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4 月 15 日公布车型的动力、续航和电池安全信息后,在4月22日,自游家正式公布了自游家 NV 的智能座舱信息。
从公布的座舱信息来看,自游家 NV 在智能座舱方面秉承着“科技无感知”的理念来打造的智能汽车便捷体验,所以自游家 NV 的“科技无感知”到底如何实现?它又能带来什么?
横屏适合视频,竖屏适合导航,这点我相信各位老司机应该深有体会,虽然自游家的中控屏采用的是竖屏布局,但不会像大部分竖屏一样体验割裂,因为自游家有独特的解决办法,在深入了解前,我们先来看看自游家 NV 的座舱硬件。
硬件参数方面,自游家 NV 的座舱采用的是双屏布局,其中仪表屏的尺寸为 12.3 英寸,中控屏则采用了竖置设计,尺寸为 15.6 英寸。
值得一提的是,自游家 NV 的导航、娱乐等信息均支持双屏双显示,也就是说在仪表和中控屏都能显示相关信息。
硬件方面,除了屏幕尺寸信息外,自游家 NV 的中控屏还配有 6 个线性马达,可以更好的支持盲操作,例如空调温度调节和风量调节都能因为加入了线性马达而更加精准的调节。
说到“无感”其实现在许多车都已经有这种体验了,但这些车的无感体验基本都仅限在上车启动方面,而自游家 NV 则是在无感的车辆体验方面加入了无感的座舱体验。
虽然自游家 NV 的中控屏采用了竖屏的形式,但这并不妨碍自游家 NV 的竖屏有优秀的交互体验,因为自游家 NV 采用了 Smart Stacks 积木拼插交互。
听起来很拗口,但实际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自游家 NV 的解决方案是自研 NIUTRON OS 再加第三方比如 CarPlay 无感连接,构成它的整个座舱原理,最终实现类“鸿蒙车机系统”无感体验。
其中自研 NIUTRON OS 负责车辆相关的功能,CarPlay 负责多媒体、导航等相关。这套交互具体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自游家在软件方面的无感解决方案。自游家 NV 基于 DigiLux 数字豪华座舱理念,创新设计了 Smart Stacks 积木拼插交互,支持自研的车机原生系统 NIUTRON OS 与车载手机应用之间的无缝切换,而且两者逻辑基本一致,能尽可能的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在中控屏交互方面,自游家基于 Android Automotive 系统自研了 NIUTRON OS,UI 设计遵循了有序、逻辑清晰和避免无谓打扰的原则。
同时,考虑到现在手机的大量使用以及使用习惯,自游家开放性的支持了主流智能手机与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无线互联。
手机是目前人们的一个重要工具,不论做什么事,手机基本都是跟着人走的。在换新速度方面,一般手机的使用寿命在 1-3 年不等(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显示,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28 个月),汽车的寿命是 5-7 年。
在 OTA 迭代这一方面,虽然现阶段的一些车型支持软件 OTA,但在迭代速度以及功能多样性方面,车机还是比不上手机的速度。
所以与其从头开始研发一套好用的座舱,不如与手机互联,毕竟功能多样性方面,还是手机互联更占优势。而自游家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基于 DigiLux 数字豪华座舱理念,设计了 Smart Stacks 积木拼插交互,支持车机原生系统 NIUTRON OS 与车载手机应用之间的无缝切换。
这里以苹果的 CarPlay 为例(自游家还支持 OPPO 的 Carlink 和华为的 HiCar 这两种手机的无感互联),一般我们体验过的 CarPlay 连接都是整个中控屏被覆盖,如果想要调节车辆本身的功能需要先回到主界面然后再调节,重回 CarPlay 也非常麻烦。
而自游家这套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把中控屏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来使用。这也是上文为什么说的“大竖屏是基础”。
上半部分是 CarPlay、Carlink 和 HiCar 的显示界面,下半部分是 NIUTRON OS 的显示界面,两者互不干扰。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解决方案。
鸿蒙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直接的连接无感,实现包括在导航、多媒体等多方面的无感连接体验。
自游家基于 Smart Stacks 积木拼插交互,也是类似的体验。通过 CarPlay 能将手机中正在使用的导航、娱乐等内容无缝延续到车机上,这点与鸿蒙的想法是一致的。
目前所有车型的 CarPlay 都是通过数据线或者蓝牙实现连接,每次上车之后需要连接上数据线或者蓝牙才能实现与车机连接。但自游家 NV 则不需要,上车即可无感连接,直接把手机投屏到车机上方。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当你带着 iPhone 上车的时候,不需要点中控屏的任何地方,手机就能与车直接连接,并且你正在听的歌和你准备导航去的地方也都将直接在车机上显示,不需要像其它车型使用的时候那样进行二次搜索。
在这点上,目前市场上能无感连接 CarPlay 的车型只有自游家NV这一款,不过自游家这套的实际体验如何还是得等到后续实测之后才能做出评价。
