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车壹条 574浏览 2025-09-08 IP属地: 未知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从前不少人买车前,都要在汽车论坛里趴很久,仔细盘算着这台车日后的维修保养成本,生怕一不小心就陷入“买得起,养不起”的机械陷阱。

那还是一个属于硬件焦虑的“纯真年代”。而现在,进入智能化时代,却发现前方埋伏的,是更多防不胜防的“刺客”与“陷阱”。车机流量能比手机套餐贵上好几倍,远程开个空调一年就得掏上千块,最离谱的是,有时候你想续费,连服务的大门都找不着了。

硬件成为摆设,到底是方便了谁?

自从OTA成了智能汽车的标配,“硬件预埋,软件解锁”这套新玩法便孕育而生。

“软件订阅制”的初衷或许是好的——按需购买,同时有更长的考虑时间。比如,一些新势力车型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等高阶硬件,即便不花钱,这些硬件也会在主动安全或高速NOA功能上发挥作用。也可以选择付费开通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功能,在这种模式下,硬件至少不是纯摆设,用户也能接受。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但如果那些硬件不交钱就只能当“摆设”,给人的感觉就会完全不同。

此前,smart品牌曾尝试对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加热等功能采用订阅或买断制,直接引起网上热议。有用户质疑,车辆的硬件成本,是不是早就摊在我的购车款里了,二次付费的道理何在?车企的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如果说,座椅加热这种功能按季节订阅,还勉强能用“夏天用不着”来挽尊,那奔驰对后轮转向功能的订阅就堪称“迷惑”了。

在早期的EQS入门版车型上,一项每年收费近5000元的订阅服务,能将后轮转向角度从4.5°解锁到10°角。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驾驶技术还分“大小年”?什么场景下,一位车主会觉得“我今年需要灵活转弯,明年就不需要了”?

如果车主是个专一的人,打算一直用下去,那么10年下来就是5万元的额外开销。要知道,马路上至今仍有车龄三四十年的奔驰老爷车在优雅驰骋,这要是从年轻订到老,订阅费怕是能再买一台新车了。

所幸,在消费者的强烈反弹下,如今新款的奔驰EQS已将10°后轮转向列为标配,smart也识趣地取消了大部分订阅功能。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场与用户的强烈反对,才没让车企开成这个口子。

一句网友的调侃,点出了问题的重点:那些我们没付费解锁的硬件,就像“前任”送的礼物,丢不掉又用不着,天天跟着车跑,虽然增加的重量微乎其微,却时刻膈应着车主。

说到底,这种模式对车企而言是降本增效的一环。也正如不少网友经常调侃的“刹车功能是不是也快要订阅了”,这种模式无疑增加了用户心中的不安,未来买车的隐性成本,究竟还有多少?

看不见的服务费,还有这么多?

如果说上面的远程订阅/买断更像是一种选装的新方式,那么另一些“软收费”则更像是几年后才出现的“隐形刺客”。

通常来说,车企只会提供几年的免费远程控制与车机流量。理论上,车企提供云端服务器、APP维护和升级,收取一定的车联网服务费无可厚非。但部分车企的定价令人难以置信。

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在免费期过后,仅远程启动、查看车辆状态这类基础功能,年费普遍在500元至上千元不等。丰田、大众等品牌的同类服务年费则大多在百元级别。不交这笔钱,智能汽车堪称一秒“返祖”,智能化水平倒退十年以上。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可以做个对比来看:索尼PSN和任天堂Switch Online,两大游戏机的联网服务,为用户提供全球云存储与联网对战等功能,其需要更大的云存储空间与更高网络带宽,但其年会费也不过两三百元。

难道说用手机提前开个空调、看看车窗有没有关好,其数据交换复杂程度和成本会高过联网玩游戏吗?

流量费同样是刺客出没的重灾区。据奥迪官网显示,其车载流量4GB/月的价格就高达30元,这点流量可能连导航加听歌都撑不了一个月,要想敞开用,恐怕一个月花几十元至上百元都不为过,轻松超越手机运营商的套餐。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最关键的是,用户还没得选。手机卡可以货比三家,车机物联网卡却是车企的“独门生意”。

在这场交易中,如果车企定价合理,那么便相安无事,如果定价太高,用户只能在“车机变砖”与“付出高价”之间二选一。当然,也可以用手机开热点来使用,但在连接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上,体验将大打折扣。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功能还被“捆绑销售”。有奥迪和通用安吉星的车主反映,如果停止续费昂贵的车联网服务包,连SOS紧急救援、碰撞自动求助这类性命攸关的基础安全功能也会随之失效。在社交媒体上,亦有零跑车主抱怨,不续费娱乐流量,甚至会影响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AP)功能的使用。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这些收费策略,最终导致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结局。车企们费尽心思打造的所谓“智能座舱生态”,被用户们用一个简单的CarPlay或者CarLife无情“破解”。它们亲手将用户,推向了手机厂商的怀抱。

然而,有时候最让人绝望的,不是价格太贵,而是你想花钱,都找不到庙门。有哪吒车主就曾多次在网上求助,自家的车机和App频繁断网,别说续费了,连服务能不能持续下去都成了未知数……。

座椅通风1999 流量每月上百元,“智能车”乱收费逐渐离谱

智能汽车早已不是一锤子买卖,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必然产生持续成本,用户对此并非不能理解。然而,如何收费、收多少,以及最重要的,在用户签约购车的那一刻,是否已将这些“隐藏款项”明确告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用不合理的高价“绑架”用户,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不仅无法为车企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会加速将用户推向五花八门的第三方和后装市场,甚至催生出一条用“特殊手段”绕过官方系统的灰色产业链。到头来,车企不仅没赚到那笔订阅费,反而可能因用户自行“破解”,为车辆的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壹条 9粉丝    781作品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