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车市正处于新能源与智能化集中爆发的风口,甚至对市场的传统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据乘联会产销数据,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8.8%,1-10月渗透率1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10%,比预期要早很多。
而在这风口浪尖的行业变革时代,华为与金康赛力斯共同打造了一款全新高端汽车品牌AITO。这看似是业界中的常态,毕竟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这一领域,许多科技巨头也跨界而来,因为这是未来的大趋势,红利惊人。 可实际上在AITO诞生的背后,也存在些许耐人寻味的点: 要知道,赛力斯作为小康汽车主打高端的品牌,先前与华为合作打造车型赛力斯SF5赚足了噱头,自预售以来,仅两天订单量就突破了3000辆,一周订单量超过6000。 但正在开启交付后呢?据乘联会数据,今年4-10月,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共计5965辆——可以说已经“凉透了”,再加上华为在此后马不停蹄与四方车企进行合作,赛力斯基本被大家看做了一枚“弃子”。 而就在这新能源浪潮愈发汹涌之际,原本就是小康汽车高端品牌的赛力斯,却同华为打造了一个高端品牌AITO,这是什么意思?套娃么? 不仅如此,小康股份的股价在赛力斯正式发布全新高端品牌AITO后,开始持续上扬,股价不断拉高,至当天上午收盘时,小康股份还处于接近4%的跌幅状态,但因为新品牌的发布,下午收盘时小康股份最终以超过4%的涨幅收盘。 固然华为作为一块拉高股价的“金字招牌”有其效用,但归根结底还是AITO给了资方一些不同寻常的讯号,我们一步步拆解来看: AITO品牌定位中高端,首款车型问界M5是一款中型豪华SUV,搭载华为鸿蒙(HarmonyOS)智能座舱,计划在12月23日正式发布——这是首款搭载鸿蒙的SUV车型,并且AITO目前已经规划了三款全新车型,另两款计划中的产品分别是中型纯电SUV和中大型SUV。 赛力斯将与华为共建超过一千家旗舰店和体验中心,目标是五年内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TOP 3品牌。 口号喊的是响亮,但SF5的负面例子在前,AITO的底气何在? 要知道,相比先前合作推出的SF5,这一次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与以往有着明显区隔,从发布会提出的“2大产业融合”这一点就能够看出华为与赛力斯将从研发智造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深度合作,也就是华为参与从研发到销售的整个环节——简单来讲,在这次的合作中,华为不仅承担供应商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位经销商。 不仅如此,从AITO的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营销、售卖都由华为主导,而赛力斯的作用似乎仅仅沦为造个“躯壳”的代工厂——华为近乎参与了除去整车制造外的各个环节,就像是华为试水“造车”的更深度尝试。 那么回到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上,华为是否是“变相造车”? 毕竟今年以来,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愈发壮大,造车新势力们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哪吒交付量不断攀升,刚过去的11月份中,根据官方财报,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单月交付均突破万辆。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集体反击,大众ID.家族以及广汽埃安等品牌也连续多月突破万台。 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各家都在争,华为却一再重申“不造车,也不会投资,不控股任何一家车企”。 这难免令人感到疑惑,在如今科技巨头纷纷亲自下场造车的大背景之下,华为却反其道而行之,仅仅聚焦ICT技术,以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目标。这究竟为何? 这里借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观点:如果说未来有什么东西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颠覆我们的生活,那必定是智能汽车,而自动驾驶则是智能汽车的“灵魂”。 华为想要掌控的,就是智能汽车的“灵魂”,也就是智能化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 而事实上,华为确实掌握了“灵魂”,但同时对于“躯壳”的控制权也在一步步加深。尽管它一再重申不参与整车制造,可一方面掌握着品牌号召,一方面又掌握智驾系统,同时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那么从商业角度而言,华为真的不会染指“躯壳”么?一切看利益是否足以驱使。 单从华为这一次与赛力斯的合作来看,显然比起“自带光环”的华为来讲,屡遭销量滑铁卢的赛力斯显得弱势很多,这也令华为也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拿到了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权。 有媒体报道称,在新品牌的合作中,赛力斯不仅开放所有研发、采购、生产的数据,同时几乎响应华为的所有要求。“华为给赛力斯SF5提出了许多具体且实际的品控指标。”甚至目前整个金康工厂生产线施行的是华为作息制度。 如此一来,即便华为没有整车制造的经验,但通过不断的合作与试水,它也能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在通过新品牌AITO作为新能源业务的一个优秀样本,就能够吸引来合作方与资本,为未来涉足造车打好基础。 而赛力斯呢,尽管依靠华为扭转了股价的下跌,但实际上小康股份的股价与造车水平以及所展现出来的业绩并不对等,仅仅是依靠华为的参与强行拉了起来,根基却宛如泡沫。 一切结果还得看新品牌的市场反馈,但仔细思考一下,即便新品牌收获了成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那么这份认可背后,大家更在意的是赛力斯制造的“躯壳”,还是华为所赋予的灵魂? 答案不言而喻。
2025年5月8日,一场聚焦新能源皮卡未来的重量级沙龙——《双擎新动力 引领新变革》在北京拉开帷幕。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副秘书长谷国全、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杨小林等行业权威,与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同台论道,共同描绘新能源......
比亚迪“电”亮罗马尼亚,30+销售点布局提速!
守护安全,连接安心 沃尔沃汽车“525车主节”即将启幕
在上个月,工信部一纸新规为智能驾驶行业按下“急停键”,实际上相关规定不仅对车企关于智驾宣传有了更严格要求,也让驾驶辅助系统在应用和推广方面,更为规范和“理性”。而在五一期间,一些车企已经“悄然”对智驾“改口”辅助驾驶。
日前长安汽车发布了4月的销量快报,从数据来看,4月长安总产量为19.43万辆,同比下降6.77%,而销量为19.07万辆,同比下滑9.27%,成为品牌近五年来单月最大跌幅之一
致敬经典 传承信仰 一汽奥迪携强大阵容闪耀2025金盏速度节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充满挑战,中国汽车股依然表现出了较强韧性。
车界速报—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LG展示可拉伸显示屏
2025年4月,一场由工信部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推进会,彻底改写了车企的营销剧本。小米连夜将官网“智驾”表述替换为“辅助驾驶”,华为余承东在科普视频中刻意避谈“智驾”,小鹏则在发布会PPT中标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这场集体“改口”源于监管层的铁腕整顿: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禁用......
本届赛事的万人跑者中,还有银发跑者、国际跑者、时尚奶奶团、辣妈潮爸、宝贝团们参与其中。
4月轿车销量丨朗逸、轩逸未进前三,小米SU7成市场黑马
在双碳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皮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2025年上海车展上,十余款新能源皮卡集中亮相,标志着这个曾经被燃油车统治的细分市场正式步入电动化深水区。
【韩系动向1576】艾尼氪 6被英国评为最佳电动汽车!
一次野外对谈:星际X与福特Ranger游骑侠,谁更配我的周末生活?
降价5万仍难卖!这些合资车型是产品力欠缺还是价格战失灵?
丰田全球电动车年销量不到15万辆,但不影响赚大钱。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计划,到2030年将海外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50%。
最近众多车企开始发布2024年的销量成绩单,2024年汽车企业的竞争又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白热化的程度,逆水行舟已是非常艰难,但是很多车企还是迎难而上,创造了高速度的增长和历史之最。
本田4月销量太惨了,只有CR-V破万,新能源车才卖几百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