足够证据判断,但我个人更倾向认为数据是真实的。在目前这种舆论环境下,提供假数据比赔偿多少钱承担的风险大得多,即使一个公司再没有公关,再秀各种灾难公关骚操作,相信也会有脑袋清醒的人。

但是基于此,对特斯拉的底层设计,提出疑虑。数据采集的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英语:Event data recorder,缩写为 EDR)是一个安装在汽车上,用于记录驾驶状态等资讯的设备以便在交通事故时提供证据。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事故資料記錄器)的可靠性,关键性数据缺失(刹车踏板行程),采样间隔,看起来都不是很专业,这也是大家质疑数据真实性的原因之一。并由此引发一个新的疑虑:

 

消费者对数据的拥有权到底有谁主导?

特斯拉的美国官网是提供消费者自己获取EDR数据的,而且包括目前特斯拉在售所有车型。参考:https://edr.tesla.com。但是,目前仅针对北美地区?这个就强烈感觉被区别对待了。中国和其他地区消费者就不配么?还是因为中国缺少法律的支持?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完整的EDR数据是可以向监管机构提供的。

美国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2020年1月13号开始调查了一个叫Mr. Brian Sparks提出的的特斯拉突然加速(SUA)要求召回的申诉。最终NHTSA在2021年1月8号发布了调查结果,调查的246起事故中,全部判定为人为事故。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具体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下面链接:https://static.nhtsa.gov/odi/inv/2020/INCLA-DP20001-6158.PDF。

报告中没有公布与中国事件一样的Excel数据表,但是公布了一组EDR数据图做证据,基本能判断与中国数据提供信息差不多。里面有一个关键数据就是加速踏板位移百分百这一项。制动踏板也是只有踩踏信号,没有位移信号。(这两点后面会提到,可能会成为判定事故的一个关键因素。)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从目前证据来看,个人有几个假设判断。

1,目前情况下,倾向认为特斯拉不可能数据造假。但是数据采样率不足,关键信息不足,也暴露了特斯拉在底层安全设计上的缺陷。特别是采样率不足这点,在上面提到的NTHSA的报告里也有提及。而且加速踏板有记录位移信息,制动踏板却只有信号没有位移信息,这也是容易引起诟病的地方。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2,特斯拉作为一款纯电车,加速是很快的,这是一个我们可能容易忽略的事实。Model 3短时间达到120km/h只需要不到10秒钟的时间,事故车辆事发前最高车速118.5km/h,我倾向认为是有可能的。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但猜测这应该是个瞬时速度,不是持续的高速行驶。虽然很多人去当时事故道路做过测试,觉得达到这么高车速不可能,那肯定是持续这个高速不可能,开一辆加速很快的车,达到这个瞬时速度应该是没问题的。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而且,关于这点论证,从车主公布的数据有一定论证,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特斯拉提供的数据是有加速踏板位移信息的。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但是遗憾的是,不管是能看到的@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数据,还是后来车主公布的部分数据,都没有看到事发前1分钟,甚至是车速达到118.5km/h时前面几秒的数据,特别是加速踏板的位移数据,如果有,可以印证我上面的猜想:瞬时加速,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基于此,不是想对车主做出指责,只是人有时候对速度的感知是不准的,车主描述的车速60-70km/h应该是一个驾驶的平均车速。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3,张女士有提到她父亲在驾驶的时候有出现刹车踏板僵硬的情况,这个情况在很多媒体老师@此地无垠王垠 的测试或者试驾过程中出现过,这点是特斯拉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也很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这个特斯拉必须有个说法。虽说刹车在建立压力,但是踏板变硬对于制动有没有影响?包括机械的影响,对驾驶者心理作用的影响?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明。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4,截止到目前没有听到事情进入法律程序的事实,反而是看到新闻说维权的张女士希望谈判重回正轨。这点上,维权的女士被骂得很惨。但是我觉得对个人消费者来说,无可厚非,一是她没必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要和一个流氓企业死磕到底。另外,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结束战斗,没被媒体推着走,个人反而觉得是明智之举。媒体也利用她赚到了流量,大家都是在相互利用,没有利益绑定,无可指责。只能说,会有一点遗憾。因为有可能真相会被隐藏起来了。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5,消费者对数据的拥有权为什么会有区别对待,北美地区就可以获取自己车辆的完全EDR数据,为什么其他地区,中国就不可以?这个特斯拉必须给个说法。

6,特斯拉对消费者有暗示性的指责(倾向性用词),对媒体和维权人士的恶意攻击一点没有一家世界级企业的风范。反而特别像一个街头小混混,谁都不能惹我,惹我我就要还回去。好产品能成就一个企业,但是垃圾的企业文化,也可能毁掉一个企业。建议多向苹果学习。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关于特斯拉维权事件,花总的几点想法。

以上是本人基于目前网络信息的一点个人想法,仅代表自己观点,欢迎沟通交流。

 
相关推荐
爽爽侃车 24.4万粉丝    3575作品 关注 链接人,车,生活,可能是全国最好看的汽车节目。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