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皆是“白手起家”,比亚迪怎么就走成了新能源领域的翘楚?

皆是“白手起家”,比亚迪怎么就走成了新能源领域的翘楚?

独家引擎 6浏览 2021-07-20 IP属地: 未知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来到2021年年中。
 
上半年,车市出现了持续性的芯片危机,以及一系列企业的破产、倒闭与重组,依旧无法阻止汽车消费市场的深度转型。在此期间,尽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众车企在品质层面不断出现“拉垮”表现,令消费者难以接受;但不得不说,上半年最值得关注的依旧是新能源市场的爆发。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对比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110.9万总零售量,2021年上半年销量基本追平了2020年一整年。甚至在年初伊始,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停的被提高。
 
0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达到42%,同比上升5.7%,一直以来的“弯道超车“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影子。这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可圈可点。
 
1-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161.5%,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17%。仅6月一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116辆,其中,DM-i超级混动车型的订单就已经突破10万。
 
全方位出击,再创销量佳绩
 
早在多年前,比亚迪就已经启动了全市场战略分领域、分阶段有序推进全面电动化的中远期规划,通过对仓储、物流、环卫、客运及私家车等7+4的全市场战略,实现交通领域全面低碳化。
 
如今,家用代步车市场,比亚迪已经布局元、e系列等入门级车型。其中,比亚迪元EV以惊人的性价比,一度"碾压"其他同级产品。2018年,比亚迪元EV累计销达35,699台,细分市场占比达三成以上。2019年上半年,其销量达到43,484台,占比增加至58%,屡登排行榜榜首。
 
0
 
随着元Pro、元PLUS的上市,比亚迪在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更为全面。此外,比亚迪后续还将推出以“海豚”为代表的更加年轻化、智能化家用新能源车,相当值得期待。
 
同时,在中端精品车市场,比亚迪则布局了秦、宋系列车型。比亚迪宋在设计伊始便聘请国外著名设计师操刀,甚至Dragon Face设计语言成为了王朝系列的专属设计。除了外观,宋在内饰以及动力等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与秦PLUS所搭载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已经成为行业标杆,成为能与日系车企相抗衡的核心科技。
 
0
 
此外,在高端智能豪华市场,我们看到比亚迪汉以及唐早已恭候多时。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国内有1127款车型在售,而仅有43款车销量过万;这其中,整体售价超过20万的高端轿车仅有8款,而中大型C级车仅4款,它们是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和比亚迪汉。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汉每月的销量稳定在8000-10000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亚迪汉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工业史上首次连续销量过万的中大型C级车。
 
 
0
 
如果说,曾经的新能源市场是依靠出行公司以及批量采购来支撑的话,2021年的新能源才算真正走近了消费者。在这中间,比亚迪绝对是最耀眼的一个。
 
围绕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力
 
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比亚迪能够有今天如此成就,跟它多年技术攻坚,解决电动化技术痛点,以及提升产品力是分不开的。
 
比如,比亚迪的e平台。从技术特点来看,e平台的结构更简单、更安全、更可靠。即通过对原本繁杂、分立的零部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化设计,比亚迪让纯电动汽车的纷繁复杂的各总成系统实现了“整合”与“通用”。这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如此集成化和标准化,投入的财力和精力真不是一般车企所能预见和承受的。
 
0
 
如果用数据来解析的话,比亚迪e平台的优势一目了然。相比分立式总成,比亚迪e平台的“驱动三合一”模块可实现体积降低30%,重量降低25%,扭矩密度提升17%,功率密度提升20%;“高压三合一”模块则使重量降低25%,效率提升1%到 2%,功率密度增幅达 25%;一块高度集成的低压系统控制 PCB 板相较于分立式总成重量也可下降 25%到 35%,体积下降 40%到 50%。如此数据表现,确实不简单。
 
换句话说,消费者如果买了e平台下的产品,所获得的价值或将高于同价位的其他车型,未来仍有不错的升级空间。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还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产品线拓展,快速满足新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迭代速度。
 
0
 
不过,比亚迪的拿手绝活可不止e平台。
 
在混动技术领域,比亚迪拥有足够的发言权。从初代DM到DM3.0以及"542战略",为比亚迪汽车在该细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如今,比亚迪推出了更为先进的DM-i与DM-p技术,前者主攻前驱节油车辆,而后者主攻四驱性能车辆。
 
0
 
从已经推出的DM-i车型来看,新车具有超低油耗,零百加速7秒级以及动力充沛等诸多优点,而DM-p作为一款成熟的技术,零百加速性能更为出色,动力输出甚至碾压大排量燃油车。区别主要是DM-i只会在少数场景中让内燃机参与驱动,而DM-p应当会有专用运行模式可以切换,在该模式中内燃机可以以性能模式参与驱动,从而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DM-i还是DM-p技术,都兼具舒适平顺,NVH表现优异以及不受充电困扰等优势。以秦PLUS DM-i为例,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245公里。在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痛点的同时,带来全新的驾乘体验。
 
0
 
对于比亚迪来说,安全,才是一辆电动车最大的豪华。
 
动力电池领域,针刺测试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以至于在国标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不得已取消了这一测试。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迄今为止,针刺测试仍然是动力电池最苛刻的测试。针刺测试模拟了电池的内短路,触发了热失控。热失控是动力电池爆燃的根本原因。
 
0
 
标准的改变,并没有降低比亚迪对于安全的追求和不妥协,直至刀片电池的问世,这一行业难题才得以解决。
 
彼时,比亚迪为了证明刀片电池的安全性,特地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比亚迪让一辆46吨满载重卡从刀片电池包上碾压,结果电池包依旧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电池包现场装回原车依旧可以正常使用,极端严苛测试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让人足够放心。
 
0
 
从设计来看,刀片式单体电池,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在成组时跳过模组和梁,减少了冗余零部件后,形成类似蜂窝铝板的超级强度结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科技比亚迪,一直在路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如今的比亚迪,不但早早布局IGBT半导体芯片,而且进一步打造车辆的D+++智能生态。仅仅专利申请一项,比亚迪已授权专利2.1万项,不但位居业内首位,而且整体数量是中国500强的7倍。
 
除了汽车产业,比亚迪业务更是覆盖了电子、新能源以及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
 
0
 
同时,在众多供应商和科技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国内自主品牌有了与外国品牌有了一较高下的资本,而比亚迪今天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科技附能,为自主品牌提高附加价值,让“高端”二字不再是空中楼阁,强有力地支撑起了自主品牌在价格上的进一步突破,这也是这一轮自主品牌纷纷开启高端化的底层逻辑。
 
年底,比亚迪将对外正式发布自己的高端品牌,这必将是一次民族品牌高端化的转折点。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独家引擎 707粉丝    2834作品 关注 坚持原创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