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现代即将迎来自己的二十岁生日,但对于临近弱冠的北京现代而言,其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2月21日,一则关于北京现代(以下简称北现)重庆工厂或面临停工的消息引爆了汽车圈。
在此之前,除了理想汽车已经买下了北现位于顺义的第一工厂外,还传出了小米即将接盘北现第二工厂的消息。
在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背后,是北现销量的不断下跌。自2017年以来,北现销量连续五年下跌,2021年北现销量仅38.5万辆,同比下滑23%。
很难想象,现代汽车作为一家在华销量曾破百万、2021年全球销量排名第四的汽车巨头,如今落得这番田地。
说一千道一万,北现从巅峰跌落谷底的缘由,我们还是能从产品与营销问题上寻找到蛛丝马迹。
产品投诉不断
在车质网2021年韩系车型投诉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充斥着“北现”的字眼。
具体问题上,北现在2021年车质网的投诉记录上集中于变速箱、烧机油与车身异响这三大问题上。
众所周知,双离合变速箱虽有响应快,效率高的优点,但若出现可靠性不佳的问题,就易出现异响、顿挫、热保护等毛病。
这些变速箱问题,在北现旗下采用干式双离合的领动及途胜这两款车上尤为明显。
在具体投诉中,甚至出现了动力中断这类重大安全隐患。
除了变速箱问题,在机油问题上我们的老伙计途胜也是不遑多让。途胜的“机油门”是老生常谈了,最早在2016款中,就有相关问题的出现。
2019年,大量与机油相关的投诉引起了北现的重视,北现终于对途胜进行了集中召回,涉及车辆超40万辆。
时至今日,途胜的机油问题却仍未解决,现在看来北现关于途胜机油问题的处理方案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而关于车辆异响,则是当下北现车型的通病。从投诉记录上看,异响问题在领动、途胜、IX35、名图等多款车型上均有出现,并且异响的部位均出现在三大件上,可以说只要汽车开动就会伴随异响。
由此可见北现目前在产品的质量把控上出现了较大问题,而且在于质量问题的解决上北现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担当,“产品力”一词已经和北现渐行渐远了。
安全难以保障
2019年8月,北现菲斯塔在中保研的碰撞成绩出炉,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北现旗下拳头产品的运动家轿菲斯塔在此次碰撞测试中的成绩并不理想。
尤其在25%偏置碰撞中,菲斯塔出现了A柱完全变形的情况,另外车头及轮胎对乘员舱的侵入也十分严重。
而从网友对菲斯塔事故现场的曝光来看,现实中一旦发生碰撞,菲斯塔对车内乘员的碰撞防护堪忧。
无独有偶,且不提菲斯塔是现代汽车针对中国大陆的特供车型,北现引进生产的全球车型领动、索纳塔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同样成绩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车型,索纳塔在“美版中保研”IISH的碰撞测试中却取得了全优的优异成绩。
当两份不同的碰撞报告摆在面前,答案一目了然:北现对国内车型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减配。
对产品质量不能把控已经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了,而在安全性能对国内消费者区别对待,则不禁让人怀疑这家车企是否存在道德底线。
联想到2013年至2016年北现突破百万的销量,以及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禁令人头皮发麻。
不仅在产品上问题频出,北现目前在营销策略上也有较大的失误。
产品布局混乱
不论是轿车还是SUV,北现目前的产部线都有布局混乱的问题。
横向来看,仅以15万级别轿车为例,北现目前就有伊兰特、领动、菲斯塔、名图4款轿车。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这四款车除了外观外根本没有实质的区别,而就目前15万元家轿市场中只有特色鲜明的产品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关注,例如思域、朗逸、卡罗拉等。
曾有经销商直言道:“这么多车型,展厅都快放不下了。”频繁地推出新产品,不仅让经销商在营销上面临困境,也使得北现的产品营销上过于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将一款车型的营销做精做深,最后在陷入了“狗熊掰玉米”式的结局。
纵向来看,北现采取了“新老同堂”的销售策略无疑也一个败笔,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兰特家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四代同堂。
针对同平台架构进行“换壳设计”,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机厂的设计与制造成本,不同车型的利润互补对于企业开源节流来说也是一步妙棋。
但目前北现车型最大的问题是多数车型架构老旧,难以形成竞争力,“新老同堂”的销售策略不仅对于挽救北现的未来的销量而言只能是饮鸩止渴,而新老架构在安全性能上的差距无疑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结语:2021年,现代汽车的全球销量达389万辆,位列全球车企销量第四,这一成绩与现代汽车在国内销量的惨淡局面反差强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北京现代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没能给予足够的诚意。至于现代汽车能不能在国内迎来逆风翻盘,笔者认为:只要现代汽车不改变对国内消费者的轻视,这一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2025年5月8日,一场聚焦新能源皮卡未来的重量级沙龙——《双擎新动力 引领新变革》在北京拉开帷幕。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副秘书长谷国全、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杨小林等行业权威,与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同台论道,共同描绘新能源......
比亚迪“电”亮罗马尼亚,30+销售点布局提速!
守护安全,连接安心 沃尔沃汽车“525车主节”即将启幕
在上个月,工信部一纸新规为智能驾驶行业按下“急停键”,实际上相关规定不仅对车企关于智驾宣传有了更严格要求,也让驾驶辅助系统在应用和推广方面,更为规范和“理性”。而在五一期间,一些车企已经“悄然”对智驾“改口”辅助驾驶。
日前长安汽车发布了4月的销量快报,从数据来看,4月长安总产量为19.43万辆,同比下降6.77%,而销量为19.07万辆,同比下滑9.27%,成为品牌近五年来单月最大跌幅之一
致敬经典 传承信仰 一汽奥迪携强大阵容闪耀2025金盏速度节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充满挑战,中国汽车股依然表现出了较强韧性。
车界速报—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LG展示可拉伸显示屏
2025年4月,一场由工信部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推进会,彻底改写了车企的营销剧本。小米连夜将官网“智驾”表述替换为“辅助驾驶”,华为余承东在科普视频中刻意避谈“智驾”,小鹏则在发布会PPT中标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这场集体“改口”源于监管层的铁腕整顿: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禁用......
本届赛事的万人跑者中,还有银发跑者、国际跑者、时尚奶奶团、辣妈潮爸、宝贝团们参与其中。
4月轿车销量丨朗逸、轩逸未进前三,小米SU7成市场黑马
在双碳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皮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2025年上海车展上,十余款新能源皮卡集中亮相,标志着这个曾经被燃油车统治的细分市场正式步入电动化深水区。
【韩系动向1576】艾尼氪 6被英国评为最佳电动汽车!
一次野外对谈:星际X与福特Ranger游骑侠,谁更配我的周末生活?
降价5万仍难卖!这些合资车型是产品力欠缺还是价格战失灵?
丰田全球电动车年销量不到15万辆,但不影响赚大钱。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计划,到2030年将海外销量提升至总销量的50%。
最近众多车企开始发布2024年的销量成绩单,2024年汽车企业的竞争又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白热化的程度,逆水行舟已是非常艰难,但是很多车企还是迎难而上,创造了高速度的增长和历史之最。
本田4月销量太惨了,只有CR-V破万,新能源车才卖几百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