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不止新能源,2022年还有一匹大黑马,车企们准备好了没?

不止新能源,2022年还有一匹大黑马,车企们准备好了没?

线外邦 0浏览 2022-01-20 IP属地: 未知

撰文 | 刘极昊

备受芯片折磨的2021年车市终于收官,久违的增长让人们看到了来年的希望。

在过去这一年里,新能源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整体销量较上年暴增近170%,仅新能源乘用车板块的规模就已经达到300万辆之巨。但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是,在燃油车领域,混合动力(HEV)也已经呈现出黑马之势,在经历连续几年百分之二三十上下“小打小闹”式的增长之后,迎来了一波真正的爆发,增幅骤然超过75%。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和混合动力,已经成为引领国内车市持续向上的主力,将在2022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扮演车市的主角。但有增就有降,伴随着新能源和混合动力的快速崛起,传统燃油车的下滑势头已经刹不住车了。

下面我们就来关注一下2022年车市的三大趋势,从中判断哪些车企能在这场变局之中把握住机会,明年这个时候能笑出声来。

趋势一:销量预期从480万上调至550万,新能源继续疯

新能源市场的火爆,远远超出了一年前人们的预期。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卖出289.9万辆,相比一年前111.1万辆的规模,169.1%的增幅几乎是预期的两倍。更重要的是,这个增幅是同期乘用车市场大盘的38倍之多,市场渗透率接近15%,几近一年前的3倍。

而根据四部委公布的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虽然单车补贴力度在退坡,但整体补贴规模却并没有设置上限,将贯穿2022年全年,这就注定了新能源的疯长势头根本停不下来。鉴于此,乘联会已经把原本预计的2022年48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目标,上调到55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25%。

相比上一年,这就意味着250万辆的增量,以及10个百分点的渗透率净增。蛋糕已经越来越诱人,谁不想多咬一口呢。 

▲新能源市场近几年销量分布,数据来源:乘联会

在春风得意的新能源板块中,纯电(BEV)无疑是规模最大的,销量达到了244.4万辆,特斯拉、比亚迪和五菱成为无可争议的“三巨”,规模均超过30万辆,而纯电板块前十之中剩余七席还普遍在10万辆级别,梯队已见雏形。

但若论增幅,新能源里面的大块头其实是插混(PHEV),因为它的增幅达到171%,比纯电高出3个百分点。在此领域,大赢家是比亚迪,凭借其新一代插混技术DM-i,比亚迪秦PLUS、宋PLUS、唐三大车系均因此得以疯涨——数据显示,比亚迪插混车型2021年销量超过了27万辆,只比纯电少5万辆不到,但467.6%的同比增幅是纯电的3倍多。

要知道,乘用车市场插混板块2021年累计增量也就34万辆,光是比亚迪这边就贡献了三分之二。至于剩下那三分之一,其实主要是新势力理想贡献的(超过9万辆),因为在官方统计口径中,PHEV和REEV划到了同一类。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相继布局插混市场,这一板块的活跃度势必更上一层楼。尤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PHEV车型如今纯电续航里程已经突破了200公里大关,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得以很好兼顾,让很多家庭不再纠结是否需要同时配备一辆燃油车和一辆电动车。

纯电已具备规模效应,插混也到了开花的季节,2022年的新能源市场,各大车企势必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包括众多反应慢一拍的老牌合资车企。

趋势二:别光盯着新能源,HEV混动也已经到放量阶段

跟新能源的火热状态相比,似乎还没有太多人关注普通的油电混动(HEV)车型,但这一细分领域其实比新能源来得更早,因为丰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投放相关产品了,只不过,由于专利障碍和成本因素,车价超出传统燃油车较多,蛋糕迟迟没有做大。

但随着本田最近几年在HEV领域的发力,丰田加大混动产品投放,以及自主品牌相继在此领域取得突破,这个市场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2021年,国内混动市场销量已经超过61万辆(这还不包括以雷克萨斯为首的进口混动车型),增长幅度75.1%,成为继插混和纯电之后的第三大增长点。

跟新能源类似,混动在真正爆发之前都经历了数年的温和发育阶段,2021年超过75%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开头。根据国家新能源路线图2.0版的规划,到2035年,传统燃油车将全部被HEV替代,跟新能源一样成为车市的半壁江山——那将是8位数级的超级大饼,可如今混动市场才发展到61万辆,距离那个目标有多远,这中间的机会就有多大。 

