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首款采用CTB技术的量产车,比亚迪海豹要凭技术攻城略地

首款采用CTB技术的量产车,比亚迪海豹要凭技术攻城略地

非常好车 1浏览 2022-07-22 IP属地: 福建

图片1.png

自比亚迪汽车今年官宣3月已停止生产燃油车开始,人们惊讶地发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终端消费市场愈发炙手可热、一车难求,提车排期更是要到3个月之后,这种“火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实属不易。

该如何解读这种“比亚迪现象”?你可以说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使然,或者,也可以说是技术进步提升了消费者信心的结果。但归结到比亚迪汽车本身,用“厚积薄发”来形容,或许更为贴切。

尤其是比亚迪在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坚持与快速创新迭代,使其不仅是掌握新能源汽车全核心产业链的“头部”车企,更是逐渐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头羊,而即将上市的比亚迪海豹所采用的CTB技术,再次凸显比亚迪的“引领”实力。

为什么是比亚迪的CTB?

“你的纯电车能跑多远?”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始终是人们最主要的关注点。以行业主流的锂电池看,在材料本身还未取得质的突破的当下,电芯集成方式,也就是电池结构,成为各家寻求更高纯电性能的创新方向。

行业较早普及的是CTM,即Cell To Module,遵循电芯-模组-PACK-装车的配置方式。但模组本身占用体积,电池包空间利用率仅40%。也就是说,相同体积的电池包,CTM的电芯数量更少,且因结构复杂,放电效率大打折扣。

这个阶段的纯电车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就能成为卖点,且留给人们里程“虚标”严重的普遍印象。

既然模组太占空间,那就跳过模组,直接将电芯集成在PACK电池包上如何?于是,电芯集成迈入CTP阶段,即Cell To Pack,相较CTM,其体积利用率提升了15-20%,整车零件数减少40%,电池包的生产效率提高50%,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续航能力更强,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此迎来爆发式增长。

刀片电池正是比亚迪为实现CTP大规模量产,率先在电芯设计上实现的革新,其空间利用率达到60%,电池整包容量的提升,一举打破磷酸铁锂纯电车续航能力低的偏见。

CTP通过结构简化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那么,这种简化能否再进一步?当然可以,比亚迪推出全新电芯集成方式CTB(Cell to Body),并由比亚迪海豹率先量产应用,又一次占据行业先机。

CTB,顾名思义,打破PACK的限制,车身地板与电池包的上壳体合二为一,实现电池车身一体化,也就是说车身减掉一块钢板,成本和工艺得到优化,而且刀片电池为这种一体化提供了结构强度的保证。CTB和刀片电池,成为比亚迪实现技术闭环的一个经典案例。

CTB有哪些优势?

因为是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技术要求车辆在设计研发阶段,就要同步介入到电池包的设计当中,而这对于已实现全产业链闭环的比亚迪来说是一个优势。

首款采用CTB技术的量产车,比亚迪海豹要凭技术攻城略地

具体到技术本身,与CTP的“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电池包三明治结构相比,CTB转向“车身踏板集成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减少了因车身与电池盖相连接而导致的空间损失,空间利用率再次提高。

不仅如此,CTB的优势还体现在对车身结构的增强。

最突出的,是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超过40000N·m/°。整车扭转刚度的提升可以有效抑制车身振动,比如过连续减速带,或者在鹅卵石等特殊路况,驾乘者在车内不再会有因车身剧烈震动带来的不适,也会大幅降低因车身振动带来的零部件损耗。

不仅如此,在车辆碰撞安全性上,CTB也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结构模式下,电池不仅是能量体,而且也是结构体,参与到整车传力和受力,能够使整车侧柱碰撞侵入量减少45%。

在抗压方面,CTB结构的电池包由紧密排列的刀片电池、上盖板和地板组成。“类蜂窝”结构可以实现电池系统结构强度的突破。此前,搭载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顺利通过50吨重卡碾压测试,电池结构完全无损,安全性更上一层楼。

而在最直观的驾乘体验上,因为CTB技术能够实现整车50∶50黄金轴荷比,且整车质心更低,不论是车辆稳定性、行驶惯量,还是弯道中车身的跟随响应,都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集比亚迪技术大成的海豹值得期待

即将上市的比亚迪海豹,作为搭载CTB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自然拥有诸多CTB带来的产品力优势。

包括车身的轻量化、更优秀的操控性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能等等。搭载CTB刀片电池包的海豹四驱版车型,零到百公里时速的加速时间仅3.8s,媲美百万超跑。

在CTB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比亚迪海豹搭载深度集成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其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真正做到“平时不慌,冬天不怂”。

值得一提的是,海豹采取了高电压电驱升压的方案,能够实现15分钟充电,续航超300km,已经非常接近燃油车的补能效率。

此外,海豹车身采用运动低趴造型,风阻系数降至0.219,其四驱版实现12.7kWh的百公里能耗。

当然,诸如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对标博世ESP的iTAC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可变阻尼减振器等等,海豹堪称集比亚迪技术之大成。

结语

技术进步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让消费者以更低的门槛拥有更好的体验。因此,当有着比亚迪技术光环加持的海豹发布21.28万-28.98万元的预售价,立刻引爆市场热情,自5月20日开启预售以来,1个月时间订单超过11万辆。

比亚迪海豹上市在即,它能否成为20万元级中型新能源车的“王者”,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非常好车 4059粉丝    1253作品 关注 专注报道最新汽车资讯,打造专业选车利器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