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BusinessCars 1395浏览 2025-03-24 IP属地: 未知


作为行业第一,地平线更需要抓住机遇。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智驾对于2025年上市的新车来说已经成为标配,同时搭载智驾车型的价格也从几十万元级的产品不断下探。

前有比亚迪海鸥智驾版6.98万元的冲锋,后有奇瑞小蚂蚁智驾版6.59万元的紧追不舍。

智驾几乎一夜之间就从高大上的配置,变成了人人都可以用上的基础款。

那么问题来了,做智驾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智能驾驶的成本还能继续下探吗?

近日,作为国内市占率第一的ADAS供应商,地平线机器人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亮眼的成绩单

地平线在2024年10月24日上市,上市当日就成为国内自动驾驶相关的第一股,募集资金超过54亿港元,创造了港股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智驾能力几乎成为了车企新品发布的重点,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都在卷智驾。

2月10日,随着比亚迪宣布要普及智驾,地平线作为主要的供应商再次出现在台前,天神之眼C智驾方案就采用地平线征程芯片。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在比亚迪全面普及智驾的新赛道上,地平线成为了仅次于英伟达的存在,而且在主销车型上,地平线几乎与英伟达平起平坐。

3月21日,地平线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成绩亮眼,并且在不久前地平线还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成为港股重要的指标,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地平线的看好。

财报显示,地平线2024年营收为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全年交付290万套产品,获得了超100款车型的定点。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同时,地平线作为一家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全能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在国内市场,地平线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上的市占率达到了40%,稳居第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智驾方案供应商,搭载地平线产品的量产车型已经超过170款,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发布征程6系列芯片后,地平线更是备受车企追捧。

这背后,是地平线包容开放的生态环境,地平线提供了包括,芯片、算法和工具链在内的多种合作方案,秉承着开放的合作态度,在供应链的打造上,地平线更是将车企、软硬件Tier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等多个上下游产业链接在一起。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例如,在对一家车企提供智驾芯片时,地平线甚至帮着车企联系其他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帮助车企搭建一套完整的智驾硬件供应链。

正是在这样开放生态建设中,地平线与超过2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比亚迪天神之眼C上,地平线和英伟达都是芯片供应商,这背后就体现了地平线在合作生态上的开放,也是为什么地平线能够超越其他智驾芯片供应商,成为和英伟达平起平坐的关键。

根据地平线公布的目标,在2025年将交付超过200万套的产品解决方案,实现智驾的全面普及,更将发布首款高阶智驾量产车型,打造智驾普及时代的行业标杆。

风险与机遇

看似前途一片大好的地平线,其实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外界的挑战,当下智驾的竞争背后更多的是车企价格战的蔓延,随着一轮轮价格战的落幕,汽车零部件的成本价被不断下压,动力电池成为了汽车行业第一个倒下的。

随着电池成本不断下探,动力电池的装车成本也屡创新低,在电池产业几乎挤干水分之后,智驾成为了车企下一个开刀的部分。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在2024年,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至少是在15万元以上,包括以新势力品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经在直播中强调,30万元以下的车打杂鸿蒙智行高阶智驾完全挣不到钱。

一套完整的智驾方案,包括感知原件、芯片、算法和软件多个部分,特别是芯片和算法都是严重烧钱的项目,一颗智驾芯片的设计、研发、测试、流片到量产,花费的研发成本是数十亿元起。

至于算法,更是烧钱的投资,需要编写软件,然后由算力中心不断进行计算、迭代和再优化,而一个2000P算力中心年的电费就需要8,000万-1.2亿元。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想要将智驾的价格打下来,就只能靠规模来平摊成本,这也就意味着价格战将从车企蔓延到智驾方案供应商上。

对于地平线来说,价格战更是对供应链的考验,因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商英伟达。

作为智驾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长期垄断着高阶市场,形成了以Orin X为代表的产业护城河,几乎所有采用第三方芯片的车企都选择了这款芯片。

地平线想要在高阶智驾上开拓市场,就需要和英伟达硬碰硬,手段也很简单,谁能提供性价比更好的芯片,谁就能获得市场。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成本上的比拼,就回到地平线自身的挑战上了,在地平线亮眼的营收下,是所有智驾企业绕不开的亏损,16.8亿元,是地平线2024年的净亏损。

作为核心业务之一的硬件交付毛利率是46.4%,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同时为了保证产品领先,还需要加大研发投资。

财报显示,地平线2024年的研发费用为31.56亿元,是营收的1.3倍,远超其他智驾研发企业,在2025年实现收支平衡目前来看还充满挑战。

此前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讲到,2025年或许将迎来盈利拐点,但是开年这一场又一场的智驾发布会,将战火蔓延到更深的地步。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对于地平线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根据此前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导航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将提升到20%,带动350亿元的规模增量。

随着主流车企开始全面推动智驾,这一参数或将提升不少,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5年中国乘用车的智驾渗透率或将达到80%。

按照这样预测,全年智驾车型的产量将超过1500万辆,这对于市场占有率40%的地平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车企都亏麻了,地平线能赚到钱吗?

地平线2024年的表现印证了其在智驾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化能力,但高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仍是主要短板。

未来地平线还是需要通过规模化量产摊薄成本、提升硬件毛利率,并借助HSD等高端方案抢占高阶智驾市场,实现在营收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每一次汽车行业的变化,都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崛起,在过去十年,汽车电动化推动了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像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这样的行业龙头,如今智驾的推广,将会再一次改写行业的布局。

可以预见,谁能在这场智驾普及战中获得胜利,谁就会成为智驾行业的宁德时代。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22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