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金九银十”已经过去,2022年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10月份的质量投诉榜出炉,值得关注的是上市仅3个月长安深蓝SL03再次登上榜单。其中较多的投诉项目有不按约交车、定(订)金纠纷、与宣传不符等问题,这乍一看是否意味着其订单量不菲呢?
这的确反映了有一大波有意入手的消费者,但更意味着长安深蓝在排产、客户满意度维护等方面的欠缺。毕竟当初上市的时候,品牌可是口口声声称“上市即交付“的。并且还有消费者反映其并未按照订单顺序交付,并且不在少数,如果属实这便是在糊弄消费者。也难怪准车主们会产生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9月份在深蓝SL03交付量还没大幅跟上时,就已经被爆出疑似“趴窝”的新闻。11月以来,其还因为车内摄像头噪音,车内电流声严重、驱动电机工作时有噪音等频繁被投诉。这些关乎车辆质量问题的投诉项目,也让我们对于深蓝SL03的品控问题产生质疑,这也无疑会对其口碑造成冲击。
除了投诉问题,上市三个月的深蓝SL03 交付成绩究竟如何?真的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火爆吗?“9月份过万辆,11月达到15000辆左右,12月冲一万七八辆”是邓承浩对于长安深蓝SL03的销量目标。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其第一个月交付量仅为三位数,9月份深蓝SL03的终端零售量为2949辆。来到10月份,深蓝SL03的交付量有所提升,根据乘联会给出的数据,其10月份交付量达到6384辆,相较于前两个月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和最初的预期依然是相距甚远。
要知道,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卷得厉害,长安深蓝SL03作为长安新能源需要走量的车型,以目前的销量成绩来看并不值得过分欣喜。在20万元左右的轿车市场,且不说传统燃油B级车依然坚挺,和深蓝SL03同时期上市、定价更贵的比亚迪海豹所给到的压力也非常大。毕竟刚刚出售价的时候,大多数的舆论都在说深蓝SL03的定价更香。然而从实际的交付量上来看,10月份海豹的交付量已经达到了11267辆,是要明显领先深蓝SL03的。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多轮降价,对于长安深蓝SL03也或将造成不小的影响。对于特斯拉而言,超高的利润率可以支撑其通过终端降价、优惠补贴等方式来刺激订单量增长。市场的蛋糕是有限的,特斯拉全系车型的多轮降价,势必抢夺20万-30万元左右新势力的潜在客户,深蓝SL03难免被波及。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深蓝SL03在10月交付量提升,这对于长安深蓝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随着交付量提升还暴露出来更多问题。交车顺序问题、品控问题都将影响着品牌与产品的口碑,必须重视起来,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另外,同级别竞品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长安深蓝能走多远,还需要市场考验。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