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路咖汽车 1723浏览 2022-07-13 IP属地: 北京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就在李想微博揭发汽车音响贴牌的微博之前1年零3个月,高合汽车官宣了与Meridian英国之宝联合完成HiPhi X音响调校的新闻。重点是调音、音响系统,而如果网传的50名联名投诉车主买车前仔细看看这条官宣,那当今的事儿大概率就不会闹的这么大了。

2022年7月8日,李想在微博上揭开了汽车音响多年以来的一个潜规则,“部分豪华品牌上使用大名鼎鼎的高端音响品牌,大多只是授权贴牌。”微博的后半句则是,理想汽车是不玩这种潜规则的,用最好的硬件、自己做软件并邀请顶级调音师加入、让这种音响成为理想的标配。

因为敢说,会说,在汽车营销领域,中国的李想、美国的马斯克,二位都有着海量的拥趸,甚至能因为自己的很多观点直接改变行业原本的发展形态。比如,李想在微博上炮轰“电动车60km/h时速等速续航做标定,是丢人的宣传手段”,之后很快的这种行为在行业里开始消失。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比如,马斯克对自动驾驶的相关炮轰,以及自家对自动驾驶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发声,也直接改变了不少车企原本的技术规划,选择跟上特斯拉模式。

当然了,揭露潜规则这种事儿,是有尺度的。李想此次所说的,提及的是“部分豪华品牌”这个关键词,不过他并没有继续延展至合资品牌、中国品牌身上。

话题可以克制的聊,但显然事实不会因此而消失。

汽车行业的潜规则,其实有数不清的多

音响贴牌这种营销手段,其实只是汽车产业中的冰山一角,如果细分来看,这些年消费者几乎经历过了整车各个技术环节的各种套路。

高合音响事件之后,很多汽车大V拆开了自己的车进行验证,目前你我能看到的情况大多数是“只有音响罩外壳上印着音响品牌的logo”。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但,这并不意味着车企会被一杆子打死,因为部分领域是信息不对等。比如,有大V拆开柏林之声,内部只有车企的相关零部件编号,并无音响品牌的相关文字。但,熟悉柏林之声的人都知道,它的汽车音响装车模式,是不外供,只和汽车主机厂OEM之间进行单独供应与研发装车,这也就是你很少能在市面上见到柏林之声车用音响改装的原因。

音响圈里也有很多较真的车主给柏林之声进行过邮件确认,得到的答复是,只供应给汽车主机厂。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显然,很多人即便拆开了自己的汽车音响,得到的答案也大概率是本糊涂账。相关的边际效应是,汽车改装圈经过这件事,音响的热度降到了一个新的冰点。随便改改主音响至少价格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得知自己改的还可能是贴牌货,自然让人兴趣乏乏。

至于高合汽车此次所面对的危机公关事件,还要时间来进一步沉淀,如果积极沟通+有效补偿到位,车主的火气是可以消的。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即便是主机厂+音响品牌确实有深度合作模式的,也并不能意味着什么。就比如大众+丹拿的配合,在2010-2018年间,一直是汽车媒体强烈不建议车主进行选装的项目。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除了音响之外,这几年我们还经历过太多的这一类潜规则事件,有的被揭发出来,有的毫无声息。

比如,出现过很多次的“铝换钢”事件,2020年时德系豪华车被爆出前机盖、翼子板等,海外为铝材,中国国产后换为钢材;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比如,2015-2020年年间,部分美系豪华车打出了全铝车身的口号,被媒体验证为钢+铝+合金后,引起大量讨论,后在自己的营销词汇中不再提及;

比如,部分日系车企在2014年之后开始换装CVT变速箱,并提及了“终身免维护”的关键技术特征,但实际上变速箱油和液力变矩器变速箱的更换周期相仿,终身免维护只是其实验室可达到的效果;

再比如,近几年的各种智能汽车不断增多,很多车企在遇到车主反馈问题时给到的解决方案,都是OTA升级,但最终的结果是有人在OTA升级无法达到效果后,又给出了直接升级硬件的方案。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我们还遭遇过轮胎方面的营销案例、发动机参数方面被质疑虚标的案例、电动车续航的案例、自动刹车的案例、自动驾驶的案例。数量很多,不胜枚举。

涉及汽车营销,有没有车企是白莲花?