▲HEV混合动力车型历年销量,数据来源:乘联会

但在这一板块,丰田和本田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丰田过去一年在混动板块的收成最好,在35万辆左右(最后一个月发车数据超过5万),本田紧随其后,有23.4万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跟新能源市场不同的是,由于HEV技术本身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目前国内也就吉利、长城和长安公布了自己的相关技术。我们已经看到开始预售的吉利星越L Hi·X油电混动版,长城更是大动作,旗下哈弗、WEY两大品牌都已经有混动产品开售,而且后续还会全面铺开。

自主品牌三只头雁之中,现在就看长安的了,先期启动预售的UNI-K iDD版只是插混,但根据厂家的说法,iDD技术是兼容HEV和PHEV的。

而在合资阵营,东风日产无疑是值得期待的,其e-Power技术如今已正式落地国产,首款车型选择销量最大的轩逸,且到2025年累计将推出6款搭载该技术的新车,快速分一杯羹的意图已经无需掩饰。

除此之外,北京现代也在混动领域也有所尝试,才上市不久的全新一代途胜就有HEV版本,只是市场反响平平,不知接下来厂家会有何新动作,以加快自身切换到混动赛道的步伐。

以2021年最后一个月的8.32万辆销量为起点,新一年的混动市场,至少也是百万级的,黑马已经开始飞奔,就看谁下手快、下手准了。

趋势三:乘用车大盘预计涨8%以上,但传统燃油车可能跌近7%

2021年对于中国车市是个转折,因为收获了止跌反弹,虽然涨幅只有区区4.4个百分点,但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意义重大——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是三连跌了。

综合整个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趋势,以及芯片配套等外部环境的走向,权威机构对2022年车市依然持乐观态度。在上个月举行的“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汽协预计,新的一年乘用车市场将增长8%;而乘联会那边则更为乐观,因为其对新能源乘用车的预判目标是550万辆,而渗透率是25%,也就是说乘用车市场整体规模是2200万辆,相比上一年度增幅为9.2%。

甭管是哪头,少说也是8个百分点的增长,乍一看,这似乎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但事情真没那么简单。

我们以乘联会的数据为基准进一步解剖,新能源占550万辆,HEV混合动力预计100万-110万辆,那么剩下的就是传统燃油车了,还剩多少呢?1540万到1550万辆的样子。  

▲乘用车各细分市场近年销量数据,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乘联会

从上面这张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从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乘用车大盘和传统燃油车都是在一路向下,到2021年乘用车大盘转头向上了,但传统燃油车依然在下滑。唯一的变化,就是传统燃油车的跌幅,相比2018年-2020年普遍超过8%,到如今只有7个百分点左右。

但此消彼长之下,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燃油车的阵地,正在被新能源和混动一步步吞噬,因为两条线之间的“喇叭口”,已经越发明显。

▲乘用车和传统燃油车销量走势,数据来源:乘联会

对此,不仅是销量数字会说话,就连市场终端从业者的流向也能看出端倪,过去几个月笔者走访市场时候就发现,传统4S店已经有很多认识的销售顾问相继跳槽,而去向,基本都是卖新能源车。

所以,面对乘用车市场整体向上的局面,传统车企在新能源和混动领域的动作有多大,将直接决定其年终时候能不能笑出声。毕竟,燃油车的未来只有混动,如果不上这趟车,那就只有投向新能源的怀抱。

最后说说

一句话,抓住了新能源,傍上了混合动力,2022年的日子注定不会差。

但好日子并不意味着天天吃肉,在乘联会的预计中,2022 年中国车市将迎来“前低后高”的整体走势,因为持续了一年多的芯片供应问题,要到2022年中附近才能彻底缓解。好在,这并不妨碍全年车市进一步向好,因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车市的复苏已经不可避免。

而且,车企们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双碳”战略之下,如何把握新能源和混动两条赛道的用力程度,也十分关键,尤其是老牌车企们。毕竟,转型新能源也罢,切换赛道上混动的船也罢,中短期之内都是需要传统燃油车的利润来供养的,绝非朝夕之间就能见效。

游戏规则已经改写,接下来就是各位玩家的表演时刻,我们期待着年终时,能听到更多车企的笑声。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相关推荐
线外邦 5.8万粉丝    4942作品 关注 做有态度的汽车新闻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