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D.3在国内上市不到百日,但在欧洲被寄予厚望的ID.3刚刚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质量危机。
事情并不复杂,欧洲一位较真的ID.3车主对自己驾驶了1年期的ID.3进行了续航实测。
实测之后,他发现自己的ID.3电池容量减少了4.4kWh。这意味着这台ID.3使用一年后,就损失了约7.5%的电池容量。
熟悉电动车的朋友都知道,这并不是件小事。倘若按照国内质保期内电池的性能衰减不能超过20%的规定,那么这台ID.3不到3年就得更换电池。
一旦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将不啻于第二个“柴油排放门”。
对此,大众官方也通过测试,确认了电池容量大幅下降的事实。当然结论也在意料之中,这是一例“个案”,仅此而已。
牵一发而动全身。
欧洲市场ID.3电池衰减严重的公关危机,引发上汽大众紧急回应——国产大众ID.3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电池(欧版ID.3搭载LG电池),5年25万公里只衰减2.8%。
对上汽大众来说,这次回应是及时的,也是有效的。
公开资料显示,大众主要的电池供应商有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以及大众入股的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等。
显然,在这几家电池供应商中,宁德时代的技术实力、品控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更何况,宁德时代几乎把控了中国市场的三元锂电池供应,如果出现严重的电池衰减问题,那么绝对不会是上汽大众一家的事情。
西方不亮东方亮。
围绕在ID.3电池上的文章并未停止,跟电动车技术、供应链都从零开始的欧洲大本营相比,上汽大众已经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了。
日前,通过上汽大众官方电池租赁购车方案,“不到10万块提ID.3”的消息满屏飞了起来。
无论你怎么看待大众,无论你怎么看待ID.3的未来,上汽大众电池租赁的购车方案,对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都算是好事一桩。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上汽大众品牌ID.营销高级总监傅强表示:目前ID.3一千余辆的首发版车型,上市两周就已全部售罄。因为芯片短缺,现在预订用户需要等上4-6周的时间方可完成交付。
由此推算,ID.3上市首月销售量已经破千。
不要小瞧ID.3这一千多台的月销量,这是上汽大众的一小步,却是大众ID.家族的一大步。
——要知道ID.6、ID.4分别是在上市后的第4个月和第5个月才实现这一目标。
在整个品牌矩阵中,大众希望以售价相对便宜的ID.3为箭头,带领整个ID.家族实现突破。
——所以,ID.3必须走量。
想要走量,就要便宜,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商业逻辑。
上汽大众在引入ID.3时,就刻意拉低了产品门槛,放弃欧版的550公里选项,将各版本续航里程统一为430公里,如此便能以更亲民的姿态入市。
但是,把车价继续杀下去不现实,把车价分期却很容易。
根据上汽大众的政策,如果采用电池租赁购买ID.3,那么前期购车费用将减少6万元。
以ID.3入门车型纯净版为例,原价为15.9888万元,减去6万元后价格仅为9.9888万元,租赁还款时间最长为5年,每个月需支付1000元。
我们都知道,ID.3不具备换电能力,而上汽大众给出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在5年后租赁电池还款到期,用户就可以获得整车的所有权。
更进一步讲,这就好比是定额免息金融贷款政策——定额6万,免息5年,每月还款1000元。
在电池上做文章的厂家不止上汽大众一个,还有蔚来。较之蔚来,上汽大众的方案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一方面是价格更合理。
ID.3的售价15.988—17.388万元,按照电池占整车成本40%来估算,上汽大众把电池费用确定在6万元是合理的。
反观蔚来,即便最便宜的ES6,售价也是ID.3的1倍还多。在蔚来的电池租赁方案中,电池的折合价是7万元,基本上只占到车价的20%,仅仅比ID.3多出1万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ID.3的电池游戏规则更合理,也更人性。
另一方面,终极解决方案更托底。
ID.3的方案就是免息以租代购,到期后车和电池都归用户。初衷很明了,就是为了降低购车门槛,提高市占率。
蔚来则不同,租就是租,即便是车辆转手,下任车主仍需继续支付电池费用,没有期限。即便选取最便宜的方案,月租赁费用也要近千元,除非车主掏钱重新购买电池。
对于在华一向傲慢著称的大众来说,能做到这个程度确实已经难能可贵了。
遗憾的是,想走量和能走量是两个全然不同概念。
在欧洲,ID.3早已稳坐销量榜头把交椅,月销破万;在国内,今年前10个月,大众ID.系列电动车型在中国的销量约为4.72万辆,与8-10万辆年度目标相距甚远。