车企之中,是否有绝对完美不犯错的?答案是否定的。车企的背后主体还是人,而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车企的营销手段内卷严重,真正惹出大麻烦的是那些出现在历年315晚会以及销量断崖式下跌的车企,要么是被监管部门所处理,要么是被市场所抛弃,没人逃得过因果的深层规律。

而为何,会有大量的此类案例发生,本质上原因有2点,第一点是车企总想靠创新去建立市场优势,相关机构不可能进行提前监管,那会抑制行业创新;第二点是,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是有真本事的车企,那技术和营销和匹配之间错位较小,消费者可以接受,而如果是没什么真本事的车企,那就会遭遇“玩陷了”的局面。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说到底,是宣传和事实之间的出入太大,就会引发大争议。

而当前,你我所遭遇的各领域消费品之中,营销方式变着法的在“广告法”红线下方试探。广告法规定,企业在官方广告宣传中,除非有事实依据且能完整清楚表述,否则不可以使用“最”“首个”“独家”“唯一”等绝对化词语。

企业的营销破解方式则是,不由官方口径表述、自己创造新词汇、侧面带来用户感知。

不由官方表述很好理解,借由第三方传达其产品、品牌优势,最终达成销量的提升与精进。在个人媒体、流量平台、短视频等媒介方式不断增多的当下,绝对化的词语可以这一种方式表述;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自己创造新词汇的案例更多,手机领域中,安卓机皇这种词比比皆是,几乎是每家主流大厂的旗舰新品消息放出时,都会被套上的词汇。

更有甚者,还有雷军的金句频出,比如安卓之光等脍炙人口的词汇。

侧面带来用户感知,则是当下汽车主机厂比较常用的招式,在符合限行广告法要求的前提下,要么利用个人媒介、要么特别细化的给到自己在某一细分市场里的定义。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比如,李想说理想L9是500万内最强,就是典型的细分市场里规避行为。没有明确说某一方面最强,同时也是CEO的个人行为,属于广告界定的相关模糊区域。

全世界消费者都难,办法在哪?

老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人类社会进入交易后,类似的事情就在一直出现。

作为拥有上万个零件的商品,被誉为工业皇冠的汽车,其复杂程度普通消费者无法破解,甚至是车企的工程师也只能对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解析与更正。

所以,可以预计,之后例如音响贴牌、铝换钢、OTA升级等营销与现实错位的话题还是会继续诞生。作为中国消费者,原本面对这些局面时的办法并不多,但好在一切都在发生新转机。

2008年前后,中国私家车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在那一时期,消费者遭遇了很多汽车相关的新问题。也就在200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的第一次修正。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后又在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国家管理层面,对于此类事件的监管意愿是不断加强的。譬如,近几年,越来越多车主起诉车企“退一赔三”等案例的胜诉,比如韩潮起诉特斯拉官方销售事故车,涉嫌销售欺诈胜诉等。

但,因为司法诉讼流程的时间长、取证困难度、庭外影响等很多变量,以及我国的消费者维权意识尚处于成长期等。当前消费者面对车企时,还是偏弱势群体。

所以,此次的高合事件背后其实有还有一个关键词,网传50名车主联名。

汽车业的潜规则有多少?只靠李想揭发音响贴牌可不够

注意高合车主的用户画像,Hiphi X的指导价为57-80万元,根据我们此前的采访,家中至少有1辆以上的豪华车,且高合的话题度多与保时捷等品牌相关。换言之,从购买力等角度看,高合用户是实打实的社会中坚力量,有相对常人明显更强的社会资源调动能力,高于BBA用户。而50名车主的联名,看来则有些“抱团取暖更有力量”的味道,这背后所体现的,其实还是对其群体应对当前司法诉讼流程的信心问题。

而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需要时间、需要监管进化、需要法条的修订、需要消费诉讼类大环境成熟。

毕竟,汽车产业的规则多如牛毛,且还在不断生长,消费者在没有武器之前,很难撼动车企。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