除了同屏显示外,NIUTRON OS 和 CarPlay 均支持将用户常用的导航、音乐、车辆状态等信息在中央悬浮屏与 12.3 英寸仪表屏进行双屏双显示。
除此之外,NIUTRON OS 还支持 AR 导航,用户在使用导航时可查看双屏的信息展示,并能在中央悬浮屏上看到真实道路场景,应付复杂路况更加游刃有余。
在上面也有提到,无感体验现在是越来越多,但与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一起实现无感解锁的车型还是不多,而自游家NV恰巧又支持这一项。
智能穿戴无感解锁方面,自游家 NV 支持苹果手表的无感解锁,这点无论是在智能电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上都不太常见,支持的品牌仅有几个。
不过中控屏支持除了 CarPlay 外,还有 HiCar 和 Carlink,而这两套生态内也都有各自的手表或者手环,但目前还并不清楚是否也能像 CarPlay 一样支持无感解锁功能。
编辑总结:无感上车这个功能确实是很多车都有,但穿戴设备同样支持无感的这个点,自游家NV应该是独一份。
其它品牌的整体无感体验不好主要还是因为设备之间没打通的情况,而在自游家上,是不存在,毕竟自游家 NV 已经打通了。
除了无感解锁方面的整体体验外,座舱支持 CarPlay 的无感连接这点目前可以确定是独一份的,并且与手机的无感体验打通了之后也能实现比自研车机系统更强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座舱体验。
毕竟与车企自研的车机相比,自游家这套无感手机互联减少了学习成本,也减少了像手机在导航,到了车上之后又要重新导航的情况。
当然,自游家也不是完全放弃了自研这条路,因为 NIUTRON OS 也是自游家自研的,只不过在娱乐功能方面结合了手机系统的互联,毕竟在 OTA 方面,车机的迭代速度再快也更不上手机的速度,并且软件方面,手机的 APP 应用也是多于车机的。
而在与手机品牌的适配上,自游家 NV 也不是仅有苹果这一家,还支持 OPPO 和华为,这点也很不错,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品牌基本都有一个覆盖,如果后续能支持更多品牌无感体验的话会更加方便。
国产车战胜合资车大杀四方,欧洲超爱中国车!
从体育巨星到行业领袖,比亚迪以创新技术与可靠品质赢得全球信赖,成为各界名流的不二之选。
日前,新款阿维塔12正式上市,推出6款车型,包含纯电版和增程版,指导价区间为26.99万元至42.99万元,目前权益价为25.99万元至41.99万元。此次新款车型主要是对配置进行了一些调整,新增了一款内饰配色,其他则没什么变化,我们查询销量可知,阿维塔12销量一直不温不火,3月......
理想AI Talk第二季的核心内容还是之前理想在英伟达GTC大会上的那篇演讲《VLA:迈向自动驾驶物理智能体的关键一步》
当电竞的激情碰撞文旅的魅力,一场属于全民的狂欢盛宴在荆楚大地璀璨绽放。5月2日-4日,2025王者荣耀电竞派对暨第十一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在湖北孝感盛大举行。这场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民电竞赛事,跨界融合“电竞+音乐”双舞台、沉浸式互动剧场、千名Coser巡游主......
风阻系数打假风波持续发酵,该让新能源汽车冒冒汗了!
对于东风这种老牌车企来说造一台车并不难,通过奕派可以看出他们是在专注造一台好开,好看,好值的新能源,奕派007几乎也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而新款奕派007更是相比老版车型在配置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增加了整台车的竞争力,一起来看看吧!
2025年5月7日,理想汽车推出“理想AI Talk第二季——理想VLA司机大模型,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重点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的最新思考,VLA司机大模型的作用、训练方法和挑战,以及对于创业和个人成长的见解。
吉利彻底私有化极氪,背后原因何在?
中国首位、亚洲首位!比亚迪见证历史时刻
品牌光环失效还是价格战失利?这三款新能源车为何难破局?
都说,合资造电车终于开窍了。那么,现代ELEXIO的使命就要为现代的“中国战略”铺平道路。
4月销量超38万台,比亚迪也涨不动了?
【英俊的车车报道】今年的五一假期已圆满结束,而陪我度过这段快乐又愉悦时光的“小伙伴”,正是来自“国家队”造车实力的岚图知音。自这款车上市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它。作为一款纯电车型,这次自驾出游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它的续航表现和辅助驾驶能力,给我留下了极为......
最新产销快报 | 赛力斯4月新能源销量31,488辆,同比增长12.99%
理想汽车偷偷憋了个大招——能让汽车像“老司机”一样的黑科技,居然离我们已经这么近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在全球多个重点市场斩获销量冠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地位。
比亚迪超级e平台体验营 前沿技术的普惠者
【E汽车】阿维塔12 2025款焕新升舱,26.99万元起售
智能驾驶宣传话术大调整:小米、理想、蔚来等车企集体转向“辅助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