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赛道体验兰博基尼 HURACÁN 公路车型的最终形态

赛道体验兰博基尼 HURACÁN 公路车型的最终形态

车叫兽Pro 574浏览 2021-11-23 IP属地: 未知

刚驶出维修区通道出口,踩下油门踏板之后就整个人连带着头盔被狠狠压在桶形座椅上不能动弹,还来不及细细体会 3 号弯高速的稳定性,4 号弯转瞬就出现在了眼前,全力刹车之下身体虽然被四点式安全带束缚,但眼球却快要离我而去了,手忙脚乱的拨动左侧的换挡桨让挡位的数字变成 2,出弯再次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直奔 8500 rpm,你又再次被摁在座椅上……

图片

这就是我在珠海国际赛车场驾驶 HURACÁN STO 的第一圈,甚至第一次尝试的三圈之后都没能缓过神来。由于还算丰富的赛道经验,全程都以非常快的节奏跟随带领我的教练在路面上狂奔,但这台车过于猛烈的节奏感让我只是机械地把车推到极限,你甚至来不及思考。所以在第一次休息时有同场的同行来说我开得真快时,我内心其实:“我刚才三圈到底在开什么车?”

图片

兰博基尼的车型从早期的 COUNTACH 开始就在外观造型上追求一种极致夸张的风格,在我心中一直是功能服从设计的典范,因为车头的造型让前轮拱造型势必侵入驾驶舱,歪着左脚开的感觉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欢。但在 HURACÁN STO 上从外观上就能看到诸多设计服从功能之处。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就是整体式的前盖,为了在轻量化的道路上走到极致,车辆的前盖、前保险杠以及两侧的前翼子板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块碳纤维单体外壳,官方称之为 CAFANGO。前风挡也是特制的轻量化玻璃构成,以至于在试驾活动中禁止通过吸盘安装拍摄设备,整车净重仅 1339 公斤。

图片

打开车门,在坐进座舱之前先要把头盔戴上。超过 1 米 8 的身高加上头盔会让兰博基尼 HURACÁN 本身就紧凑的座舱感觉更加局促,不过 STO 版本的座椅非常薄,给驾驶者的上半身留出了更多空间,我勉强可以卡在里面,在赛道的颠簸路段感受头盔与车顶的亲密接触。至于左脚休息板位置歪斜?抱歉,在赛道上真的没工夫注意这些。在驾驶信息方面,由于车辆的发动机蹿升速度实在太快,液晶仪表其实不那么够用,虽然仪表的上沿有升挡提示的区域,但在控制 640 马力的中置后驱超跑出弯时还要视线照顾到这里实在有些困难,所以刚上手时大家遇到的普遍困难就是因为错过升档时机而撞到 8500 rpm 的断油红线上,我第一次感受到方向盘上如果有换挡提示器是多么的实用。

图片

重新回到车里回到赛道,有了之前的体验这次可以更好地感受车里的动态,STO 一共有三种驾驶模式,第一种是兼容日常代步,与车同名的 STO 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变速箱的换挡逻辑是完全按照你的驾驶强度来的。如果你温柔驾驶,那么 7 速双离合器变速箱会在你加速的过程中很快升到第 6 甚至第 7 挡,只要你的刹车动作不够猛烈,它都不那么愿意降挡,这个模式支持自动换挡,而且即使换挡时发动机转速逼近红线,你也不会感觉到太明显的顿挫。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虽然觉得驾驶这款车在公路上行驶有点过头,但至少在功能性上它是能满足得了的。

图片

除了普通的 STO 以及雨地模式外,剩下的就是着重要体验的赛道模式,也就是 Trofeo。按动方向盘下的按钮,原地怠速时,这台 5.2 V10 发动机转速就从 800 rpm 涨到了 1000 rpm。在这个模式下变速箱是纯手动操作的,在你拨动换挡桨之前任你踩到断油也绝不升挡,而且升挡动作有了顿挫感;手动降挡对转速的宽容度也明显提高。

图片

然后再谈动力,习惯了它的动力输出后,有更多时间通过仪表盘来观察车辆的具体工作情况,你就会发现动力强到夸张,从 2 挡出弯开始 ESP 的灯就闪个不停,升到 3 挡后全油状态下 ESP 依旧全程介入,直到升到 4 挡才趋于平稳。

图片

电子系统的工作是绝对值得表扬的,虽然没有太多段的可调区间,但稳定系统介入的动作非常平滑,不会有突然的动作让你猝不及防,在车尾发生滑动后你反打方向控车时电子系统也不会过度介入导致钟摆,绝对一副让你自信爆棚的架势。

图片

制动系统的响应非常敏感,整个行程很短有些类似赛车,但跟赛车不同的是由于有公路驾驶的需求,所以刹车踏板的回馈力度是偏小的,不需要使用大腿的力量就能轻松做到全力刹车。但这种设定对赛道上精确的循迹刹车操作带来了一点小麻烦。同样的问题在油门踏板上也有,行程很短的油门踏板如果离开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辅助整台车的操控难度将会变得可以预料的恐怖。

图片

跟一般的跑车相比,HURACÁN STO 多出了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空气动力学。作为目前 HURACÁN 系列中动力最强劲的公路车型,极速却是最慢的,止步于 310 公里/小时。车头的行李箱被两根巨大的通风管取代,带来的是几乎无穷无尽的前轴抓地力,在 100 kph 以上的全油出弯中稳如泰山。

图片

在入弯时我也没有感受到任何转向不足,前轮会非常坚决执行你的方向盘输入,在进一步加大角度后先崩不住的也只会是后轮。低速弯里后轮主动转向回馈明显,能明确体会到轴距被缩短,后轮移动到背后的感觉。在珠赛最标志性的高速右弯中由于考虑到安全性始终没能全油全速冲击,但能感受到悬挂吸收弯中颠簸的能力很强,在普通模式下你甚至会感觉这个坑被填平了少许,在赛道模式下颠簸加强,但并没有上抛感,车身动态稳定也并不会被破坏。

图片

在三节试车之后我感觉车的能力依旧深不可测,自然进气让动力全程无衰减,刹车的通风强化让冷却圈已经从一种安全的必须到仅仅是一种形式。至于购买推荐,在目前这个时代,每一台强劲的自然吸气 V10 都随时有可能成为绝唱,且买且珍惜。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车叫兽Pro 9.3万粉丝    4184作品 关注 有料、有态度的汽车媒体,选车、用车就找车叫兽。
推荐作者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