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的2022年销量已经显露出下降的疲态。就连丰田“大厂”在去年也“迎来了”多年来的首次下滑,面临中国汽车当下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合资品牌早已没了当年坐享其成的资格。2023年1月销量的发布,书戈惊讶的发现,相比之下,丰田已然算活得不错,日产才是真的很惨。
2月初,日产中国发布了1月份销量成绩。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日产中国销量呈现同比、环比双双下滑趋势。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销量为47521辆。相比去年同期,日产中国区的销量下滑了64.4%。相比起以往动辄100万辆以上的年销量,按照这个趋势,日产很有可能会销量腰斩,成为下一个韩系车。
日系几大品牌在中国市场最近两年的表现十分挣扎。其一是豪华品牌持续下行,就连雷克萨斯向上也没了劲头。讴歌和英菲尼迪更是销声匿迹,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即使还在坚持英菲尼迪的运营,但可以肯定的是,英菲尼迪的彻底消失只是时间问题。其二是新能源车型战略的慢热和缓慢。
日产新能源战略开始很早,但在中国市场却布局比丰田更晚,知道e-power在中国市场的正式上市,日产才算真正走入了中国新能源市场,但任何人都知道,e-power技术实力的确厉害,但不能上了绿牌是最大的问题,对于日产而言,纯电才是未来,e-power只是日产的过渡路线,其在当下已经是可以被淘汰和省略的步骤。而直接进入纯电市场,日产也十分措手不及,这是日产甚至整个日系乃至合资品牌共同的遭遇。
销量不振,e-power萎靡,唯有纯电。但从目前来看,日产首款正经的纯电车型艾睿雅更是分裂,从定位到市场表现,艾睿雅都没能为日产的新能源事业带来任何的缓解。
2022年底,东风日产对艾睿雅实施了限时报价策略,在2022年12月31日的订单,即可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及武汉新能源补贴3-3.26万元,然而去年整个销售周期,艾睿雅仅交付1205辆,今年1月交付量只有3辆。就这个表现来看,日产NISSAN NEXT战略无疑是彻底的失败。
今年1月份,艾睿雅宣布涨价,涨幅为1.26万元。倒行逆施终不长久,进入2月下旬,艾睿雅价格应声跌落,东风日产近日官方宣布开启艾睿雅限时优惠活动。即日起-3月31日,消费者订购ARIYA艾睿雅可享全系6万元优惠,优惠后售价区间为22.48-28.28万元。
被牵着鼻子走,是当下传统新能源品牌和车型的现状,特斯拉涨价,大家都送一个口子,而一旦特斯拉降价,大家的心则会提到嗓子眼,面临销量不高、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成本无法摊薄,但面临竞争这个时候不降价未来更无法降价,只有硬着头皮抢市场,即使这样,似乎日产艾睿雅的竞争实力也并不高。究其原因,日产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响应滞后性是最重要的原因。
面临2023,中国汽车定会持续深耕新能源市场,更有价值和性价比的产品将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中取得变化,已经有福特这样的企业开启了彻底的转身之旅。那么对于日产,2023又将何去何从?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比亚迪海外销量霸榜,2025一季度战报来了
“奕”起开黑狂欢!东风奕派强势空降全民电竞盛事
都说大众在上海车展有宝藏,那这段视频就是来展示探宝密码的。 大众汽车携手三家合资企业,拿出了三款定位不同、设计各异,但又精神始终如一的概念车。 如果你问我他们共同有的是什么,我会回答的是对中国百分之百的情感满载。 从 2026 年起,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 20 款先......
激光雷达也有等级之分,种类比数量更重要!
沙友们跨越70公里沙漠,方程豹汽车全程护航展现强者精神。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赛力斯如何重构汽车安全新体系?
前面说了小鹏在荷兰的销量,再看看三大汽车新势力的蔚来,它的数据就没小鹏好看,可能要用糟糕来形容,4月份仅交付了2辆,也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数据,3月份还卖出了13辆。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霸榜
当红不让 红旗品牌波兰上市开启东方豪华新篇章
2017 年 12 月 16 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聚光灯下,李斌按下遥控器,8架包机、60 节高铁、160 辆大巴运载的 5000 位 ES8 预定车主,见证了中国汽车史上最壕气!最牛批的发布会!
沈阳4S店无三电资质,想检测得把车拖到大连
理想L系列将在5月8日发布智能焕新款,激光雷达“瘦身”,但性能更强了。不过老车主们有点心塞:“去年多花几万买Max版才有的配置,现在入门款直接白送?”
东风日产N7的上市确实引发了行业震动,其以颠覆性定价和全面越级配置重新定义了2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标准。
魏建军携手百大UP主直播露营,竟带来全新高山这款不一样的MPV
五一假期,小米SU7 Ultra身上的挖孔机盖,好几次冲上热搜。
比亚迪放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并且全球多地市场销量登顶,表现可圈可点。
远程超级VAN亮相2025伯明翰商用车展
【E汽车】119.8万起新英菲尼迪QX80上市
雪铁龙全新SUV曝光:轴距近2.8米+纵置中控大屏,值得等?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演绎智能电动转型加速度