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车业杂谈 3496浏览 2022-04-21 IP属地: 未知

车市3月各类排行榜出炉后,大家都感叹变化不少,产销节奏无法掌控,孰强孰弱非三言两语可概括。疫情持续冲击汽车产业供应链,尤其是吉林、上海、江苏等地停工停产愁煞车圈;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供应问题短期也无法解决。往深处想想,疫情是一块遮羞布,也是一面放大镜。它让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参与者体面落后,又在“众生皆苦”之中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

01

比亚迪何时NO.1?国货自强任重道远

月初,小编转发了乘联会厂商产销排名后,一则网友提问:“比亚迪什么时候月销冠军?”引发了评论区的二次讨论,有人一针见血指出“这要看比亚迪产能什么时候提起来了”。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20万台,有消息称,截止目前,它未交付的订单已经累计40-50万台,产能瓶颈亟待突破。2022年,比亚迪规划的9大整车基地将陆续启动。

比亚迪是“中国首个宣布停止燃油车业务的传统车企”,比亚迪传统么?它一开始就不传统。作为一家靠电池起家的科技公司,比亚迪现在的产业横跨IT、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即便是造车,它的野心也不局限于把车卖出去,而是打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成为国际化Tier 1。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通常,主机厂通过掌控多级供应商来实现精益生产,尽可能将库存压力转嫁出去,而日系车企引以为豪的“柔性生产”也极其反对冗余浪费,这种经营理念畅行多年,已然成为行业教科书。不过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后,恍然间大伙发现,状况稍好的车企竟然都是囤货高手!比如较高的比亚迪和特斯拉。

比亚迪和特斯拉坚持自主可控的初心不尽相同,但目前行业已开始重新审视“自主可控”的命脉价值,从而暴露出终极焦虑——什么叫自主?我们可以控制什么?还来得及么?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的重心在于市场,而非技术,像博世、大陆等零部件巨头也乐意输送半成品给我们。到了新能源时代,大家都在争取技术层面的主导权。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新四化的转型除了应对双碳目标,也将顺带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切换新赛道;若转型新能源汽车,传统零部件体系的70%以上都要重构,而我们在三电系统方面已有一定积累,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目前芯片问题还是成了木桶下方那块最短的板。都清楚,一切才刚刚开始。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咱们何时能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早有行业人士指出“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本轮疫情加速了这种紧迫感。据悉,一季度,工信部已经深入实施汽车芯片攻坚行动,并在汽车制造领域梳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并建立大宗原材料的三级供应预警机制。

02

车市无神坛,哈弗H6或是最后一款神车

当看见SUV榜单中哈弗H6已经下滑到了第四,排在它前面的是Model Y、比亚迪宋和长安CS75时,不免还是唏嘘:一款神车的时代,终归还是结束了!

上网搜有关哈弗H6销量时,很容易就能找到“连续95个月霸榜!”之类的表述,时间显示是去年5月。到了2021年底,宣传改口为“累计100个月获得SUV销量冠军”。其实去年下半年,长安CS75和比亚迪宋就已对哈弗H6发起挑战,终于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超越;而且可以预测,这不是偶尔的超越。好在,这种赶超发生在中国品牌之间。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无意贬损哈弗H6,更不赞同“跌落神坛”的说法,市场竞争中哪有神坛?尽管如此,我们却无法否认哈弗H6是一款神车。这个“神”,当然包含它自身的努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也有运势成分在。长城汽车过去只造SUV,不造轿车,它是靠“一条腿”闯出来的。十年前,没人能预测SUV市场的天花板在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着各路SUV越造越多,消费者也接受了车企们的教育,市场蛋糕做大了,头部品牌自然分到更多,一切都理所当然。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哈弗H6不仅霸榜时间长,它单月销量超8万(2017年)的纪录也很难被复制。2018年起,车市结束高增长。那一年金九银十,哈弗系列车型发起大幅官降,调整幅度达1.5-2.4万元。这一举措让大批竞争对手咬牙切齿。其实当时没有谁能真正威胁到哈弗,但长城只想稳保“绝对第一”。它一出手,直接淘汰了一批弱势品牌。体量越大,利润空间越大,越有调价的底气。

想多卖就降价,销量上去了市占率就高,市占率高了就有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不愁利润……这套逻辑没有问题,但有两个前提,一端是消费需求稳定,一端是供应链稳定——现在,两样都变了。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如今,消费者买车选择实在太多,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能上绿牌的电动车就分好几种,连燃油车都分混动和传统燃油。大伙想清楚大类才能进一步圈定品牌和车型。而车企只有不断推出新品牌、新车型刺激消费者感知,才能应对加速内卷的市场。这种情况下,还有哪款车可以独步天下?

所以,哈弗H6的传奇无法被复制。缺芯少料大背景下,也没有哪家车企会死磕没有利润的销量传奇,包括同样擅长创造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也包括长城汽车自己。

03

品牌资产清零,是老牌合资最怕的事

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国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发展超出预期,自主品牌确实呈现走强趋势。今年一季度,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1%,豪华车为34%,而主流合资品牌渗透率仅只有3%。

如何看待主流合资品牌个位数的渗透率?残酷地说,品牌资产清零,是老牌合资最怕面对的事。之前你有多主流,之后就有多落寞。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近30年来,大众、丰田、别克、雪佛兰、雪铁龙等德/日/美/法系品牌不遗余力围绕发动机技术、操控技术持续开展宣传投入。在燃油车时代,车企品牌想要抢夺市场,除了产品力提升,还必须有持续声量——但由此,合资品牌的形象也固化了。品牌资产或遭清零,或需重构,这包括名称、符号、广告语、服务体验等等。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动化浪潮,有的是战略眼光不同,储备不足,尚无太多实物可言,比如丰田、本田。有的具备电动化实力,但国内消费者对之缺乏了解,比如福特、通用。而像日产,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比如e-POWER,解释成本却也不低。近期和朋友交流买车问题时,有不少人态度决然:“我喜欢大众、奥迪,但我买新能源车,绝对不会再买这几个牌子!”

市无常态:哈弗H6难保NO.1,合资系面临品牌资产重构

其实,大众品牌还算好的。尽管ID系列2021年在中国仅销售7万台,但已经是合资TOP.1,营销方面也有归零心态。所以,如何重新向中国消费者介绍自己,是所有老牌合资的共同课题。

写在最后:中国企业最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危机意识。个体遭遇逆境,能激发个体潜力;集体遭遇危机,能带动更大层面的觉醒。此刻是危机,同时也是转折点。旧的东西加速瓦解,才能更早带来新。

 
相关推荐
车业杂谈 7万粉丝    7907作品 关注 车业杂谈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