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EV情报 2168浏览 2022-07-04 IP属地: 海南

近日,车质网6月投诉数据火热出炉,于是小编在第一时间根据相关信息,为大家整理出了6月车型投诉前十榜单。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总体来看,本次上榜的合资车型共有6款。由于车机疑似减配的问题未能解决,宝马车型集体翻车,其中宝马X3以突破4位数的投诉量,继5月后成功蝉联“冠军”;另外,由于车身共振问题,一汽丰田的皇冠陆放从4月开始就一直停留在前五的梯队中。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自主车型共4款,其中新能源车型的交付问题凸显,本次上榜的2款新能源车型,均因为类似的提车问题,自4月起就已在榜单中出现;此外,其余的2款自主燃油车,因为软件或配件等问题上榜。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下面我们来看详细情况。

合资:投诉越多,销量越好?

由于宝马与丰田的问题与以往相似,小编在往期报道中也有过详细分析,这里就简述一下相关的内容。

宝马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用户怀疑自己的ID7.0车机是减配版,导致远程升级、语音控制无法实现,宝马涉嫌虚假宣传。这是榜单中宝马车型的通病,厂家目前未有正式回应。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其二,就是老生常谈的宝马烧机油问题,网友推测是B48TU系列发动机的设计缺陷,目前厂家用保养时多添机油的方式“冷处理”。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而丰田皇冠陆放,主要是车身共振问题。网友推测是发动机的机脚垫存在设计缺陷,因为使用同款平台的美版汉兰达,已就机脚垫问题进行了召回,目前一汽丰田未对该问题做出正式回应。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对于这些投诉量较高的合资车型,可能有些读者会有疑惑:它们的市场销量会不会有负面影响?

结果可能让人大跌眼镜:它们不仅没有销量暴跌,而且卖得还挺好。

我们就以投诉榜首位的宝马X3为例,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2年1-5月,宝马X3累计销量为577792辆,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位于2022年高端SUV累计销量榜第三名。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要知道,宝马X3的相关投诉问题,自今年3月起,就已经在车质网中出现大量记录。

事实证明——这场看似猛烈的“投诉风暴”,其实被限定在了小范围内,并没有实现舆论面及市场面的扩散。

能实现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诸如宝马、丰田等合资车企的公关能力。

这也说明,随着如今社交媒体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很容易让人进入“信息茧房”,大家只会看到你想要看到的内容,或者说——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内容,这无疑加剧了我们每个人对于信息资讯的“割裂感”。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只要能利用这样的舆论现状,某些公关从业者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舆情的有效控制。正如本次陷入维权拉锯战的宝马车主那样:只能在某些小圈子中自怨自艾,平时“利益无关”的各路大V们却集体失声。

但要记住: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短期的胜利,实则是对自身的品牌公信力的慢性自缢。

自主:有偶然也有必然

首先我们来聊聊首次上榜的长安UNI-V,本次投诉的集中点,是减配远程监控及远程自动泊车功能。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今年6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将从2022年6月30日开始,对长安汽车、智慧云控等App进行功能调整,调整之后将无法使用远程监控、360度全景、远程智能泊车等功能。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了车主们的大量投诉,称其涉嫌虚假宣传。

相关车主认为:UNI-V上市前所宣传的“哨兵模式”,是自己的主要购车理由,长安汽车不应直接取消相关功能,而需要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功能调整。

诚然,法律法规的改变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但对于相关的功能调整采用“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未免过于绝对。且相关车型的售价内,必然包含有相关远程功能所带来的溢价,即使长安汽车无力完成相关功能的调整,也应该对客户进行价差补偿。

然后是新能源车型交付困难的问题,以及星越L的“第二把钥匙未及时交付”的问题,明显就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固有矛盾。

当然这也分情况,比亚迪宋Pro新能源及几何EX3功夫牛的主要投诉明显就是源自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

6月投诉:车机减配问题持续发酵,宝马车型集体翻车

例如比亚迪目前的许多热门车型,已经在供应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了,但某些经销商为了利用市场热度,在终端销售“大干快上”,给予了消费者不合理的销售承诺,这也是新能源市场交付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之一。

吉利星越L“第二把钥匙未及时交付”的问题,就属于是互踢皮球的装疯卖傻了。

对于供应困难造成的配件问题,厂家与经销商明显未能达成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其时间成本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但目前“第二把钥匙”的问题的确对车主的日常用车造成了不便,厂家与经销商应对相关车主给予合理的补偿。

结语:近期的重庆车展上,“闹剧式维权”接连出现。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相关车企,其实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出现。

不论如何,上文提及的相关车企,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服务端,都存在改善的空间。

而如今的投诉记录,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管问题或轻或重,小编都希望相关厂家及经销商给予重视,让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EV情报 15万粉丝    788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敬业,授业的理念,传递新能源发展最新动态。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