2022年,上汽大众ID.系列的目标是要尽快月销破万,争取达到年销13-15万辆。其中,主力车型ID.3被抱以很高的期望。
毕竟,从破千到破万,目前大众ID.在售5款车型,还没有一款车可以做到。
对大众的新能源战略来说,电池租赁的购车方案只是技术性的微操手段,ID.3对ID.家族的领军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跟所有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欧洲是ID.3的大本营。
哪怕是在欧洲市场犯下电池容量严重衰减这样巨大的失误,对ID.3而言,也算不上可怕的产品危机。
一方面,欧洲同类型的电动产品极少,能威胁ID.3的竞品基本上还没出现。
另一方面,欧洲人有更强的通勤刚需,ID.3的出现是同类型车型的存量博弈与存量替代。
大众一直希冀将ID.3的欧洲奇迹复制到中国,奈何欧洲和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
跟朴实无华,只追求功能层面的欧洲消费者相比,中国市场就复杂多了——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只要是车,就承载着阶层属性、文化喜好、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等。
在VW标的加持下,ID.3依然不会缺少拥趸。
然而即便是大众铁杆粉丝,还是需要跨过威马W6、广汽埃安AION V Plus、小鹏P5等一众竞品的阻拦,才能进入到自己的购车List。
——ID.3可能会走量,但绝对不会像大众期望的那么走量。
这对意图再造一个电动高尔夫的大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无奈之下,ID.3必须采取更多促销方案刺激市场,电池租赁购车方案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ID.3电池租赁方案简单、明了,只不过一旦细品,它带着一点焦虑,一点真诚,还有一点无奈。
——这,注定是大众赛道切换之后的人生常态。
7月9日,比亚迪官宣即将迎来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智驾OTA,涉及旗下四大品牌,全面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同时,比亚迪郑重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别克“至境” 全球首搭8775芯片
比亚迪全品牌「手车互联」上线,国产主流全覆盖,点赞
这事离大谱了,上市不到20天。某车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量已多达近600条, 大多数是要求退定金的。
百年油耗进化史:从美日德到中国,比亚迪2.9L/100km领跑
重庆渝大昌汽车音响改装!老款奥迪Q7拆仪表台全车隔音,老款BBA彻底解决车内异味发臭老车异味除臭翻新改装案例!
7月15日,比亚迪全品牌上线了“手车互联”功能,这次和华为、OPPO、荣耀、vivo、小米、红米、一加、真我、iQOO等国产手机厂商都进行了深度合作,打造全链路智能出行体验。
聚力携手 共谋智能汽车“向新力”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在新能源技术百花齐放的当下,有人忘了谁是最早的开拓者。2007年,通用汽车推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Volt;2011年,它首次引入中国市场;2017年,别克VELITE 5量产上市,率先将全球领先的EREV增程系统落地国产。 今天,别克带着“增程之源”的技术......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各汽车厂家快速发布新型的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汽车百公里加速明显快于传统燃油汽车。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采用动力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双布局,导致车身重量要显著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
这一切应该只是个开始,未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车型加入厮杀中。
重庆渝大昌汽车音响改装!问界M9新能源汽车隔音降噪改装安博士蓝钻,解决风躁、胎噪问题!
智变新程 向上跃升 北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
喜迎宏光MINIEV上市五周年 五菱开启焕新季 置换补贴价3.68万起
变身方盒子,全新三菱帕杰罗谍照曝光,有望在2025年底亮相
保时捷激情闪耀 2025 古德伍德速度节
示界品牌湖南首家旗舰店开业 全国渠道布局加速落地
豹5被撞衣角微脏,海豚帮大货车刹停。比亚迪让你明白——不是小车就不防撞,也不是大车才叫安全,是只要叫比亚迪,全都是“公路坦克”!
领克900的智能语音交互确实能打破人机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