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第一,地平线更需要抓住机遇。
智驾对于2025年上市的新车来说已经成为标配,同时搭载智驾车型的价格也从几十万元级的产品不断下探。
前有比亚迪海鸥智驾版6.98万元的冲锋,后有奇瑞小蚂蚁智驾版6.59万元的紧追不舍。
智驾几乎一夜之间就从高大上的配置,变成了人人都可以用上的基础款。
那么问题来了,做智驾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智能驾驶的成本还能继续下探吗?
近日,作为国内市占率第一的ADAS供应商,地平线机器人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亮眼的成绩单
地平线在2024年10月24日上市,上市当日就成为国内自动驾驶相关的第一股,募集资金超过54亿港元,创造了港股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智驾能力几乎成为了车企新品发布的重点,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都在卷智驾。
2月10日,随着比亚迪宣布要普及智驾,地平线作为主要的供应商再次出现在台前,天神之眼C智驾方案就采用地平线征程芯片。
在比亚迪全面普及智驾的新赛道上,地平线成为了仅次于英伟达的存在,而且在主销车型上,地平线几乎与英伟达平起平坐。
3月21日,地平线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成绩亮眼,并且在不久前地平线还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成为港股重要的指标,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地平线的看好。
财报显示,地平线2024年营收为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全年交付290万套产品,获得了超100款车型的定点。
同时,地平线作为一家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全能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在国内市场,地平线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上的市占率达到了40%,稳居第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智驾方案供应商,搭载地平线产品的量产车型已经超过170款,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发布征程6系列芯片后,地平线更是备受车企追捧。
这背后,是地平线包容开放的生态环境,地平线提供了包括,芯片、算法和工具链在内的多种合作方案,秉承着开放的合作态度,在供应链的打造上,地平线更是将车企、软硬件Tier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等多个上下游产业链接在一起。
例如,在对一家车企提供智驾芯片时,地平线甚至帮着车企联系其他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帮助车企搭建一套完整的智驾硬件供应链。
正是在这样开放生态建设中,地平线与超过2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比亚迪天神之眼C上,地平线和英伟达都是芯片供应商,这背后就体现了地平线在合作生态上的开放,也是为什么地平线能够超越其他智驾芯片供应商,成为和英伟达平起平坐的关键。
根据地平线公布的目标,在2025年将交付超过200万套的产品解决方案,实现智驾的全面普及,更将发布首款高阶智驾量产车型,打造智驾普及时代的行业标杆。
风险与机遇
看似前途一片大好的地平线,其实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外界的挑战,当下智驾的竞争背后更多的是车企价格战的蔓延,随着一轮轮价格战的落幕,汽车零部件的成本价被不断下压,动力电池成为了汽车行业第一个倒下的。
随着电池成本不断下探,动力电池的装车成本也屡创新低,在电池产业几乎挤干水分之后,智驾成为了车企下一个开刀的部分。
在2024年,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至少是在15万元以上,包括以新势力品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经在直播中强调,30万元以下的车打杂鸿蒙智行高阶智驾完全挣不到钱。
一套完整的智驾方案,包括感知原件、芯片、算法和软件多个部分,特别是芯片和算法都是严重烧钱的项目,一颗智驾芯片的设计、研发、测试、流片到量产,花费的研发成本是数十亿元起。
至于算法,更是烧钱的投资,需要编写软件,然后由算力中心不断进行计算、迭代和再优化,而一个2000P算力中心年的电费就需要8,000万-1.2亿元。
想要将智驾的价格打下来,就只能靠规模来平摊成本,这也就意味着价格战将从车企蔓延到智驾方案供应商上。
对于地平线来说,价格战更是对供应链的考验,因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商英伟达。
作为智驾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长期垄断着高阶市场,形成了以Orin X为代表的产业护城河,几乎所有采用第三方芯片的车企都选择了这款芯片。
地平线想要在高阶智驾上开拓市场,就需要和英伟达硬碰硬,手段也很简单,谁能提供性价比更好的芯片,谁就能获得市场。
成本上的比拼,就回到地平线自身的挑战上了,在地平线亮眼的营收下,是所有智驾企业绕不开的亏损,16.8亿元,是地平线2024年的净亏损。
作为核心业务之一的硬件交付毛利率是46.4%,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同时为了保证产品领先,还需要加大研发投资。
财报显示,地平线2024年的研发费用为31.56亿元,是营收的1.3倍,远超其他智驾研发企业,在2025年实现收支平衡目前来看还充满挑战。
此前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讲到,2025年或许将迎来盈利拐点,但是开年这一场又一场的智驾发布会,将战火蔓延到更深的地步。
对于地平线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根据此前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导航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将提升到20%,带动350亿元的规模增量。
随着主流车企开始全面推动智驾,这一参数或将提升不少,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5年中国乘用车的智驾渗透率或将达到80%。
按照这样预测,全年智驾车型的产量将超过1500万辆,这对于市场占有率40%的地平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地平线2024年的表现印证了其在智驾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化能力,但高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仍是主要短板。
未来地平线还是需要通过规模化量产摊薄成本、提升硬件毛利率,并借助HSD等高端方案抢占高阶智驾市场,实现在营收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每一次汽车行业的变化,都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崛起,在过去十年,汽车电动化推动了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像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这样的行业龙头,如今智驾的推广,将会再一次改写行业的布局。
可以预见,谁能在这场智驾普及战中获得胜利,谁就会成为智驾行业的宁德时代。
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21.99万元~28.99万元
目前,A股市场正进入财报披露高峰期。作为全球光模块行业的领导厂商,中际旭创(300308)于4月21日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实现总营收和业绩翻倍增长,其中,总收入同比增长122.6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7.93%。
4月23日,吉利在2025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科技硬核SUV原型车——银河战舰,并宣布吉利控股集团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同时,吉利还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
大块头如何俘获家庭用户的芳心?
电动化、数字化、本土化并进,宝马加速驶入“新世代”。
2025 上海车展,奇瑞展台显得有点不安分,甚至有点「不务正业」。
汽车央企的“棋道”思维,东风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领军者,比亚迪成为首个登顶“车界奥斯卡”的中国汽车品牌,不仅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该奖项历史上零的突破,更以硬核实力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导地位。
阿维塔11 Max版车型提供增程、纯电双动力,兼顾都市与远方
“极智长测”表现优异,阿维塔07荣膺中国汽研“智驾”成就奖
黑子分两种,一种是没体验过产品的网络键盘侠,俗称“口嗨侠”,另一种是“黑媒体”。事实证明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
2025年4月22日至4月24日,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此次展会亮点众多,其中全球汽贸网携手NEPCON打造的“NEPCON ∞ SPACE:汽车电子&低空飞行核心零部件拆解展示区”备受瞩目。
2025年上海车展6.2号馆内,宁德时代展台以“边界·觉醒”为主题,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目光焦点。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宁德时代此次携磐石底盘
好家伙比亚迪法务部又行动了,这次针对网络上的谣言直接选了了报警,造谣的直接被行政拘留了,确实该这么做,现在网上一些造谣的内容越来越无底线,有些甚至还是规模化传播,多收拾几个典型后肯定大部分人就都老实了
星途天玑上海车展首秀,引领东方豪华新标杆
智己, 终于懂营销了! 全新智己L6解锁都市精致出行
同级不怕比!全新智己L6正式发布,预售权益价21.99万元起售
房车、改装用户的福音,上汽大通新途远界上市
华为乾崑智驾ADS 4来袭:智能辅助驾驶新纪元开启
最高悬赏500万